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央拉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54-01
语文教育在人的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语文教育又是一大难题,因为它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前提。语文素养的高低也可能直接决定着他们学习其他课程及对于社会、生活、人生感悟的效果。因此,我们作为教师,特别又是语文教师,在学生学习语文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又怎样做,才能达到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呢?
1.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有什么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那么有什么样的教师可能就会培养出什么的学生。教师的素质与观念、能力同样会决定学生的素质、观念。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终生学习,不断地与外界学习交流、合作,以达到更完美,更适合,更有效的意识。教学中注意改观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为教而教,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作为教师就应走出 "应试"的局限,从"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角度重新思考,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观念更新,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3.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中培养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要根据年段的不同、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与发现,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的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能有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教师对独立见解应热情鼓励,对有价值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坚持下去,每个学生一定会在探究中有所发现,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定会逐渐提高。另一方面要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例如在教学《灰雀》一课中,有个学生问:"列宁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讲话,而不跟会讲话的男孩讲话呢?"当时,我没急于回答,而是因势利导,引发孩子思考讨论:"啊!我也弄不明白。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可以讨论讨论。"一个学生说:"列宁怕小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孩。"另一个学生说:"列宁表面上是对灰雀讲话,实际是跟小孩说话。"
一位历史巨人像一个普通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跟灰雀交朋友,列宁爱小孩、爱灰雀之情尽在不言中,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都充分体现出来了。
5.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语文来自生活,语文教学中的许多东西单凭语文教师一人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如可把相关学科的教师请到语文课堂上来,结合自然、社会等学科的知识来加深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这会让学生及时搞懂搞透知识,也能增加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同时,在这过程中,学生也学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并且在有的课程中,要求学生动手实践来学习,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要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得开心,老师要付出很多。每一篇课文,要求老师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还要批改很多作业,确实很累。不过当我看见学生每天茁壮成长,心里是甜滋滋的。而教师在这过程中也一步一步学习课堂教学新技艺,不断实践课堂教学质量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的同时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得以进步,可谓"教学相长"。
6.注重课外延伸,领悟做人真谛
语文教学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我们要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教学,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发,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注意做到课内外的延伸,组织好课外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独特体验,领悟做人的真谛。如学完《海轮?凯勒》后,我让学生搜集调查身边顽强奋斗的人物,然后在班级中召开交流会。学生在调查、了解、讲述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被感动,接受了心灵的洗礼;学完《秦兵马俑》后,我们师生一起参观了徐州汉兵马俑……这种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相辅相成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有利于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差异、潜能得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善读无字生活的习惯和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学习习惯。
以上是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几点粗浅的认识,思想和观点还不成熟,在这里能和各位同仁交流深感荣幸,有不妥之处望多加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