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热闹课堂”

2016-07-27 14:45路枭将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文本改革

路枭将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又陷入了种种误区。课堂教学应立足文本,让学生读进去,读明白,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避免虚假的“热闹课堂”。

[关键词]课程改革误区文本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束了多年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的“冰冷”课堂。现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学,合作交流,争着发言,课堂充满了生气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课堂“温度”急剧上升,每位教师在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上品尝到改革带来的乐趣。

这样的热情过后,我们又面临着许多困惑,学生过了新鲜感,又产生了新的“疲倦症”。观摩教学普遍反映出课堂教学改革步入了种种误区。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1.活动、游戏代替了常规教学。一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在教学中多搞活动,编个剧本演演戏之类,每堂课都有学生热热闹闹的活动。一堂课下来,对该掌握的知识进行检查,学生懵懵懂懂,浮光掠影。

2.过分放大民主、平等、自主、自由。一味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自主”异化为“放任自流”,讨论话题五花八门,与主题毫无关系,拓展漫无边际,解读随心所欲,对话层出不穷。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嚼着口香糖,嬉皮笑脸,油嘴滑舌,偷换概念,更改话题,一门心思想着怎样恶作剧,怎样搞笑,怎样戏弄教师,弄得教师十分尴尬。这种失控的课堂能有效吗?

3.评价没有针对性。由于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很多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管对否,有无新意,准确与否,一味地给予“你真棒”,对学生评价如此庸俗。要么整节课掌声此起彼伏,可哪一次掌声是从学生心底里自然而然发出的呢?

4.课堂形成了追分热。为了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特别重视学困生的参与度,有些学校将每班分成六至七个小组,根据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准确度给各组加分,特别是学困生回答对了,加分更高。这样一来,学生课堂上形成了一种追分热,优秀生把答案递给学困生回答,为的是本组得高分。课堂空洞了,虚假了,学生一心向着“分数奔”,根本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有时为了分数,各小组争得面红耳赤。

5.活动主宰了课堂。理科导学案主宰了教学,文科则活动、游戏铺天盖地,更有甚者利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整节课就用鼠标轻松完成,如此种种,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如展销会一般。可静下心来想一想,语文作为一门工具,一堂课学生既不能掌握读,又不能训练书写,不进行阅读、写作、表达训练,上这样的课还有意义吗?

二、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课堂固然需要一定的“温度”,该动则动,该静则静,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首先要强化文字教学,会读,会写,会用,强化阅读表达、写作训练。那种舍语文讲人文的教学是一种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教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清楚语文教学的性质,不能一味追求花哨和新意而弄巧成拙,画蛇添足。比如,我校开展的“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活动,本来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富有激情的演讲,展现家乡之美,祖国的伟大,抒发为国做贡献的豪情壮志,可有些班级筛选一些歌唱技巧高的学生登台花大力气唱歌,殊不知这是“演讲赛”还是“演唱会”?运动会入场式,队列队形转换大搞舞台艺术造型秀。诸如此类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也屡见不鲜。

2.语文教学应立足文本,深入分析。研究挖掘文本,不要一味地花大力气在活动中创新出花样,那样筑起的不过是座空中楼阁。如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海燕》第一课时教学,教师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还没读到位,教师又没及时纠错指导,就让学生疏通文章结构,进行形象分析,学生在思维及情感酝酿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只能借助各种资料书照答案作答。或者教师因时间不够,直接将答案说出来,让学生做选择性回答。本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到此就行了,教师为了凸显其教学活动设计的花样之多,拓展设计了《面对生活的暴风雨》让学生作诗。整节课教学环节无可厚非,课堂氛围也挺活跃,可这样热闹貌似完美的课堂背后,却隐藏了多少虚伪空洞和情感缺失。连文本都没弄明白,教师就急于把文本之外的内容塞给学生,后果可想而知。再如教学鲁迅的散文诗《雪》一文,对“你觉得作者最爱江南的雪还是北方的雪”这个问题的教学处理,学生只进行简单的选择性回答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进一步追问:“你是从文中哪些词或句子中知道的?”学生经过细读课文,思考分析,探讨找到“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暖国的雨”指的就是江南的雪,“向来没有过”否定了南国的雪,相反肯定了北方的雪,还知道了北方的雪特点是“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再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谈谈感受,这样岂不更深入了?

总之,要理直气壮地抓字词,该咬文嚼字的,要反复玩味,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感悟。立足文本,读进去,读明白,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辅以各种有效方法,让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让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流动着生命、梦想、快乐和幸福。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文本改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改革之路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