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语言类课程的文化渗透

2016-07-28 00:00许艳丽
北极光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民族语言课程

文/许艳丽

试论高校语言类课程的文化渗透

文/许艳丽

语言类课程重在语言教学,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任何语言都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因此,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参入文化的成分和因素,不仅能够大大增强语言问题的解释力,而且能发挥语言类课程的文化传承与渗透功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语言的精妙,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他们的语言理论修养,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中增加了自身的文化积淀。

语言类课程;文化渗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

民族语言,不仅是一个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还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是该民族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一种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一种样式。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是“打开人们深处心灵的钥匙”。语言的形式与内容、存在样式与演变规律,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作出思考,语言和文化形影不离,密不可分。因此,语言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向学生讲授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应不失时机地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体味到了语言背后的强大的文化气场,体味语言的无限精妙,又提升了他们的语言理论修养,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中增加了自身的文化积淀。

二、语言类课程教学中应该参入文化的内容

高校语言类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三门必修课程,以及相关的《文字学》、《词汇学》、《音韵学》、《语言史》等选修课程。这些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任务,如果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能力的同时,把中华文化深刻的内涵也渗透进课堂,就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增加社会文化知识的储备。从而培养有着丰厚的文化沉淀的新时代人才。正如美国语言学家Kramsch 所言“语言表述着、承载着,也象征着文化现实,两者不可分”。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语言教学中文化的不可或缺地位。语言教学的过程既是一个语言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语言使用过程,更是一个文化学习的过程。一个科学完整的语言教学体系,必须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得体的语言交际能力及深厚的文化修养。

三、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能力,很少文化渗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语言类课程教学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教学缺乏创新,知识陈旧,重基础知识和语言理论的传授,轻实际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的传播。尤其是一些应用型高校,语言类课程教学时数减少,在学科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教师为了赶进度,每节课似乎都是在讲理论、谈规则, 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较差,教师也实属无奈,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语言类课程一般都采用最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授课式教学,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被动听到尾。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省时间,易操作,效率高,能够全面系统地传授知识。但是教学方法陈旧,缺乏灵活性;教学手段单一,效果隐晦, 缺乏直观性,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言文化修养的提升。

四、语言类课程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渗透

(一)教学内容要渗透文化知识的成分

文化知识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显性的语言要素(特别是词语)的文化内涵,语体文化等,一个是隐性的潜藏在语言背后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时空观念以及价值观等。前者以文化背景知识为主,后者则渗透在民族语言的诸多方面。在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的不同,传达不同的文化知识。

任何一种语言现象背后都潜藏着一定民族的文化底蕴,它是人们理解语言现象的钥匙。比如汉语合成词中词素的先后是由汉民族长幼有序、尊卑定位的伦理观决定的;汉语的句子是独特的流水句格局,这受制于汉民族重时间先后次序的逻辑思维特点。可见,在语言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文化教学,能够大大地增强语言问题的解释力。《古代汉语》 的文选部分,《现代汉语》的方言与词汇问题, 《语言学概论》的语言发展和演变等内容中都渗透着不同的文化因子。在这些相关内容的教学中要更多的参入文化的内容。

就《古代汉语》而言,我们可以根据文选的内容,适时地介绍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优秀的美德。比如在讲授 《郑伯克段于鄢》,在讲述郑国贵族内部争权夺势斗争的同时,可适当地向学生强调孝道与亲情的可贵;《勾践灭吴》 中,要让学生懂得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的道理,从而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并能结合自己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学会忍耐、坚强,厚积而薄发。再如教师在讲解古代文化常识时,可简介我国的地理、历史、宗教、政治、农业、教育、天文以及风俗习惯等相关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 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修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在语言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语言问题和文化问题穿插融合为一体讲授。比如在讲解某一语言问题时,适当地从文化层面加以解释,这样既让学生做到了“知其所以然”,又拓展他们的专业领域,这是非常必要的。

在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语言类问题,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思考某一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比如《文字学》中,可以思考以下问题:①举例说明汉字构形的理据性。②以汉字“奴、妇、娶、嫁、婚”等为例,说说古代女性的地位。③结合“六书”谈谈汉字构形的文化精神。④举例谈谈汉字在汉民族文化娱乐生活中的使用。

总之,一个民族语言总是和一个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的,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中,渗透文化的相关信息,可以发挥语言类课程的文化传承与渗透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以及文化理解力、创造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1]帕默尔《语言学概论》商务出版社,1981年.

[2]Kramsch,Claire.Language studys border study :Experiencing difference[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93,28,(3):349-353.

(作者单位:沧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语言课程
我们的民族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元民族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