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
摘要:为了客观、公正、科学的分析安徽省各个城市的发展情况,本文对安徽地区各城市2013年的状况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客观的评价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来探讨影响安徽省各城市综合经济的因素,以反映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差异和不平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有关的政策建议,从而为安徽省区域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和依据。
关键词:因子分析;安徽省;综合经济实力;评价
一、引言
在对待分析一些问题时,我们通常会用许多变量进行描述。但是在用许多变量进行分析和描述的时候不仅会使计算变得复杂繁琐,而且也会给解释问题增加困度。虽然从现实意义上说每个变量都从不同角度提供了相关信息,但是它们的重要程度却各不相同。众所周知,在大部分的情形下,变量之间内在都会存在一定的联系,从而会导致这些变量在提供信息上有某种程度的重叠。
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的城市综合经济概念,即这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是该城市所拥有的实力、潜力以及在国内外经济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因此,依据这个定义,为了更好地定性测量和实证分析,概括、真实的反映安徽省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我们通过省统计年鉴所提供的统计指标,以省内16个省辖市为样本,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在选择评价指标时,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2、有效性原则3、可比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这些原则,我们选取了既有一定涵盖面又有一定内在联系的10项统计指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具体的经济指标如下所示:X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X2:人均生产总值(元/人);X3:第三产业人员所占比重(%);X4:地方财政收入(万元);X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X6: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可支配收入(元/人);X7:货运总量(万吨);X8:邮电业务总量(万元);X9:非私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人);X10: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这10项指标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活力、城市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潜力等方面反映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为进行因子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局中的《安徽统计年鉴》(2013)。
(二)计算因子载荷与共同度
根据上表,可以看到由于这两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已高达87.5%,因此选取前两个因子已经足够描述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
(三)因子旋转
在选取两个主因子后,要想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还要知道每个主因子的意义。然而为了使载荷矩阵中系数向0-1分化,这里我们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对其进行因子旋转,通过适当的旋转得到比较满意的主因子。
从上图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在地区生产总值x1、地方财政收入x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5、货运总量x7、邮电业务总量x8、非私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x9和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x10这些指标上的载荷比较大,它们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因此把第一主因子概括为综合因子;第二主因子在人均生产总值x2、第三产业人员所占比重x3、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可支配收入x6这些指标上的载荷大,它们从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可以把第二主因子定义为人均生活水平因子。
(四)计算因子得分
为了更好地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经济计划和规划战略布局,实现全省快速、持续发展,下面通过R软件计算各城市的因子得分F1i和F2i,并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三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的比值为权数计算综合测评的得分:F=0.690F1i+0.310F2i,如果综合得分的分数越高,表明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越好,综合实力越强。
我们可以给这些城市分类,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类:综合性城市、潜力性城市以及欠发展城市。
三、结论
上面可以看出,F1的因子得分与综合因子得分保持的趋势大概一致,而这说明第一因子在解决一些同类问题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可以单独通过总量来简单评价。此外,合肥市其F1公共因子远远高于其它城市,这可以证明合肥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并且其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和较强的竞争力体系,对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有较强的影响力。相比之下,其余各城市之间的差距远比与合肥之间的差距小的多,说明这些城市旗鼓相当。
从F2公共因子得分即人均生活水平因子的得分来看,虽然从综合得分上我们可以看出合肥排名第一,但是F2因子得分最高的是芜湖市,其人均生活水平因子最为出众。而最可能的原因是,芜湖市因为地理条件优越,受到长三角地区的影响,使其带动的经济发展较大,加之由于储蓄效应和消费的惯性,所以它的人均生产总值以及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可支配收入都很高,处于安徽省前列。而除去合肥、芜湖、马鞍山和铜陵外,池州、黄山、宣城和淮南这几个城市F2公共因子的得分也比较高,且为正值,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它们大部分都地处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它们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经济、文化、旅游中心,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人文荟萃,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
从综合因子得分看,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得分排名靠前,其区域经济发展良好,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区域服务一流。阜阳、滁州、六安、宿州、蚌埠、淮南、宣城、亳州作为潜力性城市,农业生产良好,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发展前景广阔,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会起着龙头和窗口作用,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铜陵、淮北、黄山、池州由于综合得分较低,归为欠发展城市,交通运输业发展比较落后,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不高,地区总产值低,基础薄弱。
四、建议
要想促进安徽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针对其出现的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就其综合性而言,商贸、经济、交通运输都是合肥的优势所在,因此我们要完善其中心城市的功能,以增强合肥的影响力,从而促进周围竞争力弱的城市快速发展起来,缓解合肥与周边城市之间经济实力两极分化的严重现状,逐渐缩小各城市间的差距,从而促进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
第二,行政区域调整,更加突出区域功能互补,逐步弱化行政区域。一方面要推动经济发展由点状拉动向区域融合、区域一体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顺应当前区域融合发展的新潮流和新趋势,积极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和强化经济功能协调性,让区域经济发展变得更具活力和生机。
第三,对于中央对中西部加大投资的相关政策给予充分的利用,制定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调整项目,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增加与外界联系,扩大信息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为将来的发展打下稳定的基础。(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学民.应用多元分析[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斌会.多元统计分析及R语言建模[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3]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安徽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13.http://www.ahtj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