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迎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21-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和合作,建立合作学习共同体。在这种共同体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学习内容,进行对话,通过思想的交锋与交融,实现共同发展。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调控中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把握结构,明确分工步骤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的要求要明确,步骤要清晰,,小组内要有分工,人人有事做。 一般来讲,小组由4~6人组成,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异质分组的办法。(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不尽相同)。 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如果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
2.教师主导 全程监控学习
教师要根据问题的大小限制合作时间,提高操作的速度。 同时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测试的方法,检验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并将检测结果同激励评价优秀合作学习小组结合起来。
3.实现目标,自主互助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 合作要有结果,要以小组的名义发表合作达成共识。
4.激励评价,培养合作精神
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 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5.掌握心理,促进全员参加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与他人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能起到重要作用。教师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小组内部,一般按独立思考--共同探究--共核对--初步评价的程序开展学习,使得每个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落实任务与责任,增强获得成功的信心。 字词的检查、作文的批改、练习的编排等、都可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完成,有的学生互相批判,既能知己知彼、心中有数,又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记忆,巩固提高。
6.营造环境,真切体验快乐
合理的合作环境的营造,能使合作学习运作更加流畅、和谐、默契,合作成果也会因此而水涨船高.在小组里,每一个学生都必须 ,而且一定要拥有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颇为宽裕的时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很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 其次,教师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适当的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 ,使每个小组都能真切的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