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2016-07-26 09:59廖华俊金黎平庞万福杨月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合肥3003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0008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比较试验安徽马铃薯

廖华俊,金黎平,江 芹,庞万福,杨月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 合肥 3003;.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0008)



安徽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廖华俊1,金黎平2,江 芹1,庞万福2,杨月英1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1;2.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为加快优质马铃薯新品种在安徽省的示范推广,促进品种更新换代,2015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引进了中薯4号等8个优质马铃薯品种,并以中薯3号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中薯10号、中薯11号及中薯8号平均鲜薯产量较对照增产48.33%、35.69%、34.34%。这3个品种产量、抗病性和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安徽省推广种植。

关键词:马铃薯;中薯系列;比较试验;安徽

安徽处于南北过渡地带,属于马铃薯中原二季作区[1],每年可以春、秋两季种植马铃薯,在马铃薯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栽培基础、区位、气候、土地资源和产量优势[2-3]。2015年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约6 667 hm2,但栽培品种以鲜食菜用的费乌瑞它、早大白、中薯3号等为主,品种类型较单一,上市期集中,易导致价格出现较大波动。而且,由于常年单一种植,易出现产量下降和抗病性减弱等退化现象[4-5]。为了进一步促进安徽省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化布局,改善马铃薯品种结构,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试验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的8个中薯系列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检验所选育马铃薯新品种的生物学及经济性状、丰产性和病虫害抗性等综合性状,旨在筛选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且适合当地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为安徽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新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共8个,分别为:中薯4号、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10号、中薯11号、中薯12号、中薯13号和中薯14号,对照品种为中薯3号。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海拔30 m,土壤为棕壤土,前作为马铃薯,地面平整,肥力中等,排灌方便。试验从播种到收获期间,2~6月平均温度分别为8.0、11.69、17.0、21.26 和24.8℃;降雨天数36 d,降雨量为356 mm;初霜期为2014年11月12日,终霜期为2015年3月11日。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0.0 m2,单垄双行种植,每小区种植120株。试验于2015年2月11日播种,2015年6月1~9日分区收获。

1.4 田间管理

试验采用机械起垄,人工打穴播种,地膜覆盖栽培。起垄前试验地撒施红四方三元复合肥(N∶P∶K=14∶16∶15)60 kg/667 m2、尿素12.5 kg/667 m2、硫酸钾10 kg/667 m2,作为种肥一次施用。马铃薯生长期间进行中耕培土各2次,4月25日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液一次,其余同日常管理。

1.5 调查项目

对参试马铃薯品种物候期、植株形态特征、田间性状、块茎性状、块茎生理缺陷、主要病害、收获产量等项目进行调查。分别于4月24日、5月1日和5 月10日分3次调查早疫病、晚疫病、花叶病毒和卷叶病毒,分别于3月31日、4月30日和5月30日调查青枯病,分别于4月10日、5月20日和6月10日调查环腐病。收获后室内考种,调查薯块性状及品质。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及经济性状分析

2.1.1 物候期 由表1可知,9个材料的物候期之间存在较小的差异性:对照中薯3号生育期为75 d;参试品种中薯4号、中薯10号、中薯11号和中薯12号4个品种的生育期为70 d,比对照提早5 d;参试品种中薯7号、中薯8号和中薯13号3个品种的生育期为73 d,比对照提早2 d;参试品种中薯14号为76 d,比对照延迟1 d。所有参试品种出苗率均为100%。

表1 各参试品种物候期(月-日)

2.1.2 植株形态特征 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中薯4号、中薯10号茎绿色,叶片深绿,落蕾,匍匐茎短;中薯8号、中薯11号、中薯12号、中薯13号、中薯14号茎绿色,叶片绿色,无蕾,匍匐茎短;中薯7号茎绿色,叶片绿色,少花,花冠浅紫色,匍匐茎短;对照中薯3号茎绿色,叶片绿色,落蕾,匍匐茎短。参试材料植株高度不一,其中中薯7号植株最矮,只有48 cm,中薯11号植株最高,达到61 cm。

表2 各参试品种植株形态特征

2.1.3 块茎形状 由表3可知,9个参试材料中除中薯12号和中薯13号表现中等整齐外,其他品种均为整齐;薯形:中薯4号和中薯8号为长椭圆,中薯7号、中薯12号和中薯14号为圆形,中薯10号和中薯11号为长圆形,中薯13号和中薯3号(CK)为扁圆形;皮色:中薯14号为乳黄色,其他均为黄皮;肉色:中薯4号、中薯8号、中薯12号、中薯13号和中薯3号(CK)为黄色,中薯7号、中薯10号和中薯11号为乳黄色,中薯14号为乳白色;薯皮均为光滑;芽眼均浅。

表3 各参试品种块茎性状

2.1.4 经济性状 由表4可知,9个参试品种中,商品薯率由高到低分别是:中薯10号>中薯4号>中薯11号>中薯8号>中薯7号>中薯14号>中薯3号(CK)>中薯13号>中薯12号,其中最高的中薯10号为93.99%,中薯12号最低,为61.91%;干物质含量中薯3号(CK)最高,为18.423,其次为中薯13号,18.190%,中薯12号最低,为15.30%。9个参试材料均未出现二次生长及裂薯等块茎生理缺陷现象。

2.2 主要病害调查

试验调查了9个材料的花叶病、卷叶病、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的发病情况(表5)。从表5可以看出,9个材料均未发生花叶病、青枯病及环腐病;卷叶病只在中薯7号和中薯13号中出现,其中中薯13号发病率为17%,属于易感品种,中薯7号发病率达到53%,属于高感品种;早疫病和晚疫病只在中薯3号(CK)中发现,发病率均为3%。

表4 各参试品种经济性状 (%)

2.3 产量分析

由表6可知,引种材料产量均高于对照组,中薯10号、中薯11号、中薯8号、中薯7号、中薯4号与对照中薯3号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其中,中薯10号产量最高,达到3 784.30 kg/667 m2,比对照中薯3号(2 551.25 kg/667 m2)增产48.33%;其次是中薯11号,产量达到3 461.70 kg/667 m2,比对照增产35.69%;第三是中薯8号,产量3 427.30 kg/667 m2,比对照增产34.34%。在8个新引进品种中,中薯13号的产量最低(2 615.30 kg/667 m2),但仍比对照增产2.51%。

表5 各参试品种病害调查

表6 各参试品种产量差异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安徽省是全国马铃薯优势产区之一,与其他主产省份相比,具有区位、气候、土地资源、上市季节和产量效益等方面的优势。尽管安徽省在前期已筛选出部分适宜当地种植的新品种,如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20等,由于目前总体种植品种及类型较单一,部分品种表现不够突出,种植户品种选择余地小,急需筛选出适宜当地生产推广的优良品种。试验对8个新引进的品种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薯10号块茎长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抗病性和抗逆性均表现较好,干物质含量17.70%,商品薯率为93.99%,平均产量达3 784.30 kg/667 m2,在8个引进新品种中综合表现最好。中薯11号块茎长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抗病性和抗逆性表现较好,干物质含量16.48%,商品薯率为93.04%,平均产量3 461.70 kg/667 m2,综合表现优良。中薯8号块茎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抗病性和抗逆性表现较好,干物质含量16.22%,商品薯率89.63%,平均产量3 427.30 kg/667 m2,表现优良。综合结果分析,中薯10号、中薯11号及中薯8号表现较为突出,适宜在安徽地区进行规模化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1] 滕宗璠,张 畅,王永智. 我国马铃薯适宜种植地区的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2):35-44.

[2] 朱光焕,王亦民,岳绍先,等. 界首县双季马铃薯栽培经验[J].中国农业科学,1959(6):199-200.

[3] 杨 勇,白永平. 中国马铃薯生产省域优势比较分析[J]. 中国马铃薯,2008,22(3):144-147.

[4] 廖华俊,江 芹,董 玲,等. 安徽沿淮地区春马铃薯品种引进比较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24-18727.

[5] 廖华俊,金黎平,庞万福,等. 中薯20号和中薯7号马铃薯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3,40(4):592-596.

(责任编辑:夏亚男)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6-0001-03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6.001

收稿日期:2016-03-28

基金项目:马铃薯种质创新与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15C0303);马铃薯机械化绿色增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16A0308)

作者简介:廖华俊(1976-),男,安徽怀远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马铃薯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Comparative Test of Zhongshu Series Potato New Varieties in Anhui Province

LIAO Hua-jun1,JIN Li-ping2,JIANG Qin1,PANG Wan-fu2,YANG Yue-ying1
(1.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230031, PRC; 2. Institute of vegetable and flowers,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PRC)

Abstract: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monstration of high quality potato varieties in Anhui Province and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varieties,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troduced eight high quality potato varieties such as Zhongshu No.4 in 2015 and conducted variety comparative test using Zhongshu No.3 as the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had signifcant differences. The average fresh tuber yields of ZhongShu No.10, ZhongShu No.11 and ZhongShu No.8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by 48.33%, 35.69% and 34.34%, respectively. The yields, resistance of disease and comprehensive agronomic traits of these three varieties were of good performance, and they were suitable for the promotion in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potato; zhongshu series; comparative test; Anhui

猜你喜欢
比较试验安徽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宣城市2016年早籼品种比较试验分析
定边马铃薯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水星”牌保水剂对甜瓜效果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