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设文物建筑专业的可行性研究

2016-07-26 06:43席仁义
河南教育·高教 2016年4期
关键词:可行性高职院校

席仁义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对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目前,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远不能满足行业的迫切需求,在高职院校开设文物建筑专业培养专业人才符合行业需求和国家政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物建筑:可行性

一、文物建筑专业简介

(一)文物建筑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以及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都包括在文物建筑之中。文物建筑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文物建筑专业的着眼点不能仅限于古建筑,而是要把视野拓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

(二)专业定位

文物建筑专业定位于高职高专层次,学制三年,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及中职毕业生。文物建筑专业面向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和监理企业、古建园林及其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

(三)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文物建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管理能力,能从事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和监理等工作的专业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文物建筑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熟练识读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图;掌握文物建筑维修工程技术:具有较强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技术指导能力:具备较强的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能力:具备编制文物建筑工程预算的能力:具备文物建筑保护工程资料管理的能力;具备文物建筑测绘制图能力。

(四)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与职业岗位相结合,以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典型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岗位(群),归纳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设计基于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监理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选择与职业岗位密切结合,在教育教学实施中逐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文物建筑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五大模块:基本能力课程模块、专业能力课程模块、集中实践课程模块、社会能力课程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课程体系构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按照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构建文物建筑专业的课程体系。

基本能力课程模块包括思想政治、法律、体育等公共素质课程和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等公共技能课程。专业能力课程模块包括文物保护概论、古建筑制图与识图、中国古代建筑史、文物保护法规等专业基础课程,文物建筑保护技术、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古建筑构造、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古建筑定额与预算、古建筑营造施工工艺、古建筑测绘等专业技能课程和古遗址保护、石质文物保护、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建筑设计等专业拓展课程。集中实践课程模块包括认识实习、工种操作实训、课程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

二、高职院校开设文物建筑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人才需求分析

1.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物保护事业与时俱进、发展迅速。以可移动文物为例,据文物部门统计,全国半数以上的馆藏文物需要修复,但有修复专业资质的单位只有198家,专业技术人员仅有2000余人,全国现有文物收藏单位馆藏文物3000万件(套),其中半数以上需要进行及时修复,以每人年均修复50件计,至少需要150年。在古建修缮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但近30年来消失了4万多处。目前全国文物系统现有从业人员共11.1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7万人,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3%。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极度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作为文物保护工程的核心部分同样极度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2.行业的人才来源

目前文物建筑保护、修缮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来源有以下两种。一是传统师承式的人才培养,这种模式一度是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人才的主要来源。但是这种传统模式人才培养速度很慢(传统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加之专业知识学习得不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二是相关专业人才转行从事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工作。如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等专业人才通过培训学习进入这一领域,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人才来源。但是这部分人才往往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还存在来源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因此,文物建筑保护、修缮的从业人员来源非常不稳定,尚未建立起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3.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全国仅有2所高校开设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本科),几所高校开设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等与文物建筑相关度较大的专业,每年毕业生仅仅四五百人。还没有一所高校开设文物建筑专业来培养专业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专业人才。高等院校作为国家高级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在文物建筑人才培养方面有巨大空间可以挖掘。

(二)政策分析

面对文物保护行业人才极度缺乏的现状,在2012年6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指出:“随着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要抓紧制定文物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和急需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专业人才信息库。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中适当增加文博专业设置和招生比重,研究建立文物保护传统技艺的有效传承机制,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和实施国家文物保护科技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文博机构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强对文物修缮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多渠道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协作模式。”由此可见,在高等院校开设文物保护类专业培养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以及行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endprint

(三)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文物建筑专业的可行性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于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模式,高职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经过调研分析,文物保护行业的人才现状是:拥有数量较多的专家学者,但是极度缺乏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文物保护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河南省文物局积极支持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文物建筑专业,为专业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和人才支持。省文物局作为负责全省文物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机构,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状况,拥有全省顶级的专家团队和广泛的行业资源,这是开设文物建筑专业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50余个,涉及土建、材料能源、文化教育和艺术设计等专业门类,已经形成以工科为主,融理、经、文、管、教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学院已开设10个建筑类专业,涵盖设计、施工与管理等建筑工程诸方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良好。学院1999年开始举办高职教育,2006年、2010年两次全面通过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具有丰富的高职人才培养经验。文物建筑专业是一个集建筑、历史、材料、考古和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的新兴跨界专业,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全面的学科门类、合理的师资结构和良好的实训条件,为文物建筑专业的开设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三、开设文物建筑专业的建议

(一)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

国家对高职教育明确提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物建筑专业的建设自然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基于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能够更好地为行业企业输送优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文物建筑专业还是一个“小众”专业,国家还没有制定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意见,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高职专业的发展规律以及专业建设的需求。

2.师资队伍建设

文物保护行业的人才极度缺乏刺激了文物建筑专业的发展,但是高校也面临师资不足的困境。校企合作共建师资队伍是势在必行的。首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其次,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实践技能。再次,招聘优秀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

3.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场所,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的专业性需要行业企业的技术支持。校外实训基地本就设置在企业,更加需要企业的大力扶持。文物建筑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样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

4.顶岗实习与就业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顶岗实习也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文物建筑专业学生实习就业的选择面较窄,依托合作企业解决实习就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到文物保护工程企业顶岗实习,不仅可以锻炼实践技能,也缓解了企业人才严重不足的困境。经过顶岗锻炼具备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毕业生,也深受企业的喜爱。

(二)加强专业群建设

文物保护类专业是涉及多学科的复合型专业,专业开设需要多学科的支持,加强专业群建设才能促使专业健康发展。围绕文物保护行业的需求逐步开设一系列专业,各个专业在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上也必然有大量的设备可以共建共享。文物保护类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师资队伍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共同的,这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加强文物保护类专业群建设,对于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研分析,文物保护行业有较大的人才需求,国家政策也支持在高等院校增加文博类专业的招生,但是在国家的高职专业目录中并没有文物建筑专业(亦没有文物保护类专业),这成为文物保护类专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文物建筑专业,为高职院校开设文物保护类专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积极意义。

责编:晓成endprint

猜你喜欢
可行性高职院校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