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慎龙
[摘要]回归生活,联系实际,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各种课程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与现实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还原生活场景,分析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创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071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过度注重知识传授,学生只是被动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并没有发挥出在提升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真正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生的德育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只有真正回归生活,密切联系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才能落实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还原生活场景,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
在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思想品德课不重视,偏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简单机械地记忆一些概念理论来应对考试,这严重影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改善现状,教师应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调动学生参与思想品德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时,教师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进行课前准备时,用手机拍摄了两段视频。其一,各种生活垃圾随意乱丢,污水任意排放,河水被污染,河面上垃圾成堆;其二,化工厂高耸的烟囱向天空排放着大量的浓烟,让天空不再湛蓝,地面的植物上附着着厚厚的灰尘。在上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视频,很多学生对于这些生活中的场景并不陌生,在观看了视频短片之后,视觉、听觉都受到了强烈的刺激,真正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积极地投入本课的学习,了解保护环境的方法,环保意识也得到了强化。
由此看来,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是创设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境的有效手段。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激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高效地完成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任务。
二、分析生活现象,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现象,掩藏着一些本质规律,教师通过利用这些形形色色的生活现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探究现象本质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内容时,教师搜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不法商贩通过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利益的事例。比方说,网上销售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一些不法商家生产劣质食品,达不到卫生安全标准,对食用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伤害等。初中生对于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现象比较熟悉。教师通过让学生分析这些现象,探寻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深刻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学生在对其进行分析时提出,造成这些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消费者维权意识较弱。
由此例可以说明,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引入鲜活的生活现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与思考,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标准体系。
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优秀的思辨能力
形形色色的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选用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深刻认知,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的内容时,教师列举了几种初中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面临的诱惑,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应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当你看到同学穿着漂亮的衣服自己却没有钱购买时怎么办?当你迷恋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时怎么办?当你看到别人有很多零花钱而自己没有时怎么办?这些问题对于很多初中生都造成了困扰。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让学生集思广益,从自身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学生在独立思考、探寻答案时,与同学进行交流,不仅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形成了正确的观念,有效地锻炼了综合能力,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由此例发现,生活中不乏一些具有争议的问题,恰当地利用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能促使学生思考和判断,构建正确的思想观念体系。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通过多种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积累各种有用的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灵活地运用于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