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别样的精彩

2016-07-28 12:03昌红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意蕴语文课程词语

昌红进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我们存在的家园。而中华文化印证下的中国汉字,就是我们民族文化栖息的精神家园。词语就是这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是有温度的,充满形象与意蕴。小学生学习语言,不妨让他们先从词语入手,通过入情入境地读、有滋有味地写、像模像样地仿,进入词语美妙的世界,感受其中的意蕴,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读”占鳌头,触摸词语的温度

张田若先生提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都有“朗读”的要求,且逐步提高。读也是快速理解词语的不二途径。用朗读拓宽词语拥有的意义,用朗读绽放词语包含的意蕴,用朗读释放词语裹挟的情感。这些抛开仅限于会读、会认的外显形式的朗读,赋予了词语新的内涵,将成为提升学生独特审美能力的有效举措。

请看教学片段《富饶的西沙群岛》。

师: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随着学生的阅读寻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这样几句话。

(1)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2)遍地都是鸟蛋。

(3)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

师:让我们仔细来读这几句话,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里是鸟的天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遍地、厚厚。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教师指名读。

教师发现学生的朗读只限于正确发音,而不能体现文本欲想表达的意蕴。教师范读后,问: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树林的鸟非常多,树林好像是它们的家一样。

生:我听出了这里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看到鸟蛋,这里有,那里也有。

生:我感觉到鸟粪真是太多了,但这说明鸟儿们都是健康的。

师:这些都是用眼睛看才能感受到的,你们是怎么听出来的?

生:老师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语气都昂上去了,我们就好像看到了一样。

师:是啊!一样的词语,只要你用自己的感受来读,就会读出不一样的意境。请你也读读这些词语,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里多么热闹。

学生首先读词,接着朗读全段。

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从整段文字中剥离出最具价值的重点语句,继而摘取重要词语,最终让学生的视线停留在文本中的核心词语上,通过对词语本身词义的了解、教师对这些词语的朗读处理,增强了对词语的领悟,提升了对词语的敏感度。最后,通过对包括词语在内的句子、段落的真情回归朗读,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

二、创意练写,感受词语的意蕴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没有写的词语教学,就失去了词语教学的核心灵魂。所以,一定要将写贯穿词语教学的始末。但必须强调的是,这里的写绝不意味着要学生千篇一律地、重复地、机械地写,仅仅让写停留于识记字形的低层面。而是要通过学生的写,将学生的自我心智与词语有效且高效地结合起来,在学生边写边记的基础上,实现边写边思,边写边悟。

请看教学片段《欢乐的泼水节》。

教师出示两行词语:

赶来 欢呼 祝福

笑容满面 敲着 泼洒

师:谁来读读这两行词语,你们发现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读后,教师指名学生读。

生:我发现这些词都是写人物的。

师:对啊!请大家再读读,这些词语都是写哪些人物的?

学生再次读词语。

生:我发现第一行都是写傣族人民的,而第二行都是来形容周总理的。

师:大家的发现非常准确。请拿起你们手中的笔,还要用上心中的笔,静静地写写第一行生字。

学生练习写。

师:说说你在写第一行词语的时候所想到的景象和感受。

生:我在写“赶来”这个词语的时候,好像看到了傣族人民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赶到了这里,有的人就差要跑起来了。

生:我在写“欢呼”这个词语的时候,好像听到了人们大声欢呼的声音,还有泼水的声音,人们好高兴啊!

生:我在写“祝福”的时候,感受到人们在心底默默地为总理祝福,非常真诚。

第二行词语教学同上。

师:你看,因为同学们用心写字,所以才会有这样深刻的感受。

词语并不是冷冰冰的存在,它往往包含着作者独特的情思。遗憾的是,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对词语的领悟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究其原因,在于不少教师将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孤立在一个独立的世界中。即便放置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若学生对词语形式本身尚无领悟,体验文本情感则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这个案例中,教师从文本中精心挑选能够反映人物特点的词语,通过学生即时的书写,让他们融入到文本世界中,感受人物的内心。这种词语与文本内容同构的方式,提升了词语教学的有效性。

三、语用为本,习得词语的密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语言搭建的城堡。语言本身既是工具材料,又是学习的本身。学生凭借一篇篇情感丰富的文本,跳入语言的海洋中,和作者的心灵产生共振,获得美的熏陶与人文的滋养。同时,又能娴熟地运用语言习得得体的说话与表达方法,语言与自身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生命中独特的成长密码。

请看教学片段《爬山虎的脚》。

出示一组词语:漾起、巴住、紧贴。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组词语,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朗读。

师:请用手势做做“漾起”,它是什么意思?

一学生伸出一只手,在空中摆动,作水波荡漾状。

接着教师让学生继续运用手势在墙壁上演示“巴住”“紧贴”。

师:你能根据这三个词语,将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情景说清楚吗?

在学生练习说之后,老师指名学生上台演说。

这个教学案例将学生的动作引入到对词语的理解运用中来,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手势介入下体验着爬山虎逐渐一步一步向上爬行的过程。这样的方法,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更提升了语言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以这三个词语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串联整个文本。教师依托文本循着一条整体线索,让文本在一贯的统筹中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具有较强的交流表现欲望。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活、保护学生的这种欲望尽可能地创设各种语境让学生调动原始的语词储备,在说与写的磨炼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文本中的词语,通过读、写、用等方式,激荡起一圈圈情感的涟漪,丰富孩子的心灵,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意蕴语文课程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一枚词语一门静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