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全名为唐代三彩釉陶器,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根据考古发现,唐三彩是在高宗时期才开始生产的。高宗时唐王朝国力日渐强盛,统治阶级的奢侈之风也愈演愈烈。达官显贵们期盼死后仍能享受荣华富贵,因而在自己的墓穴中总要随葬大批珍宝和三彩器,从而使厚葬之风日盛。由于社会需求激增,使三彩器生产出现过度发展之势,有的三彩马已高达1米以上。唐朝末年,由于国力日衰,三彩器生产也开始逐步萎缩,质量大不如前。
各地博物馆展示的唐三彩诸位已累见不鲜,本刊特刊登香港民间收藏的唐三彩,有许多在博物馆很难看到,以飨读者。
/唐三彩狮子/
唐代蓝釉三彩釉陶器被称为极品唐三彩釉陶器,在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馆藏唐代三彩釉陶器,还是私人收藏的唐代三彩釉陶器,所藏有的蓝釉三彩器,确为少之又少。这只大型的蓝釉唐代三彩釉陶器,更是凤毛麟角。
唐三彩狮子 高36厘米 长12厘米
三彩造型中,马和骆驼非常之多,而三彩狮子特别稀少,更显珍贵。这个唐三彩狮子通体施黄、绿、褐三色釉,自然流畅。造型标准成熟,发髻、胡须、爪子等十分生动,形象威严神气。
/唐三彩骆驼/
在古代,具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是人们的坐骑、货车和避风港,即便历经艰险、长途跋涉,依然忠心耿耿,恪尽职守。骆驼既是往来商客的坐骑,又是商品物资的运载工具。骆驼吃苦耐劳、不畏艰险,是人类路途中最忠实的伙伴。三彩骆驼形体高大,四肢强健有力,张口长鸣,颈毛、腿毛质感极强,神情刻画准确,釉色明亮,刻意追求真实,造型结构准确自然,堪称唐代大型动物雕塑的佳品。
唐三彩蓝釉骆驼 高54厘米
此一套两件三彩骆驼和马陶俑以蓝色、黄褐色及白色釉料交叉涂刷。在烧成以后,形成了多色相应、混合相间、斑驳淋漓、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效果。
骆驼为双峰驼,两目圆睁,张嘴嘶鸣,直立于托板之上。双峰、头、颈部为褐色。两峰之间搭挂驮囊,上饰兽头,其釉料以蓝、褐、白釉料相互交替相应,华丽精美。
/唐三彩马/
在唐三彩动物俑中,马俑最为精致,是最常见的艺术品。唐代马的特点是头小颈长,膘肥体壮,臀部发达,骨肉可辨,线条流畅。它们有的昂首嘶鸣,有的腾空奔驰,各种形象塑造得细腻生动、栩栩如生。有的骏马颈项鬃毛上剪留有“三花”、“二花”或“一花”,这是区分马的等级的一个标志。除造型外,马的釉彩极为富丽、晶莹明亮。
唐三彩马作为中国艺术瑰宝,可以多方位地折射出唐文化的绚丽灿烂,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中国唐文化历史价值的宝贵实物资料。
唐三彩蓝釉披鬃马 高46厘米
马的四腿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上。以蓝、褐、白三种颜色为主。整体造型膘肥健硕,头部微微低下,四肢发达有力,生动传神地再现了唐代良马的神韵。
唐三彩蓝釉仕女骑马俑
高41厘米 宽34.5厘米
马体形肥壮,作静立状。马鬃呈黄棕色,通体施黄褐釉,背搭置白、绿,黄褐色相间的鞍配,鞍上骑坐一女俑,头戴纱帽。柳眉细目,隆鼻小口,红润的面颊颇为丰腴,身着大翻领半袖束腰浅褐色小袄,下着蓝色长裤,足蹬黑靴,右手举于胸前作牵缰绳状,右臂下垂鞍侧。整体造型生动逼真,刻画细腻,釉色鲜明夺目,为三彩骑马俑中精品。
/唐三彩器物/
唐三彩器物,主要包括器皿和生活用具模型等。当时,这类器物很少用于日用品和陈设品,大部分是随葬品,主要盛产流行于我国中原地区,供达官贵族们使用。唐三彩器物,造型庄重,丰满圆润,十分大气;平中见奇,单纯而有变化,精巧而有气魄;工艺娴熟,富于装饰,表现了唐代陶瓷业的发达;雍容华贵,收放有致,反映出典型的时代特征;形式新颖,奇特别致,融合了域外文化和传统艺术;种类多样,色彩缤纷,创造了独有的民族特色,是大唐特定时代生活习俗的真实反映。
唐三彩蓝釉贴花把壶
高28厘米 腹径13厘米
壶直径圆身,有圈足,圈足周围外撇,更显优雅生动。壶身贴花四组,其中柄下团花为一浮雕,上刻奏琵琶胡人乐师跪于圆毯之上,极为罕见。壶身施釉极为华丽,以钴蓝底色配以黄绿白釉,亦显得气派非凡。
唐三彩蓝釉凤首把壶
高33厘米 宽16厘米
壶口呈凤头状,细颈,扁圆形腹,高足外撇,平底。通体施蓝、褐釉,底足无釉。一侧置曲柄。头部刻工粗犷,眼珠突出,饱满有力,嘴中衔珠,欲咽欲吐。颈部线条柔软光素,色彩富有变化,极具美感。腹部工艺复杂,与光素的颈部形成呼应,腹部形成两面开光体,采用塑贴装饰技法,上下左右为贴花如意纹,一面为人物骑马射箭图,一面为展翅凤鸟图。
此壶造型巧妙,塑贴技法使画面具有浅浮雕效果,物象鲜明突出,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华丽,堪称佳品。
/唐三彩人物/
在唐三彩众多的器物中,最为突出的是俑类。艺人们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的认真观察,经过提炼和加工,将其艺术地再现出来。不同人物、不同身份,塑造得准确生动、生气勃勃。如唐三彩的女俑有三种形象,即贵族妇女、侍女、艺妓,劳动妇女的形象较为少见。
唐三彩蓝釉天王俑一对
高70厘米 宽29厘米
此对俑浓眉大眼,眉、眼、胡须具以墨绘。其头戴儿鍪,护耳上翻,顶部有一展翅欲飞的朱雀,左手叉腰,右手握拳上扬,身穿明光甲,龙首披膊,腹部有护甲,腰中系带,腰下垂膝裙,鹘尾,下缚吊腿,左腿直立,右腿微曲,一个踏在夜叉之上,下为山形座,通体以蓝、褐、白三色釉为主,釉色鲜艳明亮。人物造型威严,保存完好,实为难得一见之精品。
/唐三彩镇墓兽/
唐代的镇墓兽在前代的造型基础上,有的两胳膊间增加有火焰形翅膀,大耳、兽身畜蹄,竖眉鼓目,张口怒吼,各色对比强烈的色釉,更增加其咄咄逼人、凛然不可侵犯的感染力。
唐三彩大镇墓兽一对
人面俑高132厘米 兽面俑高126厘米
在唐代墓葬中,镇守墓成对出现,放置于墓道入口或墓室四周,镇守于墓门。此对镇墓兽,一作狮形,双翼高举,头作狮子吼状,毛发高耸,颇似佛光,额上珠突,双角对立,后脚正蹲前足竖立,颇有当关之势,身上三彩匀敷,深浅有致,至具威严。另一则人首兽身,面似胡人,面目狰狞,顶生尖形高角,兽面两侧各省善行大二,前两足直立撑起,掌作牛蹄状,后两足踞坐,胸腋两旁生羽翼,翼上张列羽毛四条,颈之两旁生光齿状羽,显得盆形凶乖。台座前后有孔,兽全身及台座均在白釉地上杂涂黄、绿、褐三色釉,釉汁熔融流动相互浸润,色彩斑斓艳丽。这对镇墓兽硕大威武,它的尺寸之大以及特殊性、完整性都令其更显珍贵。(责编: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