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世界贡献了哪些制度
—— 访英国剑桥国际管理学院院长王胜明

2016-08-01 03:17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幕僚科举制度剑桥

□ 本刊记者 邢 华



中国为世界贡献了哪些制度
—— 访英国剑桥国际管理学院院长王胜明

□ 本刊记者 邢 华

记者:王院长,您好!您大学攻读的是政治制度史,工作后也一直没有中断对世界政党制度的研究,对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您有没有进行过比较?

王胜明:西方学者在书写17世纪欧洲近代哲学的形成和18世纪启蒙运动时,中国与“中国热”是绕不开的话题。除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文明,还有不少的制度对世界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延续了千年,被称为中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第五大发明”的科举考试制度,还有被西方学者誉为司法制度中的“东方之花”——中国的人民调解制度,此外,中国古代的乡绅制度、门客幕僚制度等,都对西方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记者:科举制度有哪些优势?为什么会被西方世界接受?

王胜明:科举制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开创于隋朝大业元年 ( 605年 ), 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被废除, 经历了 1300年。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势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 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显示出了极大的公平性和公开性。为体现选拔的公平性、规范化、制度化,在考试制度上采用多种措施:采取“锁院”制度,使主考官与外界隔绝,以避免发生行贿受贿、请托舞弊的事件;采取“别头试”,防止各级考官对有亲属关系的考生徇私;密封试卷的卷头,将考生的姓名、籍贯糊住,从而便于考官以统一的标准公平地判卷;将考生的试卷统一重新誊写一遍,防止阅卷人凭笔迹舞弊。这些方法有不少沿用至今。此外,还有一系列严厉的惩罚制度,如“废举者”法令用以维护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可以说,科举制度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也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1300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

早在17世纪,当西方了解了我国的这种选官制度后大为赞赏,经过了长期的研究和思考,到19世纪,西方各国纷纷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成为近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胚胎。由于当时英国所实行的文官考试制度较为系统且卓有成效,因而成为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效法的榜样。可以说,科举制对欧美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堪称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现在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追根溯源,都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记者:为什么科举制度在西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中国却被丢弃?

王胜明: 科举制度为历史所淘汰,必定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以及与社会发展不匹配所造成的。中国传统的科举考试内容单一,知识结构僵化,重伦理轻技艺,重才能轻德行,失去了选拔优秀人才的意义,固化了人的创造性思维。而西方对中国的科举考试进行了改造,结合当时的工业革命和民主、人权的需要,考试内容丰富而又科学,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实用技能、心理素质,统统纳入考试内容,而不仅仅是书本上死记硬背的东西。此外,除了笔试方式,欧美“科举”还确立了口试和面试制度,比中国“殿试”,由皇帝一人御笔钦点手段,更为完善和科学。欧美的“科举”,即便顺利通过了,也未必就能如中国的举人一样,立即可以获得官职和荣耀,戴红花骑大马,还得实习和试用,至少半年以后才能正式上岗“当官”。

欧美人活学活用,引进传统中国的科举制度,并对其进行了改造,建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官员的文官制度。这种制度,今天已经广泛普及。

记者:中国的幕僚制度是否和科举制度有着同样的历史变迁?

王胜明:是的。幕僚的职责主要是为长官提出建议、顾问咨询、帮助处理文书档案、管理文职行政事务,凡此等等,不一而足。我本人是学历史出身,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幕僚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称为门客,在秦汉时期称为幕府,在清朝时期称为师爷,都对当时的国家政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值得当代中国人深思的是,在幕僚从中国政治生活中消失的时候,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却借鉴了中国的幕僚制度,发展起具有他们国家特色的幕府政治和社会幕僚服务行业(智库)。在现代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政府和部分企业当中,幕僚的影子已经随处可见,政治家和企业经理人聘请私人顾问来协助自己决策是一种被广泛认同、采用并职业化的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中国幕僚系统正在理性回归,中国智库必将成为展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王胜明,1963年11月生,祖籍江苏苏州,英国剑桥国际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英国瑞丁大学英国议会政治制度史博士,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世界政党制度研究和中英教育文化交流工作,多次被英国贸工部聘为特别高级翻译及顾问。 本刊记者 孙大勇/摄影

记者:除了以上制度,中国还有哪些制度对国外影响很大?

王胜明:中国为世界文明贡献的制度,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我想特别谈谈中国的私塾。去过剑桥大学访问的人都知道,要申报剑桥,首先要考入33所学院之一。这些学院是一个一个的庭院,在学院里,每个人会被分配一个导师,由这个导师手把手地指导。并且,不同学科的学生住在一起,能够互相不断地切磋、交流、探讨,这是剑桥的学生思路广、创新能力非常强的重要原因。剑桥的学院制和导师制,其实就是模仿中国早期的书院和私塾。

剑桥大学的这种学院制也好,导师制也好,多少都带有一种学徒制的模式,就是老师带徒弟。这种一对一、一对多的模式在大学生本科期间就做到了,学生可以从生活、做人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直接受到导师的教导。在剑桥大学里面,连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要来带学生,跟学生有着学徒关系,所以剑桥能够一直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一直是一流的大学。而中国的大学,很少有这样的一个教授来带本科生,博导与本科生之间几乎没有接触。

记者:历史上,中国创造了这么多令人自豪的制度,那么现代中国有哪些制度走出国门,被国际认可?

王胜明:我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人民调解制度,一个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人民调解制度起源于奴隶社会,萌芽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型于20世纪50年代,在世界上属于首创。作为司法制度的延伸,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调解制度拥有着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便民利民、不伤感情、不收费用等特点和优势,在防止矛盾激化、减少犯罪、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被西方誉为“东方经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弱化,出现了强诉讼、弱调解的现象。

但是在过去的20多年里,西方学习和使用了中国人民调解制度的精髓和原则,逐步建立了当代西方称为ADR的解决纠纷的另类选择,就是可供选择的、取代的争端解决机制,并将其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ADR运动的兴起,使调解成为公认的既灵活又便宜的替代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用以解决个人之间的纠纷,解决商事、工业领域内的纠纷。与诉讼相比较,多数人认为调解是能够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利益的纠纷解决方式。

我们的五年规划,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效果的,以至于英国在交通规划、金融、经济、土地等方面开始实施5年、10年或者20年的规划,有的规划甚至是法律上要求的。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因为英国是完全实行市场经济的,在政党轮流更替的情况下,使得经济、政治的发展注重为选举服务,从而具有太多的临时性,长期下来很多隐患就会集聚出一些大的问题,所以英国现在开始学习中国的五年规划的体制。

猜你喜欢
幕僚科举制度剑桥
从古代幕僚“朋友圈”看文秘人才综合能力培养
Cambridge Audio(剑桥)CXA80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剑桥能源周的启示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袁世凯幕府人员组成之分析
剑桥现象成功的秘诀
剑桥是最好的起飞平台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试析晚清幕府制度的特点
谁害了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