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临床研究

2016-07-27 01:38:26赵建辉贺晋茹孟立仙
河北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药疗法腰椎针刺

赵建辉 贺晋茹 孟立仙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六医院放射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电针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临床研究

赵建辉贺晋茹1孟立仙2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六医院放射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电针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中药治疗。2组均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针刺;中药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椎间盘的退变或外伤导致纤维环的破裂,并在外力的挤压作用下,使纤维环内的髓核向外膨出或突出,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进一步导致神经根炎症、神经根营养障碍及传导特性损害[1],出现腰痛以及伴一侧和或双侧下肢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腰腿痛疾病之一。临床上大约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间盘的后外方,少数病例的椎间盘突出直接突入椎体和经椎体突出到前纵韧带下[2]。2013-01—2014-01,我们采用电针结合中药口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并与单纯中药口服治疗3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64例均为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六医院针灸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2~61岁,平均(46.44±10.68)岁;病程6 d~9年,平均(25.85±4.76)个月;发病部位:腰椎(L)4~5突出16例,L5~骶椎(S)1突出10例,L4~5合并L5~S1突出6例。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0~62岁,平均(47.11±10.69)岁;病程7 d~9年,平均(24.26±4.49)个月;发病部位:L4~5突出14例,L5~S1突出11例,L4~5合并L5~S1突出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1.2.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既往有慢性腰肌劳损病史;症状为腰痛或伴有一侧坐骨神经感觉异常;查体见腰椎生理性前突消失,腰椎侧弯畸形,前屈、后伸、左右侧弯等活动受限,棘突旁压痛明显并放射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神经系统检查提示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感觉平面过敏或迟钝,拇趾背伸或趾屈力减弱;X线片可见腰椎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增生,脊柱侧弯,生理曲度变直;腰椎CT、MRI检查提示腰椎间盘突出。

1.2.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4],诊断属肾虚腰痛。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隐隐作痛,痠软无力,缠绵不愈;偏于阴虚者,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腰部发凉,喜温喜按,少腹拘急,面色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予电针加中药治疗。

1.3.1.1电针取穴(双侧):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委中、阳陵泉、阿是穴。腧穴定位参照《经络腧穴学》[5]。操作:若患者为一侧下肢疼痛麻木不适,取向健侧侧卧位,双侧下肢疼痛不适者取俯卧位,75%酒精常规消毒穴位,用安迪牌0.25 mm×40 mm(环跳穴用0.25 mm×75 mm)的无菌针灸针(贵州安迪药械有限公司),采用单手快速进针法,针刺的方向、深度按照穴位针刺操作的要求[5],针刺环跳穴时要求针感沿大腿、小腿传导至脚底,针刺入穴位后稍行针,使诸穴充分得气,得气后将低频脉冲电针治疗仪(四川恒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HM6805-Ⅰ型)的导线连接到同侧环跳、阳陵泉二穴,选择连续波,连续频率为2 Hz,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且舒适为度,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1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3.1.2中药疗法药物组成:独活10 g,桑寄生10 g,杜仲10 g,牛膝15 g,细辛3 g,秦艽10 g,茯苓15 g,川芎8 g,党参15 g,当归10 g,赤芍药10 g,白芍药10 g,熟地黄15 g。辨证加减:肾阴不足,常有相火偏亢,可酌情加入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肾阳不足者,可酌情加入右归丸。每日1剂,文火煎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1.3.2对照组单纯中药疗法,药物组成同治疗组。

1.3.3疗程2组均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

1.4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7]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治愈:腰、腿痛等症状完全缓解,直腿抬高试验≥70 °,不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疗效百分数≥90%;显效:腰、腿痛等自觉症状基本消失,45 °≤直腿抬高试验<70 °,基本能正常工作、生活,60%≤疗效百分数<90%;有效:症状部分消失,活动轻度受限,可担任较轻工作,30 °≤直腿抬高试验<45 °,30%≤疗效百分数<6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不能胜任工作、生活不能自理,直腿抬高试验<30 °,疗效百分数<30%。

2结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它是发生在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之上的。椎间盘内纤维环、髓核组织的含水量大概在70%~80%,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内纤维环、软骨终板、髓核的退行性变,这些组织由于失水及营养匮乏而发生皱褶萎缩,皱褶萎缩后的椎间盘只有原来椎间盘的1/4,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发生纤维环的破裂,髓核从纤维环突出[8]。另一方面,椎间盘组织承受来自躯干及上肢的压力,在日常生活及劳动中,劳损较其他组织为重,因其仅有少量的血液供应,营养极为有限,从而极易退变。坐骨神经来自L4~5神经根及S1~3神经根,是所有神经中最粗大、最长的一支,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到臀部,在臀大肌深面下行,再下行至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小腿及足的全部肌肉以及除隐神经支配区域外的小腿和足所有的皮肤感觉,胫神经在内踝处分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9]。因此,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时,常出现腰痛,并出现沿臀部、大小腿延伸至脚底的感觉异常,已经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一经脱出椎间盘,不管是用直接压力还是手法复位都很难使其复位。在保守治疗中,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针刺腰部穴位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等穴,可以有效地促进腰肌、椎间盘血液循环,缓解腰部肌肉痉挛,纠正小关节紊乱,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针刺环跳穴缓解臀部肌肉痉挛,减轻肌肉对神经根卡压,松解坐骨神经粘连,从而缓解下肢的感觉异常;针刺委中、阳陵泉缓解小腿肌肉痉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神经粘连症状。针刺基础上加用电针,可加强治疗效果。

中医学认为,腰痛主要是因为外邪侵袭,跌仆闪挫,体虚年衰。腰为肾之府,由肾之精气所溉,外感腰痛主要病机是外邪闭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内伤腰痛主要由于肾之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温煦、濡养。本病本虚标实,其本在肾精亏虚,诚如《杂病源流犀烛》指出“肾虚,是其本也”。治宜补肾,兼顾肝脾,故临床中常用补养肝肾方药治疗。本研究所用方剂出自名医孙思邈的独活寄生汤,具有祛湿、止痹、补气血、益肝肾、通经络的功效。方中重用独活、秦艽、防风、细辛4药为君,祛风湿,止痹痛;桑寄生、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兼祛风湿,扶正祛邪,同时遵循血行风自灭之理,配伍当归、白芍药等活血养血之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独活寄生汤具有明显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常用于临床治疗关节炎、腰腿痛及坐骨神经痛[10]。

本研究结果表明,电针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然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固然重要,预防亦不可忽视。对于青少年以及久坐的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应定期进行。改变不正确的坐姿、劳动姿势,避免闪挫伤,避免受寒,坚持锻炼腰背部肌肉,从而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旨在确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而稳定的保守治疗方法,电针结合中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为独特的优势,疗效确切,易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吕刚,王星铎.疼痛与神经根损伤[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3):182-184.

[2]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1-19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215.

[4]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1995,3(5):52-53.

[5]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

[6]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5.

[7]吴少祯,吴敏.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700.

[8]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4-187.

[9]王怀经,张绍祥.局部解剖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45-348.

[10]张宇鹏,关雪峰.独活寄生汤治疗骨伤科疾病研究简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4):179-181.

(本文编辑:李珊珊)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2.030

作者简介:赵建辉(1978—),男,主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青年腰椎间盘病变特点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R681.533.105.31;R24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6)02-0257-03

(收稿日期:2014-05-08)

1张家口学院基础医学部,河北张家口075000

2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六医院中医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猜你喜欢
中药疗法腰椎针刺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22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针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患者子宫内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补肾健脾方促进骨痂生长的临床观察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温肾益肺汤治疗特发性水肿39例临床观察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3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