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4)
探讨系统的心理护理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钱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4)
【摘要】目的探究系统的心理护理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 年11月来自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嘱咐全部患者精神放松,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心理护理,比较分析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5.00%和9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0% 和61.67%,观察组的无效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3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及家属对系统的心理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的心理护理可提高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系统;心理护理;心血管神经症;临床疗效
心血管神经症,又名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血循环无力症、神经血循环衰弱症或奋力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疾病有关症状的临床综合症,属一种功能性神经症[1]。一般不出现器质性心脏病或者部分和器质性心脏病一同存在[2]。工作紧张或压力大同本症发病相关,无论过度劳累还是精神负荷过大均会加重病症[3]。本研究通过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后观察其临床疗效,以探究系统性心理护理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来自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8.4±6.9)岁,其中男28例,女32例;病程1月-17年,平均病程为4.25年;对照组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7.8±7.1)岁,其中男29例,女31例;病程2月-18年,平均病程为4.36年;纳入标准:呼吸困难、心悸、心前区疼痛或者心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症状(手足发冷、多汗、尿频、双手震颤等),伴有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心烦等;进行详细体格检查与必要辅助检查以排除各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必须得到患者与其亲属的知情认可。排除标准:有肝、脑、肾、肺等重要器质性脏器损害者;患者与家属反对入选研究对象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均告知两组患者患有心血管神经症,让其精神放松,并给予适当β-受体阻断剂、安眠剂或镇静剂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心理护理,疗程为5-7周。
系统心理护理小组由1名主管技师和2名技师组成,对观察组患者行系统性的心理护理。首先,建立友好愉快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创立一个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与此同时,衣着整洁,行为举止自然得体,鼓励患者要有战胜病魔的信心。其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病人及家属沟通该疾病同工作紧张与压力过大等精神方面因素关系密切,过度劳累还是精神负荷过大均会加重病症。精神放松利于该病的治疗,使患者和家属都能参与进来。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态度随和,深入交流,做到针对性减除患者的多虑和思想负担,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各方面给患者和家长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对系统的心理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
治疗效果分治愈、有效与无效三个等级。治愈表现为症状全部消失但是不影响工作与生活;有效表现为症状部分消失但轻度影响工作与生活;无效表现为症状无改善或者加重。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5.00%和9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0%和61.67%,观察组的无效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3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疗效的对比如表1。
2.2两组患者及家属对系统心理护理满意度评价
由表2可以看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及家属对系统心理护理满意度评价表[n(%)]
心血管症状患者中有10%以上发生心血管神经症,为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之一[4]。精神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工作紧张或压力较大时,可导致病发。由于部分患者对心脏病认识的缺乏,容易对已患有病症产生过度的忧虑进而诱发本病症[5-7]。目前,单纯的药物治疗该症疗效欠满意;有研究显示,通过适当的心身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是有效、合理的[8]。有研究表明[9]:对该病症来说,系统心理治疗(系统的非药物的综合治疗)的疗效要优于以药物治疗为主、非系统的心理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由此,该病症应采取以系统心理治疗为主的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系统的心理护理是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系统的心理护理疗法对该症的疗效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的护患关系能够使患者保持心态的稳定,增强战胜该病症的信心,以达到身心健康、疗效提高的目的[10]。本研究通过同观察组患者建立良好友善的护患关系,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暗示的疗法。结果表明:观察组经系统心理护理后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经系统心理护理后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然而,观察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考虑为观察组的治愈人数较多进而造成有效率的降低。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好于对照组。
综上可见,在进行药物治疗基础上,实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效果。系统的心理护理为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治疗方案,并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系统的心理护理在心血管神经症的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克颖,唐丽君.心血管神经症62例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0,13:28-29.
[2]汤建武.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136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1(07):63-64.
[3]肖日央,杨新球,汤雪雯,等.应用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提高心血管神经症治疗效果[J].当代医学,2014,9(11):184-185.
[4]莫税宁.探究心血管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8):197-198.
[5]梁晨景,黎观梅,杨齐.社区护理观察对心血管神经症疗效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9):2836-2837.
[6]王灵香,仝杰英,吴艳.心血管神经症的系统心理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1,20(4):123-124.
[7]庞慧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32例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0(7):83-84.
[8]张祥,罗萌.38例心血管神经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9):8-9.
[9]陈丽影.18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1,9(17):306-307.
[10]陈洁清,黎观梅,梁高燕.系统心理护理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疗效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6,16(30):2845-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