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创意竹编工艺初探

2016-07-31 19:42颜曦
关键词:竹编武夷武夷山

颜曦

(福建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4000)

武夷创意竹编工艺初探

颜曦

(福建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4000)

武夷山丰富的竹林资源,为传承和发展竹编工艺这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发展条件。武夷创意竹编从传统竹编发展而来,通过技艺革新,为竹编工艺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寻访民间艺人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武夷创意竹编艺术的工艺特征、艺术性进行了观察,归纳出武夷创意竹编的在题材、工艺、思路方面的创新性以及自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并探索武夷创意竹编未来发展的可行性,让竹编工艺回归现代生活,旨在对武夷创意竹编的有效传承与创新的提供思路。

武夷山; 竹编工艺;文化创意

一、竹编艺术概述

(一)起源及演进

竹编技艺,以竹子为原材料进行编织成型,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传统六大编织中的一种。[1]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远古先民们,为解决生活所需,就已经开始利用竹子制作竹筐、竹篓、竹篮等来作为存储食物的器皿。在浙江省余姚市一处距今近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曾发现过竹编器物,它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竹编遗物。[2]

随着生产生活经验的增加,人们发现竹材在柔韧性、可塑性和耐用性方面相较于其他材料更具优越性,因此竹制品逐渐被运用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商朝开始,竹编技艺在我国遍地开花,各地的竹编艺人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了丰富多样的编织技艺,竹制品从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的器具逐渐向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更具审美功能的工艺品的方向发展。经过几千年来竹编艺人的不断传承与发展,竹编工艺这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传统工艺,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开枝散叶,形成了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竹编工艺体系。

竹子高风亮节,中空而干直,清逸而超俗。北宋词人苏轼有词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表达了古代文人们共同的情趣。“竹”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也体现出文人雅士对竹子清雅淡泊的赞美。竹编工艺作为竹文化的载体,在文人意趣的渗透下,也使竹编工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支。

(二)产品种类

从功能上来分,竹编工艺品可分为日用品和艺术品两大类。传统的竹编器具,如竹筐、竹篓、竹篮、竹簸萁等竹编产品,以实用功能为主,属于满足日常生产生活需求的日用品类。而为满足人们精神、审美方面的需求、从日常功用中脱离出来的竹编产品,如平面竹编工艺画则更倾向于装饰功能,属于艺术品类的竹编工艺;从制作工艺上,又可将竹编工艺品分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以及混合竹编三大类。平面竹编是用极细的竹丝编织而成的平面图形,如《百帝图》(图1)。立体竹编是用相对较宽的竹篾变成的立体造型竹器(图2)。而混合竹编则是将平面竹编与立体竹编相结合(图3)。

二、武夷创意竹编工艺研究

随着时代的演进,各种金属、塑料等材质的生活制品以其可大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等特性逐渐取代了竹编产品,使得竹编器具这种加工效率低的手工制品退出了生活的舞台。此外,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也促使竹编制品从以生活日用品向观赏艺术品转变。在此背景下,武夷创意竹编应运而生。

图1

图2

图3

(一)武夷创意竹编的本土文化背景

武夷山市地处福建省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充足,土壤属山地黄红壤,有机质含量高,十分适宜竹子生长。[3]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武夷山成为福建省竹林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现有竹类植物15属,110多种,竹林面积561万亩,占福建省的42%,占全国的12%,素有“林海竹乡”之称,是中国的“竹子之乡”。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有诗云:“只得流霞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李商隐《武夷山》)据实物考证,在挖掘出土的距今3800多年前武夷山悬棺中就有竹席残片,证明了武夷山人使用竹制品的历史悠久。

(二)武夷创意竹编的工艺特征

1. 选材

武夷创意竹编艺术的选材以单竹为主,单竹的竹节较长,具有生长快,成林快、伐期短、适性强、繁殖易等特点。要选取背光朝阴且不经日晒的的竹子,生长期达十二个月的最好,若生长已超过一年,则竹材的质感较硬;而生长期只有七八个月竹材质感太嫩,也不适合加工制作。所选的竹子,必须表皮无损伤,质感好,柔韧性强,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竹材不被磨损。因为竹编工艺精细,所以竹材上的丝毫瑕疵都会影响加工过程和成品的质量。

2. 制作工具

武夷创意竹编的制作工具主要有钢锯、齐刀、刮青刀、分层刀、分丝刀、钩针、排针、分丝刀、压铁、染料等编织前使用的工具。(图4)还有篾刀、刨子、枝剪、镊子等编织时使用的工具。(图5)

3. 加工制作

(1)首先刮青,去除竹子的表层,刮青时不能跳刀,跳刀相当于砍了竹材一下,会导致在分竹条时会产生裂缝;刮青刀向要为45。,一来一回交替用刀,不能重复刮;

图4

图5

(2)刮青后,用刀将锯口削平,再均匀地分条,每根竹条的宽度在1厘米左右;

(3)剥离开竹青与竹簧后,将竹青细分为四层,每层约为0.5毫米左右,再用刮刀将每层刮匀、刮薄,直至薄如蚕翼,盖在书上,书中的字清晰可见;

(4)再用特制的排针进行分丝,将宽1厘米的竹皮细分为22根,再用手工分出更细的竹丝,竹丝越细,作品就越流畅;

(5)立体竹编与平面竹编都以“挑一压一”为基本编织技法,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了多种多样的工艺技法,如星点编织法、十字编织法、人字形编织法、坐标编织法等等。

(三)武夷创意竹编的传承

武夷山竹编工艺的代表人物是坐落于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武夷竹编艺术馆的创办人谢宏星,他也是武夷竹编艺术第一人。自幼喜爱美术的谢宏星,在绘画和竹刻方面具有很深功底。机缘巧合下,谢宏星被电视中展示的中国竹编工艺大师陈云华的竹编工艺画吸引,自此放弃经商,师从这位竹编大师。出于对竹编工艺的热爱,在名师的指导下,谢宏星凭借着扎实的美术功底和勤奋练习,掌握了竹编工艺之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出了题材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竹编作品。

2006年8月,他被推举参与设计2008北京奥运竹编纪念品制作;当年10月,又被国际竹藤培训基地推选参加第五届中国竹文化节竹业博览会。他耗时近1个月时间完成的苏东坡《水调歌头》书法竹编,受到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古珍博士的高度赞誉。2007年他创办武夷宏星竹编艺术创作中心,2009年成立武夷山竹编艺术馆,为武夷山多姿的民间文化增添了亮丽的一页。

笔者通过走访谢宏星的工作室了解到,同其他传统手工技艺一样,武夷竹编艺术同样也面临着失传的困境。竹编技艺耗时费力,一件较大的作品往往需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所以价格也相应的较为昂贵,导致客源较少。许多最初对竹编艺术有兴趣的年轻人,最后都因为吃不了苦、赚不到钱而放弃学习。但谢宏星以传承竹编艺术为己任,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竹编艺术,他到高校指导大学生学习竹编工艺,希望能将这门手工技艺传承下去。谢宏星说,他要以竹为媒,把武夷山自然与文化融入竹编艺术中,弘扬竹编艺术,打造武夷山的旅游品牌。

三.武夷创意竹编艺术的艺术性

(一)武夷创意竹编艺术的创新

武夷创意竹编艺术是对传统竹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炼竹编工艺之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出了题材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竹编作品。笔者从与武夷创意竹编的传承人谢宏星的交流中归纳出武夷创意竹编艺术的几大创新点:

1. 题材创新

竹编工艺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的生产与生活的需要而存在,故而传统的竹编产品多为竹篮、竹篓、竹席等生活日用品。然而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精神需要日益增长,审美观念逐渐丰富和完善,因此对竹编艺术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谢宏星的作品为代表的武夷创意竹编艺术不拘泥于传统题材,为竹编工艺注入了更加多元、更符合当代生活的主题和素材。如图6中的二维码竹扇,谢宏星将现在最流行的二维码编进了竹扇中,让“扫一扫”有了新的载体,也使竹编工艺更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

2. 工艺创新

传统的竹编工艺常用的编织方法有星点编织法、六角编织法、十字编织法、菱形编织法、人字交叉编织、绞绳纹编织法等等,与传统有规则、有次序的编织方法不同,图6中的二维码的编织方法采用的是谢宏星自创的“无序编织法”,二维码四周的“福建非遗”四个字也区别于与传统竹编书法所采用的“星点编织法”。工艺上的创新使竹编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 思路创新

武夷山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不仅是中国五大竹区之一,也是朱子理学的发源地。武夷创意竹编在传统竹编的基础上开拓思路,把武夷创意竹编艺术与武夷山传统文化和工艺相结合,以竹为媒,创作出竹茶具、茶摆件、竹茶几等创新产品。(见图7、8)图8是谢宏星设计制作的竹台灯,是四方竹与竹簸箕的结合品,造型古朴美观,实用性很强,是一件颇具特色的文创产品。通过思路创新,在发展竹编文化的同时,发扬武夷山的自然历史文化,使竹编艺术本土化、市场化,让竹编工艺更具生命力。

(二)武夷创意竹编的艺术价值

1. 自然生态价值

在追求低碳环保的当今社会,竹制品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无疑比其他材料具有更有利的优势。首先,竹材柔韧性高,可塑性强,利用竹材来实现竹编工艺品的生产加工可操作性强;其次,竹制品的耐高温和高抗压性,使竹编制品不容易发生变形,竹材的防潮、防火、耐磨、隔音等效能好,有利于竹制品的保存和使用;再次,竹制品特有的自净能力对环境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此外,竹子的繁衍周期远短于树木,可利用率高。因此,竹编工艺在对生态保护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4]

2. 经济价值

如今,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驱动力。《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武夷创意竹编艺术在传统工艺品中融入文化创意,增加文化内涵,提高竹编工艺品的附加价值,从而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使竹编产品成为促进武夷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图6

图7

图8

3.文化价值

武夷创意竹编在传统竹编工艺的基础上发展,以文化创意的思路为竹编产品注入新的文化品质,使竹编艺术品更加符合当下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同时,将竹编工艺与当地传统的工艺技术相结合,也为闽北历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在开发与推广武夷创意竹编文创产品的过程中,武夷山竹编艺人必须要拓宽思路、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为竹编产品寻求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审美需求的新形式,因此,武夷创意竹编艺术也促进了闽北乃至福建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

四、武夷创意竹编艺术的发展趋势

虽然武夷山竹编艺术已经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作形式,但其未来的发展不能局限地依靠武夷山当地竹编艺人进行创作,而应该让设计师与竹编艺人合作,利用当代设计为传统的竹编工艺注入新的血液,打破人们对竹编工艺的传统印象,重塑新的审美意识。

(一)形式与功能结合

与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竹编独特的工艺之美是大机器生产时代下的工业产品所没有的,而现代设计所追求的形式为功能服务的设计理念有效的为现代生活需要的提供了最合适的工业制品。因此,在竹编工艺中引入现代工业设计的方法,将两者的优势相结合,让竹编产品在保留自身的独特性的同时,又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二)树立品牌形象

站在当代消费文化的视角上来审视,一个优良产品所要满足的除了消费者的生理需求,还有心理需求,而后者往往才是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关键。[5]为武夷山竹编工艺建立品牌,可以让竹编产品保持一致的设计思路和目标,也能有效的传播武夷创意竹编艺术,增强影响力,拓宽市场。

设计是沟通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艺术的桥梁。通过现代设计拓展产品的功能,树立产品自身的品牌,增加艺术附加价值,是竹编艺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语

武夷山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武夷创意竹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和文化条件,武夷山竹编艺人以传统竹编技艺为基石,通过巧妙的构思,创新思路,研发创作出更具本土特色、更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竹编产品,在追求功能的多样性的同时,还为竹编产品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现了竹编制品从实用工艺品到文化创意产品的转型,让传承和发展同时进行,不仅活化了传统竹编技艺,还为闽北的历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日本民间艺术美学家、理论家柳宗悦先生曾提出“尊重传统之意,并非是重复古代,若是那样就会陷于停滞或带来倒退”。武夷创意竹编艺术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一个积极范例,传统技艺的拯救绝不仅仅是只注重技艺的传承而忽视发展创新,“与时俱进”不论何时都是任何事物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现代设计转型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

[1]杨宛萤.我国传统竹编工艺之现代传承与产品创新研究[D].江南大学,2013.

[2]徐华铛.中国竹编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3]王桐和.武夷山市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世界竹藤通讯,2012(04).

[4]胡捷.竹编工艺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巧用[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

[5]孙日瑶,刘华军.品牌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71.

颜曦,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上接P40

参考文献:

[1] [美]富开森.历代著录画目(上)[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本,1994.

[2]刘金库.南画北渡[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3] 吴其贞.书画记,卷二[M].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 吴其贞.书画记,卷一[M].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5] 詹景凤.詹氏性理小辨:卷四二:真赏[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刊本.

[6] 吴其贞.书画记:卷三[M].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7]高居翰.山外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8] 吴其贞.书画记:卷四[M].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9] 王世贞.觚不觚录:卷八[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作者简介;

鲁凯(1987-),男,湖北天门人,硕士,现任教于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美术史论。

J528.5

A

1003-9481(2016)03-0056-04

猜你喜欢
竹编武夷武夷山
《武夷天下秀》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竹编艺人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大美武夷山
武夷学院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