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元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福建福州 350014)
曹学佺生平及其著作考述
陈庆元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福建福州350014)
摘要:曹学佺的生平与创作,大致可以分六个时期:出仕之前、第一次出仕、石仓园时期、第二次出仕、西峰草堂时期、唐王时期;通过述论曹学佺各期的主要事迹,可以澄清某些史实。曹学佺著述甚富,诗文集数十种,百余卷;其他如《石仓十二代诗选》《大明舆地名胜志》《五经困学》等,共计千余卷,对此可一一考其作年。
关键词:明代文学; 曹学佺; 著作考
曹学佺,生于万历二年(1574)闰十二月十五日,公历已经进入1575年。学佺,字能始,号雁泽,晚又号西峰居士,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唐王时,官至尚书、加太子太保。清兵入福州,自缢殉节。曹学佺著述甚富,诗文集数十种,总名《石仓》,共百余卷;其他如《石仓十二代诗选》《大明舆地名胜志》《五经困学》等,都是煌煌巨著,此外还有《国初文集》《史汉重编》《重编宋史》等等,总卷数应不会少于1500卷,在晚明作家中恐怕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
曹学佺的生平与创作,大致可以分六个时期:出仕之前(1574-1597)[1]、第一次出仕(1597-1613)、石仓园时期(1613-1623)、第二次出仕(1623-1630)、西峰草堂时期(1630-1645)、唐王时期(1645-1646)。
第一个时期:出仕之前(1574-1597)
曹学佺七岁受书,“千言倒覆”,客无不谓其如“干莫有立断之锋,骐骥有立至之足”。[2]学佺喜与里人弈,母曾淑人督课甚严,以至挞之,惧其落后他儿,将来不能立身。十一岁,母卒;这一年,曹学佺开始习举子业。年十三,受业长乐先生(名不详),于书无所不通。十四岁,入泮。万历十九年(1591),曹学佺年十八,受知于福建巡抚楚黄耿定向(1524-1597)、侯官县令金溪周兆圣(?-1594),郡试第一,合之前的县试第一、之后道试第一,人称“小三元”。同年参加省试,名列三十八。北上春官,次年下第。归,娶龚用卿孙女、龚爟女为妻。从此,益下帷苦读。万历二十二年(1594)秋冬间,再次北上。次年乙末科,会试,策问车战。曹学佺对曰:“臣南人也,不谙车战,请以舟战论。”[3]主考张位奇之。曹学佺会试第十名,廷试二甲第五十名。乙末一科,山阴(今浙江绍兴)王思任(1574-1646)、麻城(今属湖北)李长庚及曹学佺,皆年少丰姿绰约,或有河阳(潘岳)之目,或有卫叔宝(玠)之誉,“三君子俱命代才人,又弱冠美丰标,一时团聚辇下,人皆指为神仙中人”[4]。
曹学佺成进士后在京城待选,一直没有结果,按朝廷规矩,可以告假回乡省亲[5]。同年秋,曹学佺南还。归途中曹学佺一路访问友朋,游览山水名胜,至到第二年,即万历二十四年(1596)春才回到福州。六月,曹学佺往江西金溪哭周兆圣师之墓(兆圣卒于前一年),途中游武夷山、龙虎山。八月,归闽。九月,南游九鲤(在福建仙游)、温陵(泉州);十月,游漳州;十一月,回到会城。次年,即万历二十五年春,动身回京谒选。
这一时期,曹学佺的诗文集流传下来的有两部:《挂剑篇》(1596)和《海色篇》(1596)。《挂剑篇》是曹学佺流传至今最早的诗文集。
第二个时期:第一次出仕(1597-1613)
这个时期长达十五、六年。如果再细分,还有几个阶段:北京阶段(1597-1599)。南京阶段(1599-1608),此间曹学佺两次返闽,一次是万历二十八年(1600)秋冬至二十九年(1601)冬;一次是万历三十年(1602)冬至三十二年(1604)春。西蜀阶段(1609-1613)。
(一)北京阶段(1597-1599)
万历二十五年(1597)春,曹学佺赴京谒选,授户部主事,督通州庾。曹学佺出师不利,这一年,分校顺天,以所取士武林张维成之文好奇,遂为时所中。曹学佺在潞河公署只待了一年多的时间,万历二十六年(1598)秋冬间,调南京添注大理寺正。此间座师新建张位被逐,踉跄出通州,门生故吏,莫敢往视者,学佺独往追送舟次。次年春,曹学佺南下之前,与陈濂游房山、观石经寺[8],又出蓟门,与张维成壮游关外。
曹学佺这个阶段的诗文集有《潞河集》《游房山诗》。《游房山记》《游蓟门记》见《石仓文稿》卷三。游蓟门疑有诗,今佚。
(二)南京阶段(1599-1608)
曹学佺添注大理寺正,友人诗文多称其为曹大理。直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曹学佺方转官南京户部郎;万历三十六年(1608)冬,迁四川右参政,离开南京。在南京,曹学佺先后晤焦竑、李贽,为李贽所赏;又晤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万历三十三年(1605)春,夫人龚氏卒;冬,拟送妇榇归闽,行至杭州,于次年春折回金陵。万历三十六年(1608)四月,闽婢卒;冬,沿江西遡入蜀,至湖口,又卒一妾。曹学佺在南户部,与庄征父、董崇相、陈元凯称“户曹四贤”。南京时期,其政绩似乏善可陈。曹学佺在南京组织金陵诗社,并将金陵社友诗结集为《金陵社集诗》,影响一时。
南京所作诗,结集为《金陵初集》(1599-1600)、《金陵集卷上甲辰乙巳》(1604-1605)、其间拟送妇榇归闽行至杭州,结集为《武林稿》(1605-1606)、《金陵集卷中丙午》(1606)、《金陵集卷中丁未上》(1607)、《金陵集卷中丁未上下》(1607)、《金陵集戊申稿》(1608);沿江西遡入蜀结集为《戊己江上诗》(1608-1609)。
两次归闽及道途所作诗结集为:《藤山看梅诗》(1600-1601)、《玉华篇》(1601)、《苕上篇》(1601)、《钱塘看春诗》(1602)、《游太湖诗》(1602)、《续游藤山诗》(1602)、《芝社集》(1603)、《天柱篇》(1603)、《春别篇》(1604)、《豫章稿》(1604)、《江上篇》(1604)。
(三)西蜀阶段(1609-1613)
万历三十六年(1608)冬,迁四川右参政,次年四月,曹学佺到达成都。不久,父入蜀就养,弟学修也随之来蜀。万历三十九年(1611)春,入贺,便道游峨眉山。七月,赍捧还,爱匡庐山水,至浔阳,有终焉之志。万历四十年(1612),浔阳雪桂轩建成,拟归田后居于此。后未果。春夏间,回蜀。五月,“蜀府毁于火,估修资七十万金,学佺以《宗藩条例》却之”[9],于是得罪宗藩。六月,入贺,取道湖北黄梅进入安徽。七月,经河南、河北入京。回蜀之后,约在十、十一月间,被谗获谤[10],削二级放归[11],蜀人遮道板留。曹学佺旋出川,万历四十一年(1613)春归家。曹学佺入蜀,关注蜀地文物,广搜文献,着有《蜀中名胜记》《蜀中诗话》《蜀溪地理补》《蜀郡县志释名》《蜀中风俗记》《蜀中方物记》《蜀中著作记》《蜀中画苑》《蜀中神仙记》等。
西蜀阶段所作诗结集为:《蜀草》卷上(1609-1610)、《蜀草》卷中(1610-1611)、《蜀草》卷下(1611)、《雪桂轩草》(1611-1612)、《两河行稿》(1612)、《巴草》(1612-1613)。
第一个时期和第二个时期之文,除《挂剑篇》之外,均收入《石仓文集》卷一至卷六。
第三个时期:石仓园时期(1613-1623)
万历四十一年(1613)春,曹学佺由四川回到福州,其父汲渠卒。居丧间,摹晋人帖;为父重修福州法海寺弥陀殿,又为卜圹北郊。这一年,“苫居林下,悠悠忽忽,不复知诗为何物,宾客殊罕通,旧社已生草”[12]。
曹学佺开始经营自家的园林,即石仓园。“予自癸丑家食,营一丘以自适。山水故自佳,而亭榭点缀亦自草草,乃为将作所窘,数称贷而益之。”[13]由于财力有限,至称贷而为。经过六七年的营造,曹学佺在石仓园先后建成二十景:浮山堂、石桥、临赋阁、春草亭、石仓、语江亭、长至台、石君、听泉阁、夜光堂、梵高阁、淼轩、梅花馆、林亭、涧室、荔枝阁、碧泉庵、竹翠亭、琴香社、南池。茅元仪《石民横塘集序》有云:“曹能始观察筑浮山堂于闽会城之郊,隔街为园,园因山因水,皆不事增饰,其奇石怪松,近胜于园者,远媚于堂。堂三楹两个,前后辟轩。前轩有池,颇广为宽。廊以翼其左,花径以映其右,而隔街之松石峰岭,皆倒影其中。海内称郊居第一,名与莲花社等。其地曰洪塘,或曰横塘之讹。盖其水横亘于会城之外,有江心塔寺以为掩映,而芙蓉、方山、佛楼诸山,远峙近翼会城。”[14]又于园内筑僧房六所,号“六方”。头陀喜恣淹留,僧众时或演经。
曹学佺在金陵的文学活动长达十年之久,加之游宦四川的阅历,在诗坛上已经有很高的地位,石仓的山水之胜,自然也就成了是当地诗人倡酬流连的重要场所。万历四十三年(1615),曹学佺举石仓社(亦名石君社)。天启初年,友人施泰然善琴,曹学佺与之在石仓园举琴香社。四方词客闻名而至,“尔者曹能始观察结石君社于洪江,招四方词人,如吴门俞羡长、胡白叔诸君相倡和,而仲芳在焉”[15],主客往往多达十数人,时或有女流参与。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石仓社之前,曹学佺在闽中各诗社(如芝社)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加盟的,而石仓社,曹学佺则是名副其实的组织者。身份的转变,也反映他在闽中诗坛地位的转变。万历末年,辽事吃紧,曹学佺与诗友十分关注时局,万历四十七年(1619)社集,曹学佺有诗云:“窥我山海关,恐渐入堂奥。”[16]认为东北劲敌窥视并不止于山海关,恐怕是明王朝的腹地甚至是社稷。二十多年后,明亡,曹学佺的担忧变成了无情的事实。万历三十二年(1604),红夷(荷兰)韦麻郎求互市,乘间泊澎湖,沈有容将军往澎湖谕之利害,韦麻郎脱帽泥首谢去。天启二年(1622),红夷犯澎湖、铜山、厦门,官兵击退之;夷船退泊外洋。曹学佺为北路海防贰守毛仰泰作寿章时,特别称赞其严防北路,省城因此免受骚扰[17]。曹学佺虽然身在石仓,但仍然心忧天下。
曹学佺归家后,很少再出远门。此间,只有万历三十六年(1618),应叶向高邀,与范文熙、林宠往游福清福庐山,叶向高亲自当向导。叶向高长子成学(1578-1614),字汝习,亦娶龚用卿孙女为妻,为曹学佺襟友。
福州名刹鼓山涌泉寺,嘉靖二十一年(1542)毁于火,万历四十六年(1618)曹学佺等倡重修,次年动土,天启元年(1621)落成,曹学佺同林守易等前往省视。天启二年,曹学佺又发起修缮侯官桐口桥的动议。当时“辽之役兵食旁午”“公帑告诎”,曹学佺以为修桥的经费来源有三:一是地方长官的捐助;二是来自乡绅;第三,若无钱粮可出者,可以出力,哪怕一两天也行。曹学佺公益事业的思路,有其可取之处。
天启二年(1622),竟陵诗派领袖人物钟惺为福建提学佥事,入闽之前过浔阳寻访曹学佺旧居,有诗云:“亭馆偶然来好友,江山终自待高人。近营谢墅莺花稳,久识匡庐眉目真。”[18]钟惺访曹学佺于石仓园,有诗云:“选胜高低有所因,入门鱼鸟始相亲。”[19]一方面固是赞赏石仓水木清华可爱,另一方面,亦觉得曹学佺情谊可亲。曹学佺有诗答之。这一年,曹学佺还为钟惺之弟钟恮集作序,忆及二十年来与钟氏三兄弟的交谊。秋,曹学佺闻钟惺之父卒,为撰《挽章》。曹学佺和钟惺诗歌观念不太一样,还相互有过批评[20],但是观念归观念,友情归友情[21]。如果认为曹、钟曾经有过相互的批评,彼此间的交往必定弄得个水火不容,那就不仅误会了曹学佺,也误会了钟惺,也可能是对晚明不同流派诗人之间正常交往的误解。
这个时期的诗集有:《浮山堂集》(1614-1617)、《福庐游稿》(1618)、《听泉阁近稿》(1618)、《石仓诗稿》卷之《夜光堂近稿》(1619-1620)、《淼轩诗稿》(1621)、《林亭诗稿》(1622-1623)。文集有:《石仓文稿》卷之《浮山》(1614-1617)、《福庐游稿文》(1618)、《石仓文稿》卷之《听泉阁》(1618)、《石仓文稿》卷之《夜光堂》(1619-1620)、《石仓文稿》卷之《淼轩》(1621)、《林亭文稿》(1622-1623)。
第四个时期:第二次出仕(1623-1630)
粤西三、四年间,曹学佺做了许多有益于粤西民众之事。曹学佺认为应当体恤民众,“蠲免苦役”,“民间已纳丁徭”,“岂有重应差役理乎?”[23]曹学佺认为粤西当今“民穷财尽”,应大力减省冗杂人员,节省开支,如“清查哨船兵多差简,甚为冗食”;“广运哨军一百五十名,委属空闲”[24]。军伍方面,曹学佺主张清查军伍入操,以资防守事,并且亲自到“教场查点,选过精壮军人戴清等若干名,汰出老弱顶替军人唐瑞卿等若干名”[25]。粤西是汉、僮等民族杂居之地,官军如果贪得无厌,必失民心,滋民变,曹学佺说:“食其肉而寝处其皮,施者已倦而求者未厌,是失徭心也……官军宴处其中,坐地而分赃,以故民生日蹙,贼蔓难图。”[26]至于铸官钱与钱币流通之事,曹学佺认为:“开铸便民之意多,而生利之意少。然要之,生利即所以便民也。”[27]就是说铸钱主要是为了便民;即便官家获利,也是用来充军饷,充军饷也是便民。
曹学佺足迹踏遍桂林山水,架桥梁,修道路,构建书院,还修恢复建不少亭观楼阁,粗略考订,至少有:重修虞山帝舜庙、构松风堂、玄帝祠榭、江月轩;创兴文祠,名其堂为“观象”;架皇泽桥;购民间数椽为漓江书院;复訾家洲宴亭;于雉山复青萝阁,修磴道,构雉岩亭。曹学佺还仿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作《桂林山水可游记》。
曹学佺自粤西归后的一段时间,守母丧,不通宾客。这年四月,艾儒略论学三山(福州),曹学佺发表了他对佛教的见解:“吾于佛氏,亦择其善者而从之。如看古人法帖,岁久多蛀,吾直摹其未蛀者耳。”[28]曹学佺一生崇奉佛教,当作如是观。曹学佺居住在石仓园,直至崇祯三年(1630)十月迁城内西峰里。我们把天启七年(1627)至崇祯三年(1630)这段时间也视作第二次出仕这个时期,是因为,崇祯二年(1629)十月,朝廷重新用曹学佺为广西副使,曹学佺以病为由加以拒绝。崇祯三年初朝廷一再催促,曹学佺再拒,最终获准。曹学佺自己把天启三年(1623)至崇祯三年(1630),即起为粤西参政至致仕之文结为《石仓三稿文部》十九卷,无疑是把这七八年的时间视为人生的一个时期来看待。
曹能始最终虽然没有再重起为粤西副使,但归闽最初这几年仍然为粤西之事所纠结。至于曹学佺坚拒重起粤西职的原因,大致有五:一,官场险恶,曹学佺虽然脱离魏珰虎口,“窃太阿者已毙”[29],但心仍存余惧。二,粤西偏远,疑被“投荒”[30]。三,曹学佺长子孟嘉崇祯二年(1628)卒,孟嘉临终,请求曹学佺答应他从此不再出山。四,当时有谣言,对曹学佺甚为不利。五,曹学佺正在编纂《大明舆地名胜志》《石仓十二代诗选》,都是一个耗时耗事的工作,如果再次游宦,恐难成其事。
《大明舆地名胜志》动手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流离困苦,天启六年(1626),“被纠,削籍台檄,追书板甚亟,家人欲尽焚其书籍,余在仓卒之中,犹抱此书而出。”[31]此书最终完成于崇祯三年四月。《石仓十二代诗选》卷帙浩大,总卷数可能超过千卷[32]。有《古诗选》《唐诗选》《宋诗选》《元诗选》《明诗选》;《明诗选》又分为若干集。曹学佺移居西峰里第之前撰有《宋诗选序》《明兴诗选序》,疑已经完成《石仓十二代诗选》中的《宋诗选》和《明诗选》初集。
这个时期结集的诗集有:《桂林集》上(1623)、《桂林集》中(1623-1624)、《桂林集》下(1624-1626)、《更生篇》上(1627)、《更生篇》下(1627)[33]、《赐环篇》上(1628)、《赐环篇》下(1629-1630)。文集有:《湘西纪行》上卷(1623)、《湘西纪行》下卷(1623)[34]。曹学佺在粤西所作文及归家一段时间,按文体加载《石仓三稿文部》卷一至卷十九(1623-1630)。
第五个时期:西峰草堂时期(1630-1645)
崇祯三年(1630)十月,曹学佺从西郊洪山移居城内西峰里,有避祸远害之想。《移居西峰社有述时予乞休得请》:“昔慕林野旷,卜筑依岩耕。衰龄惧风露,携孥入严城。渔钓屏不事,诗书阅余生……岂待投荒苦,始鉴止足情。”[35]西峰草堂有三亭、独树轩等胜迹。曹学佺虽然移居西峰里,但还时常往返石仓园,有友人游闽,曹氏仍旧安排他们住在石仓园,一直到崇祯末年,石仓归属他姓所有为止。隆武元年(1645)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小朝廷,二年(1646)小朝廷覆亡,清兵入福州城,曹学佺自缢于西峰草堂。隆武时期,曹学佺复出,我们将在下一时期论述。
曹学佺离开官场,杜门著述,但天下文士慕名谒见者不绝于道。钱谦益曰:“今天下文士入闽,无不谒曹能始。”[36]申绍芳亦云:“有客来访之者,必曰:‘为谒曹能始先生。’”[37]这一时期,与曹学佺游的外省籍文人,依前后顺序至少有:归安茅元仪、会稽谢国、鄞县杨德周、嘉兴李衷纯、四明汪彦、鄞县王嗣奭、桐城吴汤日、桐城汪国士、豫章朱统金宅、长洲申绍芳、长洲文震亨、吴郡陈善、鄞县何三凤、沔阳柴一德、松江朱灏、吴县沈颢、欈李陶见龙、石阡费道用、广丰詹兆恒……多达百人。曹学佺和这些诗友多有倡酬,并为其中一部人的诗集、文集撰序。这一时期,曹学佺还组织了三山耆社、三山月社、洪江社、塔江社、小金山社等诗社。除了三山耆社,其他诗社都有外省籍的诗友参与,这些诗友离开闽中,常常难分难舍,曹学佺等闽中诗人不仅为他们送行、赠诗,有时还把送行诗制成诗册,作为永久纪念。[38]曹学佺移居西峰里之前,竟陵派领袖人物钟惺已于天启五年(1625)故去,谭元春也只活到崇祯十年(1637)。曹学佺作诗论诗,不立宗派,引起天下诗人爱慕,与曹学佺同时代的夏云鼎编选《前八大家诗选》,曹学佺即是其一[39]。我们不一定非要说曹学佺是当时诗坛的领袖人物不可,至少,他是晚明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存在,为崇祯诗坛增添了光辉。
古田囦关,又称水口,是会城福州水路北上的必经驿站,同时也是转运副使公署所在地,有三重阁等建筑。屠本畯为转运副使时,经常有文人到此地与之倡酬。崇祯元年(1628)曹学佺首创重修囦关朝天桥,五年(1632)桥修成,曹学佺前往省视。从这一年起,曹学佺年年前往囦关,有时一年数次往返。曹学佺在囦关筑石巢阁、嵩溪草阁、九石山房、千山阁。嵩溪草阁,是曹学佺的别业。囦关山青水秀,水路交通方便,从福州芋江驿到此,只需要两天时间。曹学佺常常在囦关会见友人,游赏山水,吟诗倡和。
曹学佺自年轻时就喜爱听曲,他不但听曲而且识曲,不但识曲且能度之。“余忆昔年有女郎芝卿者,亦寓予石仓,相与度曲”。[40]移居西峰里之前,曹学佺的诗文已出现乔姬、卓长君、之卿、小双、宛秋、文娟、王姬、阚姬这些歌伎的名字,移居西峰里之后还有昆玉美人、严陵优人、白璧、黄姬、淑姬、二珩美人等。省城福州,晚明作寿、节庆时有演剧的风气。崇祯四年(1631)九月,在陈一元宅和洪江社两次演出《李白彩毫记》;崇祯六年(1633)十二月,曹学佺六十寿庆,在西峰草堂演出《蔡端明传奇》;崇祯七年(1634)九月,在安国贤闻钟馆演出《小将军刘承佑》等。“作剧翻唐谱,分烟出汉家。”[41]曹学佺可能还懂得一点戏剧创作,间或与友人讨论曲谱。[42]
曹学佺孩童时就喜欢弈棋,母亲望子成龙心切,为此曹学佺没少挨打受骂。西峰草堂时期,曹学佺的另一项活动是弈棋,这一时期,曹学佺诗记载弈棋的作品大大多于听曲。曹学佺时常和弈友举办弈会,和曹学佺对过弈的国手就有毗陵过文年、慈溪周国手、吴仲纬、二黄国手等,其中过百龄的棋艺最佳,曹学佺与之交手也最多[43]。曹学佺对过弈的棋友有十数人之多,对弈必有输赢,有一次曹学佺还输给陈衎一枚汉玉章[44]。诗社社集,有时是既作诗,一部分人又对弈。曹学佺热衷弈棋,崇祯九年(1636),还在洪江建造一座“闲弈楼”,以供弈棋之用,“似几山相对,非楼地亦虚。有时招客弈,长日伴僧居。”[45]诗人雅集,还偶有书画会,曹学佺子孟济作书画会,学佺则主其盟。[46]
古代曲、弈,都属于“艺”的门类。曲、弈与诗,在“艺”的方面有相通的地方。曹学佺喜欢听曲度曲、喜欢弈棋,他在论诗时亦以曲喻诗、以弈喻诗,特别是以弈喻诗,无疑丰富了晚明的诗学理论。诗论方面,限于篇幅,不再详述,別详笔者所辑《石仓诗话》[47]。
西峰草堂时期,没有官衙书簿的缠身,曹学佺可以比较专心地从事他的著书立说了。崇祯四年(1631),曹学佺完成了《十二代诗选》中的《古诗选》和《唐诗选》,至崇祯五年(1632)《明诗选》选到第五集。崇祯十年(1637)《明诗选》六至八集当已完成,分省分府各卷已经基本完成。此后不久,《社集》和《闺秀集》陆续完成。
曹学佺认为释、道有藏,而儒独无,有志创建儒藏,以与释、道鼎立为三。早在万历二十七年(1597),曹学佺游房山石经寺,感叹释家弟子,以坚韧不拔的精神,自北齐至隋,历唐、宋、辽、金,刻成十二部经藏于山洞之中。曹学佺认为,佛藏可刻,为什么儒藏就不能有刻?崇祯五年(1632)所作《赠余犹龙序》、崇祯十年(1637)所作《宛羽楼记》,曹学佺具体谈到编纂儒藏的设想。《宛羽楼记》:“且如释、老二氏俱有藏版,而儒书独无,愚甚愤之,妄意欲辑为儒藏经补阙典,但卷帙浩繁,固不胜收,而玉石丛混,观览亦难,乃复撷其精华,归诸部分,庶免挂漏之讥与夫庞集之患。”[48]曹学佺认为编刻儒藏,既要避免挂漏,又不能过于庞杂。“经”是不能删的,但各家注疏可以去取;史部篇帙浩大,可以刻精选本。余犹龙是建阳书坊中人,曹学佺有意与其合作。根据我们研究的结果,《石仓十二代诗选》也是属于儒藏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国初文集》二十卷(1635)、《五经困学》九十卷或九十二卷(1640)、《史汉重编》卷数不详(1642)、《重编宋史》卷数不详(1643)、《石仓十二代文选》二十卷(年代不详)。“采撷四库书,因类分辑,十有余年,功未及竣,两京继覆。”[49]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死,明亡。曹学佺得知此消息,“恸哭不食,投入池中。家人亟救而苏,晨夕环伺”[50]。随后,福王在南京建立小朝廷,弘光二年,即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福王王朝覆灭。
这个时期结集的诗集有:《西峰集诗》上(1630-1631)、《西峰集诗》中(1632)、《西峰集诗》下(1632-1633)、《西峰六一草》(1634)、《西峰六二草》(1635)、《西峰六三草》(1636)、《西峰六四草》(1637)、《西峰六五草》上(1638)、《西峰六五草》下(1638)、《西峰用六篇诗》(1639)、《西峰六七诗》(1640)、《西峰六八诗》(1641)、《西峰六九草诗》(1642)、《西峰古稀集诗》上(1643)、《西峰古稀集诗》下(1643)。结集的文集有:《西峰集文部》上、《西峰集文部》中、《西峰集文部》下(1630-1633)、《西峰六一集文》卷一至卷四(1634)、《西峰六二集文部》卷一至卷四(1635)、《西峰六三集文部》卷一至卷三(1636)、《西峰六四集文部》(1637)、《西峰六五集文部》(1638)、《西峰用六集文部》(1639)、《西峰六七集文部》(1640)、《西峰六八集文部》(1641)、《西峰六九集文部》(1642)、《西峰古稀集文部》(1643)、《西峰六四集说部》(1643)。曹学佺自己说,自六十岁之后,一岁一集。七十一、七十二岁,当亦有集,两京相继覆亡,作者可能已经无暇顾及刻集了。
第六个时期:唐王时期(1645-1646)
弘光二年、即清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初三日,唐王次水口驿,学佺等吉服拜。二十七日,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改元隆武。唐王称誉曹学佺为海内鸿儒,授学佺太常卿。学佺屡上书陈事。寻迁礼部右侍郎兼侍讲学士,进尚书,加太子太保。后人称之为“尚书”,就是因为曹学佺有这段经历。隆武二年(1646)春,徐孚远上水师合战议,学佺以为徼天之幸,在此一举,捐饷万金;然为郑芝龙所阻,学佺知事不可为。四月,唐王朱聿键在延津,学佺上书言四事,皆从之。黄景昉有诗别之,并劝学佺及时退身,剑津不是久留之地,大势已去,不要对唐王小朝廷有过多依恋,学佺不听。八月,唐王亲征。曹学佺署翰林院事国史总裁,专设兰台馆以处之。九月,唐王离延津,旋在汀州被逮。曹学佺入鼓山为僧。有不知时势者强起之,十六日下山。十八日,清兵入福州城,学佺缢于西峰中堂;临难前数日,曹学佺分遣眷属出郭避兵。贝勒博各佳檄至,籍没田屋,株连儿女。
崇祯十三年(1640),曹学佺为郑思肖《心史》作序,有云:“先生之不愤不得仕宋,正所以愤他日之仕元者也……此非先生一人之心也,乃天下万世之人心也。则其为史也,非仅宋末元初之史也,乃天下万世之信史也。”[51]曹学佺当然无法预测到四年之后的事。改朝换代,不仕新朝,郑思肖的心路之史,“乃天下万世之人心”“乃天下万世之信史”,这也是曹学佺的信念。曹学佺殁后三年,钱谦益与林古度剧谈曹学佺,作《题曹能始寿林茂之六十序》,略云:“能始为全人而去,三年之后,其藏血已化碧。而予也,楚囚越吟,连蹇即不死。予之眉目颦笑,临流揽镜,往往自憎自叹,辄欲引而去之。”[52]“为全人而去”,血化为碧,代表时人对曹学佺的评价;而且,曹学佺的精神,也使那些变节仕新朝者羞愧得无地自容。
甲申至唐王时期,曹学佺集未刻,后人辑有《石仓遗文》一卷。谢章铤:“《曹忠节遗文》一卷,明殉节荣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曹学佺撰。按:雁泽先生著述甚富,此本遗文不过十篇。”[53]隆武时期,身负重任的曹学佺,仍然不废吟咏倡酬。隆武元年(1645)九月,陈鸿作有《九日曹宗伯邀集钓龙台天坛登高》[54],这次集会是曹学佺邀集的,曹学佺肯定也作有《九日集钓龙台天坛登高》诗,便是一例。
清顺治四年(1647)正月,移曹学佺柩湖滨。许友有祭文,陈鸿、释性幽、徐延寿等都有挽章,其中徐延寿以通家子赋《大宗伯曹能始先生挽章一百八十韵》,最为感人。九月十八日,曹学佺周年,子曹白焚香顶礼,有《十八日先子靖节之期焚香顶礼》:“峰西已无宅,地下定存魂。”[55]曹学佺卒后,曹白等被迫迁出西峰里宅第。曹学佺所著书也多散失,顺治十年(1653),谢尔玄孝廉在会城访得曹学佺《明诗选》,仅得十之二三,大半已被焚毁[56]。崇祯末,石仓园归同里林氏。鼎革之后,为他人所得,顺治十二年(1654),林崇孚宦粤归,出俸赎回,重加修葺。康熙四年乙(1665),林崇孚拟移居江头西园,将石仓园归还故主[57],时曹学佺已经过世二十年了。
注释:
[1] 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采用甲子纪年,括注公元的年份与之对应。
[3] 《曹学佺传》,[民国]《福建通志·列传》卷二十八。
[4] 详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黄汝亨《两君咏·曹能始学佺》略云:“彼美南方人,飘飘凌云端。密坐有余盻,缟带结所欢。玄心映冰玉,清姿出衣冠。”(《寓林诗集》卷一)曹学佺白晳如玉,或有遗传的因素,谢肇淛赞学佺之父云:“美髯白晳,双眸若水。”(《曹封君像赞》,《小草斋文集》卷二十三)
[5]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十五“进士给假”条:“近来进士选期未及者,多以给假省亲墓为辞,得暂归里。”
[6] 二徐作品系年,详陈庆元:《徐熥年谱》,扬州:广陵书社,2014年。
[7] 邓原岳此诗系年,详陈庆元:《徐熥年谱》,扬州:广陵书社,2014年。
[8] 陈 濂,字道源,惠安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肇庆知府,有《薜萝小草》。学佺还有《读陈道源集有感》(《西峰六三草》)。
[9][49]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百七十六《文苑传》四《曹学佺传》。
[10] 被谗获谤的原因,主要是官府重复征收百姓钱粮,曹学佺严禁之,引起怨怼。《故犍为令心印邓公传》:“蜀中里甲虽已出丁钱纳官雇役,乃犹阴用之。山谷僻远民愚,但率以为常,不知诉免。若舟车孔道,则以供具台司使者为名,百姓益惴惴,骛若恐后。然实按之,盖不啻倍赋而累差也。予下令严禁之,责成于郡长及司李,每终季据实报闻,以为殿最。当时颇用此中蜚语,予亦不憾。”(《石仓文稿》卷之《听泉阁》)
[11] 曹孟善《明殉节荣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雁泽先府君行述》:“随获谤,削三级而归”(江苏古籍影印本《曹学佺集》附录),据《一件为蒙恩起用》“以参政浮躁,降贰级用”(《石仓三稿文部》卷十九),“三”字误。
[12] 《蒋国平使君闽草诗序》,《石仓文稿》卷之《浮山》。
[13] 《修完法海寺弥陀殿疏文》,《石仓文稿》卷之《听泉阁》。
[14] 《石民横塘集》,《石民四十集》卷十七。
[16] 《社集高景倩斋头谈及辽事志感》,《夜光堂近稿》。
[17] 《北路海防贰守毛公仰泰寿章》:“公益驯习于海务,将吏相得,烽警不闻。顷者,红夷驾万石之舟,躏入我彭湖,焚劫我中所,而公一路晏然。予闽三山,枕以无恐。”(《林亭文稿》)
[18] 《访曹能始浔阳所住却寄》,《隐秀轩集》卷十一。
[19] 《访曹能园居》,《隐秀轩集》卷十一。
[20] 如曹学佺批评钟惺《诗归》“有痕”“和盘托出”,钟惺反批评道:“言《诗归》一书,和盘托出,未免有好尽之累。夫所谓有痕与好尽,正不厚之谓也。弟心服其言。然和盘托出,亦一片婆心婆舌,为此顽冥不灵人之设。”(《与高孩之观察书》,《隐秀轩集》卷二十八)
[21] 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林古度刻曹学佺《蜀中名胜记》,钟惺为之序。崇祯元年戊辰(1628),春夏间,学佺长子孟嘉与许豸俱下第过吴门,许豸与吴中友,购钟惺遗稿,刻之以传,且使学佺寓目。
[22] 诸家以为曹学佺因作《野史纪略》贾祸,并误。学佺《题吴中秘册》曰:“缙绅奇祸起貂珰,事后才知隔死生。君(庆元按:指怀贤)作杜邮新鬼伯,予惭玄宴古先生。时予为序《野史纪略》,被谴,几殆。”(《西峰集诗》上)。又,学佺之子孟嘉殁后,《熊抚台唁》:“如治生劳而罔功,竟失事于欺弁之手。”曹学佺《复稿》:“某弁刻则有之,欺亦不敢,往事姑置之矣。”(《石仓三稿文》卷八)“弁”、“弁刻”,即刻于书首,也即序。
[23] 《一件为恳恩怜情,蠲免苦役事》,《石仓三稿文部》卷十五。
[24] 《条议·一件为地方事·卷查桂林中右二卫军册内》,《石仓三稿文部》卷十。
[25] 《桂林军政议》,《石仓三稿文部》卷十四。
[26] 《一件为画疆戍守以安徭民事》,《石仓三稿文部》卷十五。
[27] 《一件回本司咨为通省大变事》,《石仓三稿文部》卷十六。
[28] 艾儒略:《三山论学》第一节《天主唯一》。
[29] 曹学佺:《秋后报札》,张燮《群玉楼集》卷七十二《寄曹能始》附。
[30] 《冒宗起大行来启回稿》:“弟近报起家粤西,不知为乎,为投荒乎?二义俱无所定,惟有不往一法,以待膏锧而已。”(《石仓三稿文部》卷八)。
[31] 《大明舆地名胜志序》,《石仓三稿文部》卷二。
[32] 关于《石仓十二代诗选》的卷帙的讨论,可参见郑振铎:《西谛诗话》“石仓十二代诗选存六百六十卷”条;沈伟东:《石仓十二代诗选全佚探考》,《文献》2007 年第3期。
[33] 此集主要存其旧作。
[34] 此卷整卷为《闽中通志杂论》,系作者往粤西途中所作,书名与内容不很相合。
[35] 《西峰集》上。
[36] 《题顾与治偶存稿》,《牧斋初学集》卷八十六。
[37] 曹学佺:《尧山募缘起建藏经阁记》引,《西峰六三集文》卷三。
[38] 曹学佺《洪江诗草序》:“予洪江故有社,有楚客来游闽,寓予石仓之听泉阁,因与洪江社中诸子日夕往还唱和,而诗因以成帙,欲刻为《行卷》,属余弁之。”(《西峰文集》上)楚客,即柴一德。“行卷”,即《折柳行卷》和《洪江社草行卷》。
[39] 《前八大家诗选》,“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著录:《明刊本八大家诗选》,存二十九卷。此本为残缺本,只存五家诗:卷二陈继儒仲醇(又分为七卷)、卷四曹学佺能始(又分为六卷)、卷六谭元春友夏(又分为七卷)、卷七杨文骢(又分为五卷)、卷八季孟莲叔房(又分为四卷)。
[40] 《洪江诗草序》,《西峰集文》上。
[41] 曹学佺:《陈泰始社集山房共享花朝二字》,《西峰六二草》。
[42] 福州闽剧界及某些研究者,认为曹学佺养有家班,专事演出;又说,曹学佺是闽剧的创始人。但是我们在《石仓全集》及我们所见晚明其他文献中,找不到文献的依据。暂且存疑。曹学佺喜听曲,但未必喜观剧,其《陈泰始直社演〈彩毫记〉,余因病不赴,分得二箫》:“分韵题诗烦见及,呻吟犹不废推敲。”自注:“余社中再演《彩毫》,俱不值。”(《西峰集诗》上)崇祯四年(1631)九月,两次演《李白彩毫记》,一次是称病不赴,另一次就在家门口,可能是有意不去。
[43] 陈 衎《嘉客记》:“工弈,国手也。其弈平正闲暇,天下终无与抗衡者。”(《大江草堂二集》卷十三)
[44] 陈 衎:《弈棋赌得曹能始先生汉玉章喜甚却赋并谢》,《大江集》卷二。
[45] 《闲弈楼作》,《西峰六三草》。
[46] 陈 衎:《元夕曹子康作书画会能始先生主盟得十四寒》,《大江草堂二集》卷六;徐存永:《曹子康开诗画社于西峰池馆》,《尺木堂集·五言古诗》。
[47] 《石仓诗话》,收入笔者辑校《曹学佺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即刊)。
[48] 《西峰六四集文》。
[50] 曹孟善《明殉节荣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雁泽先府君行述》:“娶鼎元龚公女。”(《曹学佺集》附)。
[51] 《刻郑所南先生心史序》,《西峰六七集文》。
[52] 《牧斋外集》卷二十五。
[53] 《课余偶录》卷二。
[54] 《秋室编》卷六。
[55] 郭柏苍:《全闽明诗传》卷五十四。
[56] 黄景昉《谢尔玄孝廉自三山寄到曹石仓明诗选仅什二三询之业半被焚毁抚卷怆然》二首,其二:“引商刻羽歌如贯,煮鹤烧琴泪满巾。遐想石仓碑散尽,只今花栏不胜春。”(《瓯安馆诗》卷二十六)
[57] 林崇孚《石仓烟雨》自注:“时石仓园已归故主。”(《瓿余·友瑟轩随录》)曹学佺长子孟嘉,早卒;次子孟表数年前故去,“故主”,应是三子孟济,林崇孚与孟济来往甚密。这一年五月,还为孟济作寿。
[责任编辑:陈未鹏]
收稿日期:2016-01-1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5FZW047)
作者简介:陈庆元, 男, 福建金门人,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21(2016)02-0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