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展探析

2016-07-27 08:44乔殿新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1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发展

乔殿新

(水利部 水土保持司,北京 100053)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展探析

乔殿新

(水利部 水土保持司,北京 100053)

[摘要]水利部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10多年来,园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全国已建成104个国家级、40多个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探索了成功的建设模式,发挥了示范宣传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和作用,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和好评,提升了水土保持影响力。梳理了园区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对园区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建议。

2004年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通知》(办水保〔2004〕50号),在全国启动实施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创建工作。12年来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创建工作蓬勃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发挥了示范引领、宣传教育、科学普及、技术推广、科研试验、休闲观光等多重功能和效应,搭建了水土保持联结社会公众的桥梁,为全社会树立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理念和开展自然生态体验提供了户外教室和实践基地,受到社会各界广泛欢迎和普遍好评。

1园区发展概况

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共建成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104个(表1),分布在全国28个省(区、市)。同时,陕西、河南和湖南等省还积极开展了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创建工作,共建成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40多个。

1.1理念深入人心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的新要求,是水土保持工作自身的新发展。园区作为全方位展示水土保持的平台,集水土保持各项内容于一身,高点起步,优势明显。特别是随着园区的建设发展,园区的作用日益彰显,影响力不断提升,被业内及社会各界接受并称道,成为水土保持事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园区将分散的各类水土保持措施,包括预防保护、综合治理、产业开发、规划、监测、宣传、科普、科研、推广等打包在一起集中展示,避免了“到东山看工程、到西山看监测”的情况。同时,园区不是把各类水保措施简单堆积,而是予以提升和丰富,提高质量,丰富内涵,赋予其新的功能和作用,作为示范窗口、宣传载体、科研平台、科普教室,以及联结新农村、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纽带,引领水土保持的发展方向,成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推力。

1.2典型示范效果显著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面向全社会开放,面向社会公众和各级领导宣传,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宣传作用,提升了水土保持的影响力。全国有24个园区被教育部和水利部联合评定为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每年接待人数达1.5万人次。江西省在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举办了全省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和市县两级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局长450多人参加的水土保持专题培训。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延川县梁家河村(水保科技示范园),对淤地坝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水利部陈雷部长多次到福建金山、重庆万盛、江西德安和青海长岭沟等地园区考察,肯定园区工作,并给予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 “六个好”的高度评价,矫勇和刘宁等副部长也曾分别考察指导过园区工作。

1.3建设主体形式多样

园区建设主体多元化,体现出国家和社会两手发力、合力发展的良好态势。总的来看,建设主体主要有国家、集体和民营几种类型。国家方面主要包括水利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北京龙凤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等67个园区由水利部门建设并负责运行管理;中科院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等11个园区由中科院负责;北京林业大学盐池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和福建省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分别由北京林业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负责;山东冠县黄河故道和甘肃安定区大坪村、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米脂县高西沟等4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为村集体负责;山西省柳林县昌盛农场等20个园区为民营企业负责。

表1 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名单

1.4园区建设特色鲜明

园区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从水土流失类型来讲,园区主要分布在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类型区,以水力侵蚀为主,基本覆盖了全国8个水土流失一级区。从园区内容来讲,各有侧重,类型众多:中科院、大学和水利科研部门所属的园区以科学试验为主;4个村集体负责的园区突出治理水土流失、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家园环境;民营企业的园区突出特色产业与休闲观光。其中: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桃花谷园区突出生态清洁小流域;湖北襄阳市三道河水库是唯一一个水库型园区;福建省福州金山园区是唯一一个校园内的水保科技园;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园区突出崩岗治理;深圳市和河南孟津等园区突出水土保持主题公园;西安汉城湖和苏州旺山园区为园中园,信息化科普水平领先;北京市延庆县上辛庄园区集中展示了各种水土保持护坡及监测技术,突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

1.5建管机制基本形成

水利部制定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形成了规划、创建、申报、评定、评估、运行全过程管理,建管制度日趋完善。特别是建立了中期评估制度,实行退出机制,保障了园区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到目前为止,已有3个园区未通过中期评估被予以退出。园区推行自主创建、自行申报、自我运行的“三自”原则,要求有稳定的经费保障园区的运行和维护,保障了园区服务社会的能力。各地通过园区建设,探索积累了实践经验,总结提炼了成功模式,锻炼培养了一批人才,建立发展了一支队伍。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总体规划。目前还没有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缺少顶层设计,致使缺乏对园区建设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工作重点等的总体考量,影响了园区建设有序推进。

(2)总体数量偏少。现有的国家级园区,平均1个省只有3个多;全国平均1 300多万人才有1个园区,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科普教育的需求。相比之下,台湾有22个水土保持户外教室,基本上每个县就有1个。

(3)分布不均衡。园区省际分布不合理,最多的省有11个(河南),很多省只有1~2个,上海、海南、新疆则1个都没有;有的地市有几个,大多数地市则1个也没有。园区地域分布不合理,大部分园区(80个左右)分布在县域,人口众多的大中城市周边分布少,不利于向更多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教育。

(4)质量有待提升。园区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那些建得早的园区,设施比较陈旧落后,宣传展示以展板为主,缺少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和设施,信息化水平不高,趣味性、娱乐性不强;有的园区只有室外展示内容,缺少室内展示,或者展示的内容仅局限于本园区或所在县,区域代表性不强;大部分园区没有体验设施;不少园区的环境需要进一步美化,休憩设施和标牌指示需要进一步完善。

(5)缺少财政投入。园区建设和运行没有专项财政资金,主要是整合有关项目资金或者社会投资。资金来源不固定、不可持续,制约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3园区发展探析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依托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水土保持教育、环境教育等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环保社会实践活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也对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部署,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和要求。

(1)规划体系。应抓紧组织编制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由各地编制省级规划,建立健全规划体系,积极纳入各级“十三五”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刚性和权威性作用,引领、推动、指导园区的发展,有序有力推进园区建设。

(2)管理体系。目前的园区评定办法已经试行了10年,应根据实际工作和新的发展要求,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一是抓紧修订评定办法,加强分类指导;二是制定出台园区管理办法,明确统一管理、运行维护和中期评估等相关要求;三是加强管理,特别是发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对属地园区的管理和指导;四是加强园区技术标准研究等。

(3)投资机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无偿向全社会提供生态公共产品,义务向全社会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普及和宣传。建议国家设立财政专项,比如从水土保持补偿费中列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保障园区的健康运行和作用发挥,可考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大对园区开展科普教育等的财政补助。

(4)数量和布局。园区数量的确定应覆盖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展示不同的治理开发模式,满足社会的需求。国家级园区应实现每个地市最少得有1个,进而实现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全覆盖,同时满足个别地方的实际需求。从布局上来讲,宜大、中、小城市兼顾,尽可能覆盖更多人口。

(5)建设内容。现在对园区建设的要求是大而全,包括基础设施、基本功能和拓展功能等,内容是丰富了,但很多目标难以实现,或者即使建成了也存在标准不高、特色不突出、大同小异等问题。因此,应实行分类建设、分类评定办法,比如:科研部门建设的园区应突出科研优势;其他园区则可转向突出自己的特色,不必要求监测、演示、科研等内容,应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点找准方向和定位,可考虑发展综合治理型、清洁流域型、产业开发型、休闲观光型、预防保护型、水保监测型、科普教育型、科研科技型、教学试验型、主题公园型、综合型等各具特点的园区。

(6)社会资源水保化。目前园区的创建主体是以水利部门为主。加大园区建设力度,要在继续发挥水利部门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挖掘民营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潜力,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源转移到水保科技示范园。民营企业承包经营的山地,生态治理标准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好;科研单位的基地站点,科研科技水平高;农林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科研试验基础好。在这些地方适当增加水保科普元素,加以完善提升,就可成为一个不错的园区,面向社会服务。

(7)科普教育。科普教育是园区的亮点和特色,发展空间很大。一是标识系统。各种植物要挂牌,介绍名称、功能和特点;加大标识密度,加强视觉冲击;各种设施要有功能介绍,文字应通俗易懂。二是演示系统。最好是有人工降雨设备模拟水土流失产生过程,直观形象,容易理解。三是解说系统。解说词不宜太专业,要社会化、通俗化。四是展示系统。展示范围要有区域代表性,统筹考虑全国、流域、省、市内容的展示;展示手段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趣味性和互动性,有条件的可考虑网上展示。五是体验系统。目前园区普遍缺少体验内容,只在个别园区有4D/5D影院,可考虑建设比如降雨体验屋、森林之晨体验屋等。六是导视系统。公路上应有园区指引牌,园区大门上应有明显的园区名称,园区内有平面图、道路指引牌等。

(8)志愿服务。建设园区的目的和宗旨是对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开展示范宣传和科普教育。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开展大量的服务和维护工作。可参照台湾等地的做法,考虑与团委和教育部门合作,引进志愿者。志愿者可以是退休职工,也可以是在校大学生等。

(9)宣传互动。园区应加强自身宣传,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提高社会知名度。一是印制宣传册,介绍园区特点,标明地址、电话、联系人、开放时间等,发挥推广宣传效应。二是建立园区网站和公众微信号,发挥新兴媒体的宣传作用。三是制作小纪念品,比如印有园区名字的笔、本、环保袋等,加强宣传。四是建设公众留言墙等,形成互动。

(10)景观美化。优美的环境是园区吸引公众的一大亮点。寓教于乐,寓乐于美,在优美迷人的环境中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效果自会更佳。园区建设用美的理念、美的红线贯穿,加强美化设计,把园区建设成美丽之园。

(责任编辑李杨杨)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0941(2016)01-0034-04

[作者简介]乔殿新(1970—),男,山东莱阳市人,调研员,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08-01

[关键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展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发展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平和:搞好六个推进 实施六大工程 水土保持谱新篇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