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活语文课的四种策略

2016-07-27 09:25庞春萍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关西导语悬念

【摘 要】从艺术化地设计导语、巧妙地设计悬念、灵活地将知识进行联系与拓展、运用多媒体手段四个方面探索如何让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上活语文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110-02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必须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要想把语文课堂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语文教师必须设计一套别具一格的课堂模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艺术化地设计导语

有趣的一堂语文课好比一出好戏,导语部分应该就是这出戏的“序曲”,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学生一拿到新课本,就把整本书浏览一遍,然后专门找精彩的篇目看,加上课前老师布置他们有针对性地预习,他们对课文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在老师上新课时,部分学生已经有所厌烦而不想听课。要想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进入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必须讲究导语的设计,吸引学生积极地进入课堂。比如,笔者在教《苏州园林》时是从俗语上去设计导语的。笔者说出“上有天堂”这一俗语,学生便接着说下句——“下有苏杭”。笔者立即发问:苏杭能与天堂媲美,是凭空捏造的吗?学生纷纷说出苏州与杭州的不少驰名中外的景点,如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等。这样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着急于去学习本文,看看苏州园林怎样驰名中外的强烈愿望。再如,在鉴赏古诗词的时候,笔者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诗词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堪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诗词的艺术殿堂。”激昂慷慨的话语,把学生引入古诗词鉴赏的课堂,一起领略古代文人笔下的风花雪月,聆听他们对世事变迁的慨叹的声音,感受他们非凡的气度。有“气吞万里如虎”的粗犷,有“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的豪迈,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浪漫,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的清丽婉约,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哀婉凄苦……这样,学生才能触类旁通,才会使古诗词鉴赏课上得妙趣横生,才会收到极高的效果。

二、巧妙地设计悬念

悬念也就是常说的“吊胃口”,它能激发学生极强的求知欲望,教师巧妙地设计悬念,会让学生乐学乐知。

比如教小说《不朽的失眠》这篇课文,可先提出:是谁失眠?(悬念一)由此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第一要素—— 人物(张继);接着又提出:张继为什么失眠(悬念二)由此来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环境;(张继因落榜而失眠),最后可用“为什么称不朽的失眠”作为第三个悬念,引导学生学习下面的情节。(张继因落榜而失眠,因失眠而成就了传诵千古的不朽诗篇——《枫桥夜泊》。附诗如下:

叶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最后再分析人物形象,张继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设计悬念,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始终全神贯注地听课,从而把这篇小说的三个要素掌握得一清二楚。

再如,在讲授鲁迅的《藤野先生》时,课文很长,笔者同样通过精心地设计悬念来吸引学生。作者为什么有机会遇到藤野先生?(悬念一)作者为什么要去日本留学?(悬念二)作者为了拯救国民而去日本学医,但是他一直学医吗?(悬念三)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悬念四)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个典型事例?(悬念五)藤野先生对笔者的人生有怎样影响?(悬念六)通过层层设计悬念,让学生化繁为简,积极思考,从而轻松地把握了课堂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思想。

如果教师时刻注重设计悬念,时常重视“吊学生的胃口”,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听课,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灵活地将知识进行联系与拓展

要把语文课上得活,还要注重知识的联系与拓展。一方面,可以横向联系,包括各学科知识点的联系。比如,在上《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时,我们讲到“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几个因素,即纬度因素、经度因素、高下差异、古今差异”时,我们必须结合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否则学生就不会理解。在上《落日的幻觉》《山市》等课文时,落日产生的幻觉、山市蜃景等现象,涉及物理学科的“光的折射原理”。可见,各科知识点的联系很密切,上课时我们将它们联系起来,对于某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可以纵向拓展升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发挥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的优势,尽量挖掘语文教学资源,纵向联系,“温故而知新”。在教杜甫诗歌时,更需要我们前后联系,盛唐时期杜甫诗歌表现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晚唐时期又表现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愤以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哀伤。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以达到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特别是鉴赏古诗词的时候,更需要联系历史背景和相关联的内容。例如,在鉴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名作《武陵春》中的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先联系此词的写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当时作者已经53岁,为逃避兵乱而流离失所,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她的处境更加凄惨,内心悲痛欲绝。那时,她暂时住在浙江金华,写了这首反映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的词。联系这些历史背景,学生才更容易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我们除了联系历史背景与整首诗内容外,还可以联系关于写“愁”的名句,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这些诗句跟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将它们联系起来,学生才容易理解当时李清照的心境,才感受到她在国破家亡、颠沛流离时的愁绪之浓重,更深切体会到她的凄凉与无奈。

横向联系,纵向拓展,可以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比照联系,很好地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语文课堂也肯定是生动活泼的。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角度,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原始信息归结为最基本的媒体:声音、图画、文字、动画视频。语文教学中,若能运用多媒体,将会收到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借助声的功能,我们可以把音乐引入课堂,使学生沉浸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之中,渲染情境,以愉悦的精神状态领会知识,感悟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借助图的功能,我们可以用直观的图像来显示画面,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更为深入显出;文的运用更为广泛,凡属文字表达的随时展示。这样,综合运用音乐、图画、文字、动画视频的组合重构来沟通古今,创设出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因此,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学习语文就变得容易很多。

例如,笔者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先给学生欣赏《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接着引用几句话导入新课:风靡神州大地的《好汉歌》,唱出了所有梁山好汉的心声,“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上九州……”就是本文主人公鲁智深的真实写照。然后直奔高潮部分——“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在学习此部分时,先播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视频,让学生观看“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整体感知该片段的内容;接下来给学生大声朗读有关此内容的文段,并配上乐曲,让学生领会鲁提辖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然后再倒过来分析鲁提辖为什么打镇关西?在打镇关西之前做了哪些事?打死镇关西之后去向如何?最后再把各个画面重展一遍,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这样,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掌握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全部内容,分析归纳出鲁提辖是一个有勇有谋,胆大心细、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肝义胆英雄好汉形象,反映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再如,在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诗,先让学生欣赏歌曲《荷塘月色》,很自然地引入课文;接着再播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朱自清笔下的“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是怎样的幽美静谧;然后在“问题探究”时又适时展示“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两段视频辅助,画面很直观。教师再适当引导点拨。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那种“淡淡的哀愁”情感等问题就一清二楚了。

学生在如此愉快的情境中学习,不但轻松地掌握了文本的各个知识点,而且使他们的思维走向更广阔的天空。

在教学中,多媒体载有大容量、高密度、多渠道的特点。运用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身临其境,学习过程中大脑会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趣点,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达到上活语文课的目的。

【作者简介】庞春萍(1973— ),百色市靖西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关西导语悬念
巧设悬念增魅力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鲁提辖打不成镇关西
阔腿裤的小秘密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关西美术竞卖秋拍将举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