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几点做法

2016-07-30 03:12彭兰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彭兰

摘要: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切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含蓄美和形象美,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这个问题值得大家认真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151-01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

1.范读引导, 读中生情

好的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大有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的功效。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形成班级的朗读风气作用很大。教师指导要切实中肯,在学生朗读前,根据课文特点,具体给予指导,使学生把握朗读要领。在学生朗读中,发现问题及时指正。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有这样一句:"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这句话中应重读的是"一寸""一声"中的"一",而不是"地方""呻吟"。因为作者在这里是用"一寸""一声"两个最低限度的词来突出邱少云具有的超人的毅力。

此外,在朗读引导时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比如,朗读三个以上并列的词语、句子时,语调要有高低、轻重的抑扬顿挫的变化。如《五彩池》中描写水池的不同形状的一个句子:"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朗读时的语调要有变化,这样一方面显得不呆板,同时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语调的变化表现出水池不同的形状。再如《葡萄沟》中有这样一句话:"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通过语调高低的变化,突出葡萄的颜色之多。

2.紧扣“情眼”,读中会意

任何一篇课文里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大凡优秀的文章,都有个"情眼"。这"情眼"集中表现在一两个词或句子上。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个"情眼", 深入地理解课文,就能掌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顺利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例如,在《尊严》一课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握情感的:

师: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哈默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

生:"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师: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语感受到的?

生:不,我感觉他说得很坚决。

师:你能把这个"不"读好吗?读出他的坚决来

生读,语气坚决,声音响亮。

师:还有补充意见吗?

生:现在,我从现在就做体会到他一定要先把活儿干完再吃饭。

师:也请你读这一句,读出你的感悟。

生读,感情充沛,抑扬顿挫。

生:我从他的语气体会到他很坚决。

师:同学们,他们通过认真读书,读出自己的收获,让我们像他们一样来读好这段话。(生齐读,声音宏亮,感情饱满。)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地理解课文,认真揣度,悉心征询,明了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文中描写的人、物、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朗读接受到各种情感陶冶。

3.寻机点染,读中品味

曾有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就是强调了点染的作用。在朗读中,学生有时会因缺乏生活或知识的积累,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必须寻机点染,迅速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点染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的引导,既需要教师巧妙设置心灵的沟通点,使学生、老师、文本中的人物或作者产生心灵共鸣,愉快对话,使沉寂的资源"活"起来;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提炼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获得深度的美感。

比如,在《桂林山水》一课中引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时,我尝试这样点染:

师:你们想象力真丰富,谁再来读这一段,读出美的感受。(指名读、比赛读,一个比一个读得好。)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生:我注意了语气的变化。

生:我是边想象边读。

生:我喜欢漓江水,是带着喜爱、赞美的感情来读的。

师:是啊,读好书有很多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再练一练。相信你会读得更棒!(生自由练读,比先前更投入、出色。)

师:漓江的水是这样的美,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播放CAI课件,师激情旁白。)

师:同学们,美乐配美景,老师再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请你带着新的感受再美美地读这一段,再次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学生踊跃举手,读得感情投入,情感溢于言表)。

寻机要在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寻,积极捕捉学生的难点、疑点;点染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旧知,要少而精,要让学生读、体验、表达立体化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读出享受,品出韵味,使教学显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4.联想想象,读中体悟

我们常说作家在创作时总是以情入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作家塑造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来展示的。想象情境是体悟人物情感的前提,而体悟情感则可以深化对情境的感知。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学生的头脑中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艺术形象。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所以,对能揭示情境的词句,如描写神态、动作的词句,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再现,辅助自己进入情感状态。

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我有意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语言中揣摩、判断当时人物的内心动机,最后让学生在每句话的提示语中添加各自内心活动的词语。

学生是这样添加的:周瑜(明知故问):"……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故意)说:"用弓箭最好。"周瑜(暗自高兴,趁势逼迫):"对……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已有察觉,有意)说:"当然照办……"周瑜(迫不及待地)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只要三天。"周瑜(掩饰住内心的狂喜,威胁地)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泰然自若地)说:"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由于学生定格了对周瑜、诸葛亮神情、动作的想象,所以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当成了周瑜、诸葛亮,进而将内心的情感自如地表现了出来。这里不仅有再造想象的成分,而且有了创造想象的成分了。对于省略情境性的语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给予丰满、给予呈现,使之以个性化的状态完满实现角色的转化,完成了读者的二度创造。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教学在小语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作为小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运用朗读的形式,使其在小语教学中真正展现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