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沛沛+王兆雨
摘要:在施工项目中,项目经理具有制定内部计酬办法的权利,而目前施工企业项目部主要采用工资薪酬制,这种分配方式简单、单一,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能很好的产生激励作用。本文将不对称Nash协商模型用于项目部利益分配问题中,以提出一个各个参与方整体满意度最高的利益分配方案,以激发项目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利益分配;不对称Nash协商
项目是建筑企业主要的利润源泉,而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的工作普遍是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地点不稳定、工作任务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限。通过创新项目部关键职工的利益分配方案有助于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及扎根基层的愿望,这将对项目部团队的稳定性和项目部成员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忠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利益分配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主要采用工资薪酬制,张成伟在《关于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团队薪酬激励制度探析》中结合我国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团队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薪酬激励体系即核心是可变薪酬,基础是基本工资,再加福利,从而达到激励施工企业项目部管理团队,施工项目效益最大的目的[1]。赵国旗在《施工项目管理问题初探》中提出企业与项目部利益关系调整,他提出了用模拟股份的方法去分配施工企业项目部人员的工资,这将有利于项目管理,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整体效益和项目部人员的利益[3]。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利益分配中存在问题如下:1、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的利益分配中注重岗位技能的工资薪酬制度。这种利益分配模式简单、单一,具有平均主义色彩,不能很好的调动项目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2、我国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下的项目部人员的工资大多是行政监管部门以工效挂钩的方式确定,受政策因素的制约,导致项目部人员的工资不能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发展,致使建筑工程施工国有企业项目部人员产生不积极的思想。3、建筑施工企业中也有些是家族式企业,家族式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人员中有不少是亲戚关系,利益分配上照顾人情,也容易出现帮派现象,因此,家族式建筑施工企业下的项目部人员利益分配难以实现合理化。4、利益分配差异小,责权利不统一。企业利益分配逐渐走向均等化,很多企业为了达到平衡,在工资、晋升和培训机会以及工作设备配置方面做到均匀分配。例如,员工薪资总额中绩效工资占据了45%,大多依据系数比例来分配,使得收入差距小,晋升以及培训机会多这种轮流的方式,员工心理产生等靠思想;年度考核方面,部门之间平衡促进企业内部的平衡,不能突出某一部门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责权利不统一。这些都是导致员工分配均等化,不能体现出工作价值,达不到激励作用的重要因素。
二、施工企业项目部中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原则
在制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的利益分配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如下:①共享利益原则。即当所建设的项目完成时,各参与主体均获得相应的收益的原则。②“按劳分配原则”。该项原则也会更加激励各参与主体更加积极努力的为项目的成功建设而努力。③“风险分担,收益共享原则”。即在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之前应考虑各种风险的分担,在项目建成之后进行收益共享。④激励相容原则。该原则指的是要保证施工企业中各个参与主体在项目建设成功之后,项目部各成员的收益大于等于其他市场机会的收益,不然各参与主体将不会参与到项目的建设当中。
三、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中参与主体利益分配方案
(一)问题描述
假设施工企业项目部参与主体中存在有m个利益主体,先由项目部每一个参与主体主体提出一种利益分配方案。aij表示第i个利益主体提出的利益分配方案中第j个从中获得的利益分配系数,则第i个利益主体期望的利益分配方案为
五、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可看作是有多个利益主体的团队,在分配利益时,通过协商的方法可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各个参与主体的满意度,依据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中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原则,基于不对称Nash协商模型提出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中各类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方案。实际案例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参与主体之间因利益而产生的冲突矛盾,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作者单位:1.石家庄铁道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党校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张成伟.关于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团队薪酬激励制度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S,2010,13:203.
[2]刘红霞.建筑施工单位项目部利益分配激励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2.
[3]赵国旗.施工项目管理问题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4.
[4]杨俊辉.基于不对称Nash协商模型的知识工作团队利益分配方法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第2期).
[5]吴朗.动态物流联盟中基于不对称Nash模型的利益分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第2期).
[6]张雁,赵明.基于不对称Nash协商模型的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第2期).
[7]叶飞.基于不对称Nash协商模型的供应链协作激励机制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第2期).
[8]叶飞,孙东川著.面向全生命周期的虚拟企业组建与运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4.
[9]刘晓君,曾丽娟.工程项目动态联盟的利益分配研究.建筑经济,2006,(S1):81-83
[10]克里斯汀.蒙特,丹尼尔.塞拉.博弈论与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