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对中原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效应研究*

2016-07-31 18:39周全德
中国名城 2016年3期
关键词:干渠中线南水北调

周全德

南水北调对中原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效应研究*

周全德

一方面,南水北调的幸福之水,助推中原诸多市区及集镇朝向更高目标、更高水准发展,取得了自然与人文平衡、物态与心态融会、人际关系谐和等综合良效;另一方面,对于河南来说,如何结合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的维护、利用和管理工作,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进程中努力追寻“自然-社会-人文和谐”的城市生态文明,其责任重大且其任务艰巨。因此,既是奉献者又是受益者的河南人应正确认识南水北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学评估其成效及不足,进一步在其干渠水源的保护、管理、运用等方面付诸努力,为塑造中原城镇新型生态文明做出必要贡献。

南水北调;中原城镇;生态文明

1 背景

1.1 机遇和挑战

1.1.1 机遇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受水区,是中线工程建设的主战场,是沿线各省市中渠道最长、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施工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河南省境内全长731公里,占中线工程总长的57%。据统计,南水北调分配河南省年用水量37.69亿立方米,约占年调水总量95亿立方米的40%。河南段布置渠首大坝、大型隧洞、渡槽、桥梁、倒虹吸等1254座,平均每公里1.7座。此外,据了解,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通过39个分水口门,分别向本省南阳、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濮阳、鹤壁、安阳等11个省辖市、34个县(市、区)的83座水厂供水,输水线路总长约1000公里,概算总投资150.2亿元,收益城市42个,直接受益人口2000多万。[1]其中,总干渠穿越焦作市主城区以及郑州、南阳等城市规划区。这些城市既是南水北调的贡献者,又是其受益者。从生态文化的角度看,水是一个地方的市区及集镇兴旺发达及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浩瀚江水从中原这些城镇地区穿梭而行,不仅大为改善了它们的自然生态,致使诸多市区及集镇空气变得湿润而清新,而且潜移默化地改变城镇社会人文生态,其中包括健全城镇居民的社会心态,增强其责任心和自豪感,增添其心情愉悦感,提升其行为举止文明度。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之依托,而对于诸多市区及集镇来说,水更是其赖以良性运行及健康发展的福祉所在。正是南水北调的幸福之水,为中原城镇朝向更高目标、更高水准的发展,带来了底气、灵气、秀气、豪气,换句话来说,南水北调灵韵之水脉,必将孕育和培养未来中原城镇建设和发展之新文脉,以至成为塑造中原城镇新型生态文明形态的精气神。面对如此之大好机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沿途之重要省辖市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理应宣传教育和引导其属地居民养成热爱生命之源、卫护生命之源及文明用水、合理用水的现代意识及行为习惯,为塑造中原城镇新型生态文明做出其应有贡献。

1.1.2 挑战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项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其中线工程输水总干渠自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取水,流经河南境内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新乡、焦作、鹤壁、安阳这八个省辖市,流过里程为731公里,占中线干渠全长的近五分之三。为了确保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顺利实施,丹江口库区移民总数达34.5万人,其中河南移民16.4万人,“4年任务,两年完成”,其迁移规模和速度在世界水利工程移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图1)。[2]

图1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门开启,甘甜的汉江水涌流而出,沿千里干渠一路北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图2)

图2 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门开启场景

在中国,北方水资源总可获取量仅是南方的六分之一,水资源不足最严重的是长江以北地区,特别是淮河、海河和黄河流域。[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建成及通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此种状况。一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及通水,为地处长江以北的河南的经济发展、水资源保障、优化生态环境等带来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它也向河南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向干渠流经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素质、干渠沿线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换句话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之管理工作及沿途市区、集镇的生态文明建设,在新的护水和用水条件下,将会面临着一些消极因素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和挑战,需要有关方面从容而又创造性地予以应对。谭维克,刘林等学者在《2012中国城市管理报告》中认为:“生态环境管理、民生为核心的管理、人文生态管理,已成为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各级城市政府城市管理的重要目标。”[4]显而易见,对于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河南来说,如何结合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的维护、利用和管理工作,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进程中努力追寻“自然-社会-人文和谐”的城市生态文明,其责任重大且其任务艰巨。

1.2 成绩和问题

凡事皆有其两重性,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之维护和管理工作及沿途市区、集镇的生态文明建设而论,当然也毫不例外。一方面,其成效显著,给予河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强有力的支持,但另一方面,其有待妥善解决的问题也不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原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和作用。

1.2.1 成绩

首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建成及通水,为河南诸多市区及集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水资源保障。过去,水资源缺乏是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新乡、焦作、鹤壁、安阳等豫北城镇,这种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些地方,原有的河流较小且水量不足,地下水的开发也受到有限存量及较高成本的限制,日益增大的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迫切需求,因此而难以得到及时而又充分的满足。在豫北城镇,原有的许多天然河道由于种种原因已成为排污通道,甚至连一些公园内的人工湖不是干涸就是臭气熏天(图3-4)。

图3 已变成排污通道的豫北某县城关河

图4 豫北某市公园的水污染状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通水后,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不良状况。拿新乡市来说,南水北调通水后,新乡市每年可获得4亿立方米优质水,相当于新乡市当地水资源量的24%。根据有关部门测算,2020年以前,新乡市用水将有富余,2020~2025年供水将基本达到平衡。如今,不仅原有天然河水的质量得到改善,而且公园的人工湖也重获新生,迎来了鸟语花香(图5-6)。

原有生态环境条件较差的新乡尚且如此,至于其它豫北城镇则可想而知。

图5 清澈见底的天然河水

图6 公园内焕然一新的人工湖

其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河南诸多市区及集镇的生态环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的建设,带动其河南段宽广平原地带的净化、绿化及美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前,沿途诸多市区及集镇受害于工业污染或生活污染,垃圾是随时可见,污水是四处流淌,绿色植被是日渐减少,大风来临时则是灰尘漫天飞扬,刮得让人睁不开眼睛。中线工程实施中,沿途各级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有效治理了各类污染,并且普遍建成大面积和高质量的绿化带,以及合理安排和精心筑建了隔离带。这样做不仅充分保证干渠本身输水的洁净、清爽和甜润,而且大大改善了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例如,焦作城区段干渠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唯一一段穿越城市建成区的干渠,它穿越焦作中心城区达8.4公里,干渠控制宽度120米,隔离带两侧各100米为城市景观绿化带,放眼望去,堪称清水走廊、绿色走廊和生态走廊,如今它已成为焦作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最后,增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沿途居民的环保意识,并且提高了其文明生活素质。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对良好自然生态的维护和营造,以及对人自身生态文明素质的培育和提升,其内在要求是以有形的硬件建设与无形的软件建设密切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活动。近些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沿途地方政府,将普及生态文化和提高生态文明意识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及各方面,并且紧紧围绕对干渠的爱护和善用,在宣传、教育和引导干渠所经地方居民践履绿色生活方式、防范环境污染、建设美丽市区和乡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今,得益于贯穿始终的南水北调干渠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红线”,青山碧水正浸染广袤中原大地,绿色发展已踏响时代强音,环保意识已深入沿途居民心灵,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他们内心孜孜以求的美好期盼。

1.2.2 问题

一是快速城镇化的严重干扰。一方面,快速城镇化驱使地方政府忙于发展经济的谋划及运作,因此无暇顾及包括干渠水资源维护和使用在内的日常工作和具体事务,以致干渠的良性运行缺乏持之以恒的有效保障性及更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盲目的大拆大建及有些企业违规生产所导致的空气污染或污水胡乱排放,势必造成干渠周边空间地理环境生态的恶化,最终也会影响到干渠水资源的正常维护和合理使用。

二是地方不良生活习惯的负面影响。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流经河南境内的8个省辖市的市区及其供水配套工程所惠及的11个中等城市和24个县城,不乏有一些地方的居民存在着不符合文明生活规则的陋习,如随意焚烧秸秆和垃圾,在婚庆丧葬或乔迁新居中过度燃放烟花炮竹,在日常生活中随意丢弃杂物及纵容小孩或宠物随意大小便,等等。这些不良习惯及行为的累积会对环境恶化造成叠加效应,以致不利于改善和提高干渠流经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甚至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干渠水资源的正常维护和合理使用。

三是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的相对滞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流经河南境内诸多市区和集镇,这意味着诸多的分水口相应地需要素质较高的护理人员加以维护和管理。然而,现实情况是在干渠护理人员中,具有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精兵强将较少,而从4050人员中临时挑选的一般护理者则较多。此外,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绵延数千里之长的干渠沿线的维护和管理,亟待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除了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来增强干渠沿途居民环保意识且提高其素质及能力之外,尚需动员和组织一支比较庞大的志愿者队伍进行有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活动。然而,就其发展现状来说,在这两方面的进展均有较大不足之处。

2 南水北调对中原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效应

2.1 自然与人文平衡效应

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来自自然界这一客观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可能摆脱自然界,而只能够与生于斯、养于斯的自然界和睦共处。2015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美丽山川、肥沃土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生态环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保护森林、草原、河流、胡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5]这段富有哲理的话语表明:生态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自然生态是社会生态的基础、前提和依托,社会生态则是自然生态的延伸、提升和保障;它们原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这也就是说,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自然生态因素与社会人文因素缺一不可,应当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平衡的理念、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相融为一体,以取得最佳成效。多年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呵护自然、善待自然的南水北调工程即是如此,在它顺利实施的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发展和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达到了自然生态因素与社会人文因素协调平衡、交融互动的良效。

2.2 物态与心态融会效应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我国新时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然选择。不过,若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需要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要将人从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中提升出来,确立人与自然之间交互主体的伦理关系。很难设想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在GDP至上的主宰下,人类会摆脱贪婪物欲的困扰,保持物态与心态的平衡,达到物态与心态的融会,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及全面发展,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人自身的和谐方面,自古以来我国就具有崇尚“心理本体”的优良文化传统,在“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类型的伦理认知中,凝聚着古代先哲对心与物这一主客体关系充满洞察力、穿透力和前瞻性的睿智。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中,正是受益于这类睿智的启导,有关地方和部门首先从端正思想入手,宣传教育和引导人们自觉克服盲目性、单向性、工具性及狭隘利益的影响和作用,真正做到科学性、合理性、人文性这三者的统一,让工程成为名副其实的环保工程、民生工程、幸福工程和长效工程。数年前,曾有人在网上议论南水北调工程,指责它破坏了生态平衡。现在看来,这种牵强附会的论调纯属无稽之谈,因为它片面地、机械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致陷入物本主义的思维误区,看不到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人并不是消极无为的,相反,人能够以自身物态与心态的高度融会,去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说,在举世无双的南水北调工程中,人自身物态与心态的融会贯通正是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

2.3 人际谐和效应

人际关系是指在人们物质和精神交往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是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具有注重人际合作状况、个体之间心理关系等特性,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以及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况。[6]从渠首到渠尾,南水北调千里干渠流淌的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音符,而且咏唱的是人际之间的谐和情调。“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北宋词人李之仪900多年前洋溢着脉脉动人情愫的这首词,或许用于表达今天同饮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水的干渠沿途居民之间团结合作的深厚情谊,依然显得是那样的贴切。很难设想,假如没有“无私奉献、勇于担当,顾全大局、舍家为国”的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干渠开工得会如此顺当,假如没有“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合作共赢”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情怀,干渠维护和治理得会如此地让人流连忘返。此外,这条洁净而又美丽的千里干渠,酷似沿途居民心灵中的“神奇运河”,它已将湖北人、河南人、河北人、北京人及天津人的心结紧紧地系在一起,让他们一衣带水、同甘共苦,彼此牵挂、相互支持。

2.4 经济与社会协调效应

近年来,在致力于中原崛起的努力奋斗过程中,河南人一直强调和恪守中原经济区建设“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这一前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也无疑为更好地坚守这一前提,创造出难得机遇和良好条件。无可置疑,在河南境内的千里干渠,将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例如,总干渠所经过的若干乡镇将能依托总干渠重新进行规划,以新的发展思路调整城镇布局,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带动城镇经济发展。再例如,由于总干渠从一些旅游景点侧翼经过,这些景点可以依托南水北调干渠这条清水及其绿化带和景观带拓宽旅游区域,扩大旅游项目,带动旅游业发展。当然,依托干渠所取得的经济效应总是与其所彰显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相互协调且相得益彰。例如,焦作市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和城市商业文化等功能而形成四大居住片区。各片区以南水北调景观带以及道路体系分隔,尽可能增强居住片区与商业以及景观体系之间的联系,找寻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之间的结合点。再例如,南阳市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两侧按照100米宽的标准规划造林,重要部位、重要节点高标准绿化,至正式通水前,干渠沿线共完成造林32891.7亩,造林合格率达97.7%,成为南阳生态建设的精品和亮点工程。[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及其合理利用启发河南人: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原,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原。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及其合理利用,可谓是开了一个好头(图7-8)。

图7 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成群的白鹭和牛羊在一起嬉戏(资料图片)

图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河南段某处周边的绿化带

3 思考与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8]生态文明建设是形成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河南段的建成及通水堪称中原生态文明建设的神来之笔,其增强沿途地方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周边生产生活环境,为“四个河南” (即富强河南、平安河南、文明河南、美丽河南)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从长计议,其维护及治理也将面临一些消极因素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需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恶化、水污染治理不力等问题,河南先后有安阳、驻马店、郑州、南阳四个省辖市被环保部约谈。此外,由于同样原因,平顶山、新乡、焦作、三门峡这四个省辖市也被省环保厅约谈。尽管之后经过整改,这类消极现象有所改观,但许多网民将其戏称为“约谈蓝”或“整改水”,言下之意是重压之下的突击效果未必能够持久。值得注意的是在被省级及以上环保部门约谈的8个省辖市中,就有6个市属于南水北调干渠流经之地。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关联性、叠加性、扩散性等,它势必会影响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河南段的健康维护和良性运行。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口和资源大省,河南有必要从下述方面对此加以及时应对和积极防范:

其一,在水源地,制订地方性水源保护条例,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依法治理水质污染,同时,呼吁受水区理应大力支持水源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为水源水质的长期保护奠定牢固基础。

其二,在干渠流经之市区或集镇,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每年应拿出一定时间和精力,运用多种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广泛而又深入地有关爱水护水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增强公众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转变其不良生活习惯。

其三,在“十三五”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中,应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干渠的维护、利用和管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倡导和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富有创意的思路及举措,为形成和发展“自然-社会-人文和谐”的城镇生态文明,创造必要条件。

其四,加强干渠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干渠的维护和管理。在现有条件下,有关部门应采取培训、考核、奖惩等形式不断提高干渠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同时,干渠沿途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应采取得力措施,鼓励或奖励社会志愿者积极从事有利于干渠维护和管理的各项活动。

其五,以各种形式就南水北调干渠的维护和管理,定期向全社会公布其实际状况及相关数据。国外学者茨马拉克·沙利兹主张:“向公众披露水质信息和展开相关的社区咨询能够改善反馈,有助于更好的监管。”[9]笔者认为此种主张不无道理,因此,建议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各地每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各地每年出版的经济、社会、城市蓝皮书等重要文献中,以及在由环保部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社区咨询会或听证会等场合,均应积极提供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资料和数据。

[1]李志红,朱露辉.河南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EB/OL].新华网河南频道,2014-12-15.

[2]唐红丽.“南水”即将“北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0-29.

[3]唐磊,等.海外学者视野中的中国城市化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332.

[4]谭维克,刘林.中国城市管理报告2012——追寻自然-社会-人文和谐的城市生态文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

[5]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N].光明日报,2015-09-22.

[6]邓伟志,等.社会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8.

[7]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廊道效果凸显[EB/OL].http://(2014-10-10)www.chinapipe.net/water/2014/8158.html.

[8]长江出版传媒.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36.

[9]唐磊,等.海外学者视野中的中国城市化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343.

责任编辑:王凌宇

On the one hand,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SNWDP)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cities and town in the Central Plains, obtaining good comprehensive effects such as the balance between nature and culture, the integration of object and mentality, harmoniou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o on;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 heavy responsibility and an arduous task for Henan to pursue the urb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harmonious of naturesociety-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aintenance,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hannel of Middle Route of SNWDP. Therefore, as dedicators and beneficiaries, Henan’s people should correctly recogni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SNWDP, scientifically analyze its effects and problems, further make efforts in the conservation,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ts channel,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build new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cities and town in the Central Plains.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 cities and towns in the central p lains ;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912

:A

1674-4144(2016)-03- 14(6)

周全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河南省政府移民办委托课题“移民安置区转型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编号:2013A02)。

猜你喜欢
干渠中线南水北调
斜边中线添加方法初探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书写要点(三)
课本内外
南水北调
超声波流量计在兰干渠上的应用
东河塘干渠防渗改扩建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