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136-01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装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人性。把学生都培养成整齐划一的一个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我们清楚的发现"主体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好汉语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切实提高汉语文课堂教学,这一点是汉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汉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文的积极牲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传授汉语文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智慧和个性的教学目标,最终提高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是积累而来的,一般来说,语文学好了就很难下滑,但是下滑了想赶上来就有些难,数学与英语是通过短期努力就可以见效的,但是语文很难达到这一点。现在的学习会让学生认为是一种负担,但是在家人和教师的压力下不得不学习,所以他们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我个人的方法是,和学生多沟通,可以不先从学习方面谈,这样会让他们认为又在谈学习而不喜欢这个话题,可以谈谈学生的喜好,今后想从事的职业,或者目标等,然后告诉学生想成功不容易,需要很多技能,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想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能感觉到,自己学的东西确实用得上,有时学过的东西没有记住,用的时候忘了或者没有学好,这会给我们的工作或学习带来一些困扰。所以教师可以将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编成几个小故事,让学生慢慢理解。再有,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擅长什么,小学生都好胜,都认为自己很出色,这时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在长处继续发展。我们可以设立一些任务让他们完成,这时候往往学生会发现,真正完成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并不是很容易,他们会想尽办法去实现。如果成功教师可以与他们探讨成功的经验,告诉他们技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不成功学生可以主动和教师说完成不了,这个时候教师一定不能责怪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说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要让学生知道我们是在帮忙,帮助学生分析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的方法和经验。
2.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2.1 基本功的牢固掌握。牢固的基本功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小学阶段语文基本功包括学生对于字、词、句的书写、学习和理解以及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处理问题的能力,规范、整齐而娴熟的书写是小学生应该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标准地书写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祖国的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来完成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的记载和交流,并且逐渐运用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写、读、说以及初步的理解能力的形成使学生具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2.2 注重积累。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2.3 培养语感。培养语感,也是由语文学科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决定的。语感,既包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括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培养语感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反复诵读,感悟语言。我们既要保证诵读量足质高,又不能过度;既要在"书读百遍"的基础上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又不能把语文的学习当作玄学,对感悟的内容不加区分。(2)对比揣摩,培养语感。有些词语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一琢磨,就能感受领悟到其中精妙传神之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词语、句子进行揣摩,以体会蕴涵在文字里面的深层含义。
3.坚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分层施教,各有提高"的教学原则
要使每个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信心十足地向新的目标努力。开放性小语教学的第五个特征是实行三结合考试,综合评定学生语文成绩。三结合考试即: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年级、学段考试与平时语文能力考查结合,并实行竞赛成绩分层加分。口试是个难点,可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先测出教学班的水平分,在教学班水平分控制下,测出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考试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应该贯彻纲举目张的精神,坚持"一法为主,多法并举"的教学原则,把其他教学法有机地融入问题教学法中,这是由语文教学任务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决定的。教师必须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科学地设计问题,使问题包含着学生依据课程标准必须完成的智力操作任务。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难易适当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有效地参与讨论,增强教学效果。
4.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
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
5.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
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总之,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语文教学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要触摸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学习起来不感觉枯燥,从而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