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2016-08-01 02:45姜瀚原
同舟共进 2016年8期
关键词:独木桥课室学期

姜瀚原

我所在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约有10%的国际留学生,其中又以中国留学生为主。近年来随着赴海外留学的门槛下降,相对以往而言,留学生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并不珍惜难得的求学机会,美其名曰留学,实则浑水摸鱼地过日子,毕业后还难以就业,这是非常让人忧虑的。

美国高等教育是相对自由的,选课自由、选导师自由。换个角度说,这要求学生要有主动性,主动索取信息以权衡利弊再下决策。以选课为例,学校每年可能有上千门课可供选择,内容多样,足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每逢期末,大家就会讨论下学期的选课,互相询问打听。在我的专业里,流传着一份文档,里面记录着往届学生选过的课程及相关评论。比起本地学生或其他国际留学生,中国留学生的选课方法要“高效”得多,因为他们往往不会以兴趣为出发点,更多的时候考虑的是课程是否容易通过,老师是不是“人美心善”,会不会学得太多太累……在“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微信平台上,这些信息甚至还被称为“干货”。

有一学期,我修读一节经济发展的课(经济系里中国学生占半壁江山),这是一门两百多人的大课,课室刚好能坐下。如果想坐在前排,就需要提前来课室。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中国留学生常会在前排为同学占位,但占到好座位之后,往往又不能坚持认真听课——上课期间他们有的用电脑网购,有的用手机看社交平台更新。

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毕业后都要面临是否回国就业的选择。近年来,留学人数不断上升,国内出现了海归就业难的问题,“留学无用论”盛行。即便在国内顺利找到工作,有的留学生在美期间习惯了西式个人主义,回国后难以适应国内的用人制度和办公作风。若要留在美国就业,看似容易,实际上找到好工作也很难,因为除了要有专业技能外,对美国办公室文化的了解也是必须的,而这往往是中国留学生所缺少的。因此,无论作何选择,留学生都容易夹在中西制度之间,进退维谷。

在父母的高期望下,留学生如同行走在横跨万里的独木桥上。有的留学生决定背井离乡拥抱西方,变成黄皮白心的“Banana(香蕉)”,有的在美国仍墨守成规地过着全中国式的生活,但我想更多的情况是,中国留学生在这窄小的独木桥上,走到半途时才猛然发现,前方断头,后方迷失,孑然一身。

猜你喜欢
独木桥课室学期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危险的独木桥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广东理工学院校园课室共享APP 的设计研究
高校多媒体课室管理模式初探
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室的建设与管理
基于二维码的课室管理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过独木桥(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