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
教学艺术应具备其独有的节奏,体现独特的动态美。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教学节奏变得张弛有度、起伏有致、动静结合、难易协调,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具有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之美。
一、张弛有度,环环相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注意他们什么时候处于兴奋的状态,什么时候处于松弛的状态,控制好教学的速度,既要让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体现教学的严谨性,也要注意不要让学生过于紧张,对教学产生疲劳和厌烦的情绪。
如《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教学,首先让学生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来梳理文本的情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一开始的时候能积极地投入自主学习,但是过不久就有些松懈了。这个时候要果断地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提示,针对学生最初自主阅读的时候往往只关注文章中笔墨较多的那些人物,却忽略其中另外的一些关键性内容的情况,向学生提出“文章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被调动了起来,很快发现了和贝尔曼有关的情节,这时候他们就能够清楚地把握住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了。这时再环环相扣地提出和主人公有关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对主人公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会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师如果能够张弛有度地控制教学,收放自如,那就能让学生在兴奋中积极吸收语文知识,同时也在放松中缓解疲劳,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二、起伏有致,层层推进
一堂课始终平铺直叙,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对教授的内容也会缺乏兴趣;相反,如果教师能够让课堂教学环节体现出起伏有致的状态,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那么将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生的精神在一节课的4分钟里前5分钟是最松散的,此后的30分钟是最容易集中的,而最后的10分钟他们又无法集中注意力了,教师要注意这一点,让教学起伏有致,从而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
如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在学生注意力最松散的五分钟内,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歌曲《荷塘月色》,并播放展现荷塘美景的多媒体课件,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结构,将文章明暗两条线索整理出来。在学生的注意力又渐渐地松散开来的时候,可以将教学内容推进到让学生分析作者思想感情、找到文章文眼等方面。这样的教学任务安排显得错落有致,层层递进,学生从了解文本表象内容的基础上递进到了感悟文本精神情感方面的层次。学生在找到了“心里颇不宁静”这个文眼之后便可以进一步集中精力分析文章的情感线索,从“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情”等语句中感受到作者在赏荷过程中的心情变化从而更好地和文本产生共鸣。教师还可以在下课前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想想文章第三段中的抒情独白并未写景,是否偏离了文章中心呢?这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品味文本。
在学生思维松散的时候采用一些方法调控教学节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松散的注意力再次集中起来,重新调动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动静结合,方法多变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动”的能力,同时更要关注学生自主阅读、思索钻研方面的“静”的毅力。将动静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让教学方式更为多样化,促进学生手脑结合,在做中思,在思中学,从而减少学生思维的疲劳,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
《老王》这篇文章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段历史对于学生来说距离比较遥远,学生可能很难把握住文本中的深厚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教学节奏,让教学动中有静,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感悟。在指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起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交流一下,说说在自己的身边是否也有些不幸的人,自己平常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在学习了《老王》这篇文章之后,是否有所触动。在学生充分动起来、参与到讨论中之后,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观点,并让学生静下来,再次回到文本阅读之中,在深化思考中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主旨。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夫妇为什么关心老王的事情呢?”“作者夫妇已经很关心老王了,可是为什么结尾还是觉得很愧怍呢?”“应该愧怍的难道只有作者吗?从作者的愧怍中能够感受到怎样的呼声呢?”让学生深入思索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静静的感悟之中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感受到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控制课堂节奏的时候把握好动静,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训练;而在思考的环节中,他们也能够更为系统地进行知识的内化。掌控好这样的教学节奏能让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
四、难易协调,照顾全面
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必然会有难点和重点,教师在安排教学节奏的时候要控制好难易程度,一味安排难点,会让学生的精神始终紧张,而一味安排容易的内容也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协调教学难易度也有助于进行分层教学,全面地照顾到班级里的全部学生。
在学习《鸿门宴》这篇课文的时候,能否控制好教学内容的难易,掌握好教学节奏,对于上好这篇课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例如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来疏通课文,了解文本中的生词,掌握“举、为、谢、斗”等古汉语词汇,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等的文言文语法内容。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给学生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着重理解文本的人物形象,了解文章是如何分析“义”这个问题的。这些内容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所在,教师在着重教授这部分重点的时候依然要考虑难易交错的教学方法。有的问题可以较为简单,如让学生思考“文章第二段写了哪些事情,对文章的情节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有的问题则可以更为深入,如让学生通过分析张良和项伯的话来讨论古人心中是如何看待“义”这个问题的,我们现代人又要如何看待古人的观点。
李如密专家说:“教学艺术节奏就是指教师要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用富有美感和规律性的变化来组织教学。”如果高中语文课堂充满律动的节奏感,将使得学生更好地明确教学目的,更有利于他们把握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时刻注意课堂生成,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和情绪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教学节奏,从而让课堂充满律动之美。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平潮高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