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云贵
微课达人
在2014年前,对于什么是微课,微课有什么作用,怎么制作微课等,我一无所知。2014年春季学期,我开始着手上网查阅资料、发动骨干教师带头研究微课,成立了“宜昌外校微课技术攻关小组”。从开始使用屏幕录像专家到使用Camtasia Studio等软件,微课技术攻关小组成员初步掌握了微课制作技术,以此为契机对全校老师们进行微课培训。从此,开启了微课制作之旅。
微课制作技术门槛不高,不需要多大额外经费投入,使用手机、电脑及下载的录屏软件,根据网上的微课教程用心体会、反复实践就可以制作称心如意的微课了。
从一个信息技术的门外汉,经过学习探索,目前我已能熟练掌握微课制作技术,并制作了几百个微课,放在小蚂蚁移动教学网站,供全国各地学生观看学习。微课类型有:情景微课、预习微课、实验微课、解题微课、知识微课等。这些微课对于创设情境、预习新课、观察实验、掌握技能、正确解题、掌握知识等起到积极作用;还对激发思维、营造氛围、升华情感、丰富想象、近距观察、反复学习、突破时空、减少伤害、规避危险起到积极作用。我还应邀为20多个单位进行了微课制作培训,逐步成为一名微课达人。
以下列举部分微课的应用案例。
1.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微课案例一:“一师一课”省级优课——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我制作应用了《化学电池的广泛应用》微课,用在课题的引入。当今社会,化学电源被广泛使用。我用1分30秒的微课展示了手机、电脑、电动车、照相机、电视遥控器、空调遥控器、家用血压仪、剃须刀、各种干电池、纽扣电池、锂电池等画面。在直观的画面、优美的配乐、简洁的语言中,让学生欣赏了与各种化学电源相关的产品。通过本微课,创设了情境,营造了氛围,让学生了解化学电池在身边的美妙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我直接讲述,与微课相比,效果相去甚远。
2. 丰富想象,激发思维
微课案例二:“一师一课”省级优课活动中,我制作微课《原电池中电子的转移及离子的移动》,用在难点的突破。电子、离子看不见、摸不着,原电池中电子的转移及离子的移动是个难点。我在网上搜索到相关视频,进行加工、剪辑制成微课播放。1分9秒的微课,动态展示了锌失去电子,电子沿着导线流入铜片,溶液中氢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电子生成氢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氢气分子,氢气在铜片上析出的全过程。这个微课,丰富了学生想象、激发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学生对原电池微观原理的理解。
3. 预习指导,有的放矢
在新课学习前或者做实验前,我录制预习指导微课,让学生提前知道学习及实验内容、熟悉实验仪器,学习或实验时,就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4. 远程操控,突破时空
高考前夕,高三学生回家调整、备考,学生已经无法再集中到校。我将临门一脚的交代环节,录制成微课,让学生观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 反复学习,减轻劳动
现在我已经将高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制成系列微课,供没有听懂的学生反复观看。因病缺课、上课走神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自主学习。新课录制微课后,单元复习课、期中期末复习课、高考复习课都还可以用。当然,必要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6. 减少伤害,规避危险
对于危险实验、污染性实验、不便于观察的实验,我录制了专门的实验微课,以减少伤害、规避危险、方便观察。目前,我已经下载及自录了高中化学实验微课近百个,几乎涉及所有化学学科的实验内容,比如氯气、溴、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实验以及碱金属中铷、铯等与水反应的危险性实验,都已经录制成微课。
为了促进本校其他教师掌握微课技术,我结合上级部门的相关安排及我校工作计划,把学校第3届课内比教学与学校首届微课比赛结合开展,制订了“宜昌外国语学校第3届课内比教学暨首届微课比赛”方案。经过动员组织,收到了70名教师共96份微课作品。经过学校评审组评审,评出一等奖40名、二等奖17名、鼓励奖13名。
我还及时发布各级微课比赛信息,动员教师参加相关比赛。各种比赛,我都能够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一批教师在各级微课比赛中获奖,如我的微课在湖北省化学微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宜昌市微课竞赛中我和邓秦、王英姿、雷晓红等老师获得一等奖,我校是获得一等奖最多的学校,学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小蚂蚁移动教学第一人
2014年,我与小蚂蚁移动教学系统结缘, 成为全国第一个使用小蚂蚁移动教学系统的老师。我相中了小蚂蚁移动教学可以更好地创新学科教学,小蚂蚁移动教学相中了我作为特级教师,能够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我将小蚂蚁移动教学的新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积极推广小蚂蚁移动教学新技术。目前,我是在小蚂蚁移动教学系统上传微课及教学资源最多的老师,以下列举我使用小蚂蚁移动教学的部分做法,供同行参考。
1. 智能评价,方便三方
(1)方便老师
以《化学能与电能》为例,为了检测及巩固所学知识,我设置了3道选择题。第1道题出现在学习原电池构成条件之后,通过小蚂蚁教学平台的智能评价系统,我当场获取数据(表1)。
根据系统显示的各选项学生名单及我对学生的了解,有针对性地请学生回答问题,及时搞清楚学生的困惑与问题。
第2、3道题出现在所学知识点全部讲完之后。针对学生答题情况,学生对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还存在疑惑,我及时补充了粗锌、纯锌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学生心服口服,印象深刻。
利用小蚂蚁教学平台的智能评价系统,我对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根据智能反馈情况,我的课堂讲评更加有的放矢,课堂及课外的补救或强化措施更具针对性。
对于课外作业,小蚂蚁移动设备可以实现作业批改的自动化、电子化,可以免去老师大部分的作业批改工作,而将精力集中在难点、重点的统计和总结上来,随时进行教学调整。
(2)方便学生
小蚂蚁移动系统使训练反馈更加及时。而学生只要做完作业点击提交,就能够很快知道正确答案及解析,不需要等到老师批改后才知道答案。学生还可以知道该题全班答题正确率、答题时间,了解自己在班上处于什么层次。小蚂蚁教学系统还能够为每位学生整理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错题集。
(3)方便家长
通过小蚂蚁移动系统,家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能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流。
2. 个性评价,互动反馈
仍以《化学能与电能》为例,在比较归纳原电池与普通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时,我布置学生在学案上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二是填写表格:电极材料、原电池正负极、电极反应式、发生的反应。
布置任务后,我在下面巡视,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我利用小蚂蚁系统的在线教学系统功能,将有代表性的某位学生的答题情况用手机与白板联合截屏,进行讲解,可以有效解决以下问题:(1)传统课堂布置任务马上让某个学生到黑板上去写方程式,选哪个学生去,遇到困难耗时间长怎么办等问题,老师颇费心机。(2)传统课堂布置任务老师巡视后再让学生到黑板上写,一是还需要花费时间,二是占用黑板资源,三是写在黑板上的字体不如投影的字体可以随意缩放。
随着小蚂蚁移动系统技术的更新,课堂评价及反馈又有了新的创新。现在学生作答,只需要通过Pad书写或者拍照,直接推送,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接收与批改。
3. 实验直播,清晰直观
《化学能与电能》属于理论课,内容较为抽象难懂。为了将抽象难懂的理论具体化,我尽量多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为了尽量让全体学生都能够观察到实验,我用了小蚂蚁平台在线开课技术,将实验用手机放大后同步直播到白板上,画面清晰直观,起到较好效果。
除了课本上原电池使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实验外,我增加的实验有:(1)为提高兴趣,我增加了原电池使灯泡发亮的实验。(2)为了帮助学生弄清原电池构成条件,我增设了4个探究演示实验:只让锌与硫酸反应能否产生电流?只让铜与硫酸接触能否产生电流?将硫酸换成酒精能否产生电流?将铜和锌插在两个装有硫酸烧杯能否产生电流?(3)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及电极反应,我根据需要反复实验。第一次,我让学生重点观察灯泡是否变亮,意在体验原电池的概念。第二次我让学生重点观察氢气在铜片还是锌片上产生。
常见的演示实验,后排学生往往看不清楚,老师往往点前排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对后排看不到现象的学生来说,他们是有遗憾的。本次,我用了小蚂蚁系统在线开课技术,用手机放大后同步直播实验到白板上,画面清晰直观,所有学生都能够看得见。
4. 建立联盟,寻求突破
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微课及移动教学,我积极倡导组建小蚂蚁移动教学教研联盟,定期开展研究活动。仅2016年1-5月,我牵头组织的大型观摩活动有:宜昌市各校高中数学教师近50名在我校听取使用小蚂蚁移动数学研讨课;高中化学省、市名师工作室专家20人在宜昌外校观摩小蚂蚁移动教学化学研讨课;宜昌市信息化教学应用研讨会在宜昌外校召开。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5月13日,在我的倡导下,宜昌外国语学校与重庆第二十九中、西安恒坐标教育科技集团联合主办“千校共建教育云”小蚂蚁云课堂跨区域研讨会。研讨会课堂利用智能移动教学平台——小蚂蚁,实现了重庆二十九中、宜昌外国语学校两所学校的全时互动,一位教师跨区域同时教授两地学生。网络全程同步直播,全国各地老师学生都可以共同参与。为了将微课及移动教学研究引向深入,我组织本校部分骨干教师校参加了正式立项国家级课题《专题学习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的研究,并且确立了“应用小蚂蚁移动教学平台,推进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的子课题研究。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我将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作为特级教师及学校教科研负责人,我还将带动更多教师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为教学教研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