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冬+曲淑华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跟踪法、访谈法及录像分析法,对国家队以及国内优秀运动员技术特征与国际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国际优秀运动员相比,国内运动员在出手参数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运动员出手速度偏低,出手速度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出手角度呈偏大趋势;躯干倾角过小、冲量步过小而制动步过大,膝关节角度与国际优秀运动员一致。外教对标枪技术的理解与训练理念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主要从“旋转”掷标枪技术、肩关节力量训练、运动员发力顺序以及训练特征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关键词:女子标枪;技术特征;外教;训练理念
中图分类号:G8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4009106
Abstract:Chinese female javelin throwers have achieved great results both in Inchon Asia Games and Beijing World Championships, Zhang Li winning the gold medal in Asia Games, and Lv Huihui winning the silver medal in World Championships. Foreign javelin coaches training theory and understanding on technique had a deep influence on Chinese athletes. By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tracing method, interview and videotapes, this paper made a comparison on the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lite female javelin throw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still a gap in release parameters between domestic athletes and international elite athletes. The release velocity is a decisive element to distance rather than the only parameter; Chinese athletes release velocity is slow. Release angle tends to be larger, angle of trunk and impulse step are small while the delivery step is too long. In view of the above, we need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n foreign coaches technique and training theory, and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 the four aspects: rotational throwing, shoulder joint strength training, force sequence and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elite female javelin thrower; technique feature; foreign coach; training theory
女子标枪曾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但自2000年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逐年拉大。直到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标枪的重视以及世界著名教练员克劳斯(2011年)与霍恩(2013年底)的到来,我国女子标枪项目的运动成绩才有了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国家队集训队员一年内成绩出现大幅提升,多人创造个人最好成绩和纪录。吕会会在4月份创造64.95米好成绩;张莉在2012年4月份创造64.74米个人最好成绩;李玲蔚在6月份创造65.11米的个人最好成绩;2014年17届亚会中国选手张莉打破亚运会纪录的同时,再一次创造个人最好成绩65.47米;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吕会会以66.13米夺得世锦赛银牌同时打破亚洲纪录。外教的训练理念以及对技术的理解是我国运动员近年来不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但同时也应看到国内多数运动员的成绩始终难以实现突破。本研究就近年来国内女子标枪运动的成绩进行研究,找出与国际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并对外教执教下的国家队进行跟踪,对外教的训练观念、训练质量等突出方面加以阐述,以求为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提供一定理论与实践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22014年国内7场标枪投掷赛中前8名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和训练特点为研究对象,就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相关技术数据与国际优秀运动员进行对照,总结国内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并对国家队优秀运动员的训练特点进行归纳。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际田联网站、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田径》期刊、《中国体育年鉴》等查阅了相关的成绩和信息;参阅了与本研究有关的学术论文及相关新闻报道、专家博客等,并进行归纳和整理,从而为本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1.2.2 跟踪法
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外教及其运动员的训练,在此期间积累的大量的标枪训练信息、外教训练理念、运动员状态等,为本研究提供直接的资源。
1.2.3 访谈法
据本研究需要,主要对外教霍恩、克劳斯、有关专家、领队及运动员进行访谈,并将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训练要求进行相关的记录,以求得到更加精确的训练信息。
1.2.4 录像分析法
对20122014年国内女子标枪比赛的前8名运动员比赛视频进行运动图像解析,借助北京体育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meepo图像解析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低通滤波平滑处理,平滑系数5.1,截断频率为10 Hz。
2 结果与分析
标枪的技术阶段分为预跑、投掷步、最后用力及维持平衡4个主要阶段,其中最后用力阶段对标枪运动成绩影响最大,而为了研究方便又将最后用力阶段划分成3个时相,即(T1)最后一步右脚着地瞬间、(T2)最后一步左脚(制动腿)着地(双支撑)瞬间、(T3)标枪最后出手瞬间。
本研究主要记录了20122014年国内7场标枪投掷赛的前8名的比赛录像,7场比赛中共11人次达到了60米以上的成绩,其余人次则在60米以下。所研究的生物力学参数主要包括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左脚着地瞬间左膝角、躯干后倾角、单腿支撑时间以及双腿支撑时间,因这些因素历来都被用于标枪生物力学理论与实践应用之中,且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最大。
2.1 优秀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
标枪作为速度力量性项目,发展力量一直作为教练员与运动员训练的重点内容。诚然,每一名优秀标枪运动员都需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但运动员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使标枪从相对静止的状态加速到30~35米/秒的速度,就需要在具备良好身体素质基础上,以最佳的技术将腿部、躯干以及上肢动作的节奏、连接时机协同起来,才能较好地完成掷标枪动作、取得理想的效果。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来分析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征。
2.1.1 运动员出手速度分析
出手速度历来都被视为影响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它是指运动员出手瞬间标枪质心的速度[1]。运动员通过一定技术动作将速度能量传递至器械,出手速度与运动成绩的相关因素为0.89(2005年赫尔辛基),呈线性相关关系,因此通过有效技术动作来提高出手速度是有效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2]。从表1中可以看出,60米以上运动员的出手速度要优于60米以下运动员,而国际优秀运动员出手速度要好于60米以上运动员。同时从表2单次比赛数据来看,在出手速度较高的情况下运动成绩并不与出手速度呈正比,一些运动员出手速度要高于优秀运动员但最终成绩却不理想。可见出手速度是决定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分析时需要考虑影响投掷成绩的其他因素,综合分析。
运动员出手速度的70%~80%由最后用力阶段产生[3],由于标枪的特殊结构原理,出手速度的增加会带来运动成绩的提高,但运动员力量的增长并不能保证运动成绩的增长。因此,在最后用力阶段除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其技术动作的合理性,这主要包括运动员对标枪的作用距离、支撑腿动作、肌肉协调等因素,运动员要产生较大的作用距离,躯干后倾是一个重要因素。躯干后倾角是指运动员在投掷过程中, 支撑腿着地瞬间身体重心与着地点的连线和垂面间的夹角[4]。表1中优秀运动员的躯干倾角明显好于国内运动员,较大的躯干倾角可以使躯干部位的肌肉得到预先拉长,增加肌肉弹性势能,从而产生更大的作用力矩增加出手速度。
外教在训练中不断要求运动员的躯干后倾动作,运动员若躯干前倾幅度大一方面造成最后用力距离减小,另一方面则说明运动员发力过早,影响整个身体的发力顺序,往往导致下肢刚要发力同时由于上肢前倾过多,从而影响下肢力量的传递。因此教练员应该在训练中强调躯干后倾的同时,利用下肢主动发力带动上肢用力,避免出现上肢过早用力的现象,同时也有利于增加运动员对标枪的作用距离,提高出手速度。
2.1.2 出手角度
出手角度是标枪初速度的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中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中指出,女子标枪理想的投掷角为30~35度[5]。但从表1近几年的数据显示,运动员的出手角度明显超出这一范围。从运动员出手角度来看,60米以上运动员的出手速度平均为37度,60米以下运动员的出手速度均值为40.8度,李玲蔚创造其个人最好成绩65.11米时的出手角度为36.7度。从有关文献中我们也可以发现,2009年的柏林世锦赛女子标枪前8名的出手角度平均值为34.6度,2011年大邱世锦赛女子标枪前8名的这一数值达到38度。整体上来看不论是我国运动员还是国际优秀运动员,其出手角度都呈偏高的现象。一方面,众多研究学者所总结的标枪最佳出手角度只是理论上的理想角度,实际中我们仍需将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另一方面,训练实践中运动员出手过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持枪手臂明显低于肩部引枪发力时由下至上,枪尾过低而枪尖过高最后导致出手角度偏高。因此训练中教练员应着重强调运动员在最后阶段持枪臂的动作,防止手臂过低,降低出手角度并有效减少伤病。
2.1.3 冲量步与制动步步长分析
运动员经过水平助跑阶段后即进入交叉步阶段,交叉步阶段运动员进行引枪同时将身体由正对投掷方向变为侧对投掷方向,这一过程运动员要持续加速并将这一阶段获得动量延续到最后用力阶段,而从交叉步阶段将动量传递至到最后用力阶段对交叉步最后一步(制动步)要求较高,交叉步即非周期助跑阶段的倒数第二步称之为冲量步[3](图3)。冲量步步长在生物力学中是影响标枪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因考虑到这一步在整个助跑过程中的重要性将这一步称之为冲量步,为了研究方便本研究将交叉步倒数第二步统一称为冲量步。世界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一步步长即制动步步长平均值约为1.35~1.80米,冲量步步长为1.60~1.90米[7]。从表1的数据中看出我国运动员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明显低于世界水平,而且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反,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制动步步长反而大于冲量步步长。
运动员通过冲量步为最后用力做好良好的身体准备,一般在这一步运动员躯干呈水平后倾姿势,确保可以对标枪产生较长的加速距离,并依据理想的出手角度,有充分时间使标枪长轴与肩关节呈一直线,最后在冲量步过程中形成躯干后倾动作,为接下来的制动支撑奠定良好基础[8]。躯干后倾动作只有在躯干“滞后”或被“超过”的情形下才能产生,而这都必须以运动员腿部积极主动地动作为前提。
因此我国教练员有必要加深对冲量步的认识。训练中外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强调运动员在这一方面的训练:其一,在日常训练中,包括投球、技术模仿、上步投枪、全程投枪都始终要求运动员躯干后倾动作;其二在技术模仿、上步投枪及全程投枪过程中强调腿部积极性,左腿积极“扒地”动作、右腿积极前摆,甚至可以在技术模仿时画出运动员冲量步应达到的步长距离,以加深印象,明确目标。
2.1.4 左膝角度分析
制动是投掷运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一个稳定的左侧支撑会造成助跑与交叉步跑阶段获得的能量损失30%~80%[9]。这就要求左腿着地时做到膝关节呈一直线,刚劲有力,形成高效的制动支撑动作,为运动链创造一个有利基础。实际中运动员很难做到膝关节完全伸直,一般运动员左膝角应在160度以上[5]。从表1中看出国内优秀运动员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与国际优秀选手相当,这能保证运动员前面助跑与交叉步阶段获得的动量能有效传递至上肢,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2.2 国家标枪队训练特点研究
我国标枪运动员与世界优秀选手始终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教练员对于项目特征认识不够深切,导致训练观念、训练方法落后于西方国家,曲解训练中的重点、难点,力量训练专项化程度不够深入,技术训练要求不够细化,动作质量要求低,从而大大降低了训练效率。本研究就国家队外教近年来的训练观念进行总结提炼,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介绍。
2.2.1 标枪运动中的“线性”与“旋转”技术
标枪的重新设计带来的是其生物力学的改变,虽然运动员力量的增长能够带来投掷远度的增加,但仅仅依靠力量的提升很难保证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改进后的标枪受到各种出手参数以及空气阻力的影响,现代化的训练不仅要注重力量训练,更需要运动员具备精良的技术才能发挥出个人潜能[10]。单纯的“线性”投掷技术无法完全发挥运动员的潜能,“旋转”技术是教练员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更好选择。标枪运动中的“旋转” 不同于铁饼、链球以及旋转推铅球中整个身体的旋转,它主要包括两个关节部分:髋关节与肩关节[8]。
髋关节旋转是一种水平面的旋转动作。外教在训练中主要强调最后一步右脚着地动作,着地瞬间右脚要领先于上体躯干形成“超越”, 右脚着地应稳固有力,使臀部肌群与大腿后群肌承受一定的负荷作用,而不能形成“软支撑”,着地角与地面成45度左右方向,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髋关节的转动。右脚着地后,右脚与膝关节从45度角逆时针水平向前旋转至0度角,右脚跟领先于右膝和右髋快速外旋,最后由右腿沿髋和胸创造向上的力矩,上肢躯干留在后面。
肩关节旋转是处于垂直面的旋转动作,通过下肢直线性动量的传递将能量由膝关节经过髋关节传递至胸部最后经过肩关节。为了进一步有效利用身体上肢的作用力,就需要借助肢体垂直轴的力矩与肩关节与肘关节的旋前动作[11]。训练中要点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肩关节呈逆时针旋转;确保标枪指向方向并与头部处于一条直线;肘关节通过垂直轴逆时针旋转;保证左侧支撑稳定性。
2.2.2 注重运动员肩关节小力量及深层肌肉力量练习
肩关节对于标枪运动员的作用不言而喻。引枪时肩关节外展由肩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肌腱组成),三角肌前端,菱形肌和斜方肌共同完成[12]。
在最后用力阶段,随转髋动作的完成,肩关节水平屈肌(胸肌和前三角肌)与前锯肌协同配合,通过外旋动作使肩胛骨向前移动[13]。这一环节使肩关节产生巨大张力为标枪加速提供动量。因此有效发展肩胛骨区域的肌肉,对于抵消来自水平方向的肩关节屈肌(胸大肌和三角肌前端)拉力,预防损伤以及增加标枪出手速度有巨大作用。
训练中除传统力量练习之外,教练员要注意运动员肩关节深层肌肉的练习。我国教练员训练中常见问题在于注重大肌肉群大力量练习,忽视小力量及深层力量练习,这为运动员伤病埋下隐患。外教在训练中会经常安排运动员肩关节练习,以求为接下来的训练做好充分准备。训练中(图4)常用手段包括各种组合力量练习、橡皮条练习、小杠铃片练习、非稳定条件下肩关节练习、双杠耸肩练习、双杠(手臂)走等练习。这些练习手段的主要特点在于阻力小,动作质量高,通过肩关节不同姿势的变化达到强化不同部位肌肉的目的。
2.2.3 培养正确的最后用力顺序
我国运动员除身体天赋与国外运动员存在差距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人体力量的利用效率偏低。从表1躯干倾角来看,我国运动员躯干倾角明显较国外选手低,60米以上队员表现较其他运动员好,但与国外选手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相差8.2度)。这一数据说明我国运动员发力过早的问题较严重,运动员未等下肢力量传递至上肢即早早出手。
对于这一问题教练员在训练中需要采取轻器械的技术手段来纠正运动员的发力顺序,例如投球、推实心球等。这些练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运动员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而不是要求运动员单纯地用手臂“发狠”。
运动员冲量步右脚着地出现过于“主动”的现象,着地前为寻求主动着地动作而出现右脚着地时主动寻求着地,使原本不理想的交叉步进一步缩小。运动员在这一步主动着地还会出现上肢前倾以维持平衡的动作,进一步导致上肢过早发力。此外右脚主动用力过多使左脚无法获得充分时间完成对右脚的超越,右脚着地后左脚仍滞后于右脚,从而导致单脚支撑时间增加,这必然会造成能量转换效率降低,影响助跑利用率。
正确做法是在冲量步阶段,运动员在左脚离地瞬间至右腿着地瞬间,通过“低、平、快”腾空时间段使右脚在这一时间段“被动”等待落地,左脚积极前迈,使右脚着地前左脚即以完成对右脚的超越,而后右脚在着地瞬间以最快速度转髋发力。这样既保证了较大的冲量步,使得运动员有足够时间实现助跑与最后用力的转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肢前倾过早发力现象的出现(见图2)。
2.2.4 多平面的身体素质训练
标枪属于速度力量性项目,要求运动员短时间内使标枪从相对静止状态加速到30~35米/秒的速度,运动员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投掷技术之外,还需要拥有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14]。目前国内教练员将大量的身体素质训练放在了垂直面上,力量发展主要用于克服阻力包括腰、髋、膝与手臂的伸肌练习,大重量的深蹲、卧推、抓举、硬拉成为力量训练的主要内容。然而,投掷动作以及随后的交叉步动作还包括旋转以及水平面的动作,鉴于投掷运动员的全身用力,这就要求通过躯干腰腹部位的肌力来协调身体其他部位的肌力[15]。多数教练员忽视了躯干部位肌群的发展,导致下肢能量无法有效传递至上肢。肌肉链的强度取决于最弱的一环,因此运动员要想有效利用身体整个肌肉链就需要加强身体这一部位的肌群练习,而不只是注重垂直面的肌力发展。
表3是国家标枪队一周训练计划,可以看出外教一周力量训练内容结构针对性强,层次合理。一周训练内容分为速度、力量、灵敏、技术以及柔韧训练。柔韧性练习基本安排在每堂课准备活动以及放松练习中,力量训练可以分为肩关节力量、腰腹力量以及一般力量3种,一般力量训练都安排小重量(20 kg)组合力量练习,组合力量练习(提铃、屈肘、杠铃后摆、弓步蹬、屈腕、跳踝、提铃翻铃上举、俯卧拉铃至胸、举铃下蹬、体前屈)一般在10种左右,练习部位基本涉及身体各个部位,为随后大力量练习做好准备。综合性力量练习、肩关节专门练习以及腰腹力量多在非稳定条件下的不同关节面进行,采取手段多样化,例如借助瑞士球练习腰腹部肌群以及肩关节肌群力量,击掌俯卧撑发展离心力量等。
上述对于标枪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分析以及外教训练内容安排,应引起我国教练员以及运动员对于标枪身体素质训练的重新认识,不仅要发展垂直面的四肢伸肌力量,更要注重在水平面旋转起到巨大作用的腰腹部旋转肌群的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出手速度是影响标枪成绩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进行技术分析时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研究,同时教练员需明了影响出手速度的因素,有计划地进行针对训练。
3.2 标枪运动员出手角度呈偏高现象,训练实践中教练员要注意对投掷臂的动作纠正。我国运动员冲量步过小,制动步较大,降低了动量利用效率。
3.3 教练员与运动员要对肩关节力量有足够重视,在发展大肌肉群同时加强小力量及深层肌肉练习,减少肩部伤病,提升肩关节稳定性。
3.4 我国运动员发力过早现象较严重,训练中培养正确的发力顺序是提升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关键,建立躯干“预留”、下肢积极主动的训练理念。教练员需更好地了解标枪项目对于运动员的身体需求,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加强躯干在水平面旋转肌群力量的训练。
参考文献:
[1] 张洁.掷标枪技术结构中的角度参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43544.
[2] Riku Valleala.Biomechanics in Javelin Throwing[C].2nd World Javelin Conference,Finland,2012.
[3] R.J.Best , R.M.Bartlett.A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javelin throwing Technique[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1993, 11(4):315328.
[4] Bartonietz,K.Training of technique and specific power in throwing events[J].Modern Athlete and Coach,1994,32(1):1016.
[5]刘大庆,吴瑛.中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448453.
[6]Gunter Tidow.The Javelin Throw[J].Journal of Athlete and Coach,1999(9):3032.
[7] Komi, P.V.and Mero, A.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Olympic javelin throw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Biomechanics,1985(1):139150.
[8]Calvert, Garry, Rotational Javelin ThrowingThe Fundamentals[J].Track Coach Summer,2014(208):3539.
[9]Whiting, C.W., Gregor, R.J.Body segment and release parameter contributions to newrules javelin throw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Biomechanic,1999(7):111124.
[10]Jesse,John P.Weight training for javelin throwers[J].Modern Athlete and Coach,2007(45):1925.
[11]Morriss, C and Bartlett, R.Biomechanical factors critical for performance in the men's javelin[J].Sports Medicine, 1996(21): 438446.
[12]Mahmud, E.The Mechanical Factors Effect ofjavelin release on the javelin flying path and the distance approached[J].Education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s,2007,1(8):203220.
[13]Atwater,E.A.Biomec hanics of over arm throwing movement and of throwing injuries [J].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 Review, 1979(7):4385.
[14]WHITE,SC:Introducing the essentials ofjavelin throwing to beginners[J].Track and Field quarterly Review,1986(1):2934.
[15]Salchenko,I.and Smirnov, A.Muscle activity in the javelin throw[J].Soviet Sports Review,1982(17):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