为革命呐喊战斗
——记新闻战线上杰出的组织者和活动家李竹如

2016-08-01 03:18刘孟桢宋国辉李珊珊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众日报条例山东

□ 刘孟桢 宋国辉 李珊珊



为革命呐喊战斗
——记新闻战线上杰出的组织者和活动家李竹如

□ 刘孟桢 宋国辉 李珊珊

青年时代的李竹如

李竹如是山东利津县庄科村人,家境不算好,但寡母坚持送他读书,在惠民四中开始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25年春节,回家过年的他在自己家大门口贴了“马列传天下,世界要大同”的对联,让马列主义第一次来到了庄科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此后,他辗转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附属中学、济南正谊中学、南京中央大学,并于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积极从事发动和组织群众工作的同时,他自1935年开始,陆续主办了5种报纸。

在济南与友人办《新亚日报》时,他在报社筹备处的墙上贴了“大众喉舌”四个大字,利用报纸为民众说话,用多种笔名在报上撰写文章,揭露和抨击国民党的反动政治,宣传爱国进步思想。1936年,他自筹资金与一群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知识分子在上海办起《文化报》。《文化报》关于国内外时事的评论,大多是李竹如亲自撰写的。他的论述非常精辟,如他在《目前的世界新形势》中指出:“在意、德称霸之后,最先受害的未必是苏联……法西斯魁首的真意,是在削弱了苏联的势力以后,先用各小国(或者英法的一部分)土地财产,把他们自己养肥,然后再与苏俄作决定的战斗。”二战爆发后的情景,印证了李竹如当年的预见。

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李竹如被迫离开上海,奔赴延安。他几乎没带什么行装,却带了一筒蜡纸、一块钢板和一支刻字的铁笔。一路上,敌机轰炸,交通中断,他步行到蚌埠,不断把党的抗日救国的主张印成传单,沿途散发,不断吸引知识青年加入进来,他把结伴而行的知识青年变成了一支宣传队,也为革命带来了新生的力量。

1938年,他担任晋冀豫区党委机关报《中国人报》社长兼总编辑,1939年担任中共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副总编辑,1940年担任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管委会主任。在任管委会主任期间,他还创建了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山东分会,任理事长,并兼任新华社山东分社第一任社长。

起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权保障条例》

1940年11月,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连续召开驻会委员会,相继讨论通过了《山东省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山东省战时县区乡村各级政府组织条例》和《人权保障条例》以及有关财贸、教育和减租减息、自卫团组织等方面的一系列法规条例。这些条例都是李竹如组织起草的,其中《人权保障条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

1939年,在山东(微山)湖西地区,发生过一起骇人听闻的“肃托”事件。一个多月内,数百名党员、干部被错捕,约300人被无辜杀害,其中包括曾与李竹如一起在平原五乡师进行党的地下工作,后来任湖西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的马雷鹏。在1940年举行的联合大会上,一些代表对在一些地方发生的错捕乱杀事件提出批评,要求颁布一个人权保障条例。李竹如作为主持参议会日常工作的秘书长,根据各地代表的要求,组织起草的这个条例,简明扼要又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人权保障的基本内容。例如,规定“凡中华民国国民,无男女种族宗教职业阶级之区别,在法律上政治上一律平等”“人民均享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之权”“人民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还规定了“凡人民因犯罪嫌疑有逮捕之必要者,非持有逮捕状不得逮捕之”“凡经判处死刑之罪犯,非经主任公署批准后不得执行”等。《人权保障条例》经临参会通过后,在《大众日报》上公开发表。这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民主建政的一项重要成果,在全国也是一个先例。一年之后,陕甘宁边区和冀鲁豫边区也颁布了类似的条例。

宣传新闻战线的杰出组织者和活动家

从1940年春天开始,李竹如担任了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宣传部部长,并且继续兼管了一段民运部的工作。他主管宣传部以后,特别重视报纸工作。

《大众日报》是山东分局的机关报,创刊于1939年1月1日。当时报社工作人员多是年轻人,缺乏经验,李竹如亲自抓编辑、记者队伍的建设,抓报纸的改进。当时,《大众日报》上的许多重要社论和评论都是他写的。纪念《大众日报》创刊一周年时,李竹如向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建议,请毛泽东为《大众日报》题词。几天后,毛泽东用电报发来题词,刊登在1940年1月1日的《大众日报》上,对报社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都起了鼓舞作用。

1940年9月1日,李竹如为纪念“九一”记者节发表了《光荣的历史与光荣的任务》一文。文中强调:历史上从来没有无立场的报纸,也从来没有无立场的新闻记者——新闻记者应站在抗战和进步的立场上,接受党的领导,担负起光荣的时代责任。他不但亲自领导《大众日报》的工作,而且非常关心山东各地的报刊工作。他在分局宣传部中指定专人负责阅读各地的报纸,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处在游击战争环境中,报社的编辑部和印刷厂得三天两头搬家。李竹如作为管理委员会主任,不仅亲自过问编辑方针、报道计划,而且亲自过问报纸的排字、印刷,常到排字工人中了解情况。他还非常重视报纸的发行、传递。《大众日报》在山东出版,却要一个月后才能发到临沭县小学。李竹如经常为此感到焦心,想方设法改进报纸的发行和传递,甚至连邮递员需要增发雨衣和过河穿的水裤等细节,他都想到了。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终于使报纸在战争环境中能比较及时地送到群众手上。

李竹如(左)与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中)、省战工会副主任陈明(右)在鲁中抗日根据地。

李竹如热心团结文化教育界人士。1940年下半年,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山东文化界救亡协会、山东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山东文化出版社以及许多剧团、文工团等文艺团体,李竹如被选为山东文化界救亡协会的会长。当时由这个协会审查、通过了战时国民教育实施方案以及创办山东公学、整理私塾、扫除文盲等提案。

致力山东根据地的民主建政

1940年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个艰难年份,同时也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建设取得辉煌成绩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李竹如为建立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做了几项工作,其中一项就是根据中央指示成立宪政促进会。在1940年2月22日召开的山东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上,李竹如和徐向前、朱瑞、陈光、罗荣桓、郭洪涛、张经武、黎玉、肖华、杨勇等同志被选为执委,他还被选为常委。在3 月2日的第一次常委会上,李竹如被选为组织部长。宪政促进会的一些经常性工作,主要由他来抓。

1940年2月,李竹如在《大众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普遍召集县区乡参议会,建立宪政基础》的专论。文中讲道,要以参议会为当地最高权力机关,由参议会组织各级政府。3月6日,毛泽东在为中央写的一个党内指示中,肯定了在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召集参议会、选举新政权的重要意义。

1940年7月,山东党政军负责人和山东各地区选派的代表共300余人举行盛会,成立山东省参议会,成立山东抗日民主政府——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成立山东各界救亡群众组织。这是一次联合大会。李竹如是大会主席团成员,具体负责大会的组织工作,并在会上作了《战斗中的山东人民》的长篇报告。他当选为山东省参议会的参议员和驻会议员,随后又被选为参议会的秘书长,负责参议会的日常工作。

1942年秋末冬初,日本侵略者在山东实行大规模“扫荡”。“战工会”机关向鲁中撤退,到达对崮峪时被敌人包围,天黑后我军开始突围,李竹如在翻越山顶的石墙时,被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那年,他才37岁。

猜你喜欢
大众日报条例山东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关于抗战时期《大众日报》刊登美术作品的初步观察[*]
探源《大众日报》红色基因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大众日报》区域观察报道特色浅析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