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平
(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1101)
数字图书馆聚合式学科服务研究
何平平
(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1101)
[摘要]介绍了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聚合的定义、特征与意义,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聚合的模式,以及以学科资源聚合为基础开展聚合式学科服务的必要性。最后指出数字图书馆可通过构建数字化学科资源服务平台,运用Push技术与语义关联等方式开展聚合式学科服务。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聚合学科服务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资源的增多,改变了我国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与数量,数字化资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由于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门类众多、分布广泛,加上存储格式与来源差异大,给用户的获取应用增加了难度。面对海量分布异构的学科资源,数字图书馆需要通过资源深度聚合,根据学科门类形成分布有序的有机知识网络,进而提升用户利用学科资源的效率。目前很多数字图书馆增强了对学科资源聚合的关注,在履行借阅、咨询等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制定了聚合式学科服务方案,将先进技术支撑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不仅拓展了学科服务范围,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1学科资源聚合的定义
所谓聚合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看似缺乏关联的事物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也称作融合或整合。学科资源则是以学科门类划分的,与科研、教学等相关的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集成等方式对学科资源进行分类加工与整理,将不同类型、格式与形式的资源聚合起来,形成彼此密切联系、结构复杂的数字化资源体系,这就是学科资源聚合。学科资源聚合的目的就是提高资源利用价值,通过结构化处理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
1.2学科资源聚合的特点
学科资源聚合依据专业、学科门类进行整合,专业性要求较高[1]。根据用户信息需求的差异,需要采用多层次、多维度的方式开展资源聚合工作,从逻辑上对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并纳入学科目录系统中,构成用户学科资源需求集合。同时学科资源聚合是将异构、无序的资源进行重新整理,保障数字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布局规范合理。经过聚合的学科资源存在密切关联,能够反映学科知识与科研领域之间的关系。此外,学科资源聚合具有统一的标准,为后期用户检索与利用提供了便利。
1.3学科资源聚合的意义
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来源广泛,分布与结构复杂,无法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也增加了学科用户辨别、选择与应用的难度,这就迫切要求开展学科资源聚合工作。一方面,学科资源聚合能够去除海量资源中重复、无用的信息,提升馆藏资源的整体质量,避免低劣信息对学科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学科资源聚合将分布于不同空间、形式多样的资源汇聚起来,让馆藏资源分布更加合理,也提高了资源管理效率。此外,学科资源聚合为数字图书馆开展聚合式学科服务奠定了基础,通过深入挖掘、揭示聚合资源的内在规律,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类型丰富,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学科数据源并进行聚集加工,可以了解这些资源的整体特征并保障有序性。学科资源聚合需要将异构分布的同类型资源联合起来,分析不同数据的内在联系,在明确语义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互联,促进学科资源的深度聚合以提升应用价值。
2.1依据科研本体的学科资源聚合
数字图书馆依据科研本体的学科资源聚合,就是通过对某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实体进行整合处理,运用规范统一的描述方式,使其形成规范化的学科知识体系。这种学科资源聚合模式能够深度揭示知识的内在特征,明确资源实体之间的语义关联,具有准确性与客观性。这种学科资源聚合模式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数据描述与数据聚合3层,其中数据采集层主要对实体资源进行采集、筛选和语义标引,并创建统一的标准供计算机识别利用。而描述层则通过定义词汇的方式对实体资源进行描述,后由聚合层在精细化处理的基础构建全局本体,实现不同学科资源的交叉访问。
2.2依据元数据的学科资源聚合
元数据是结构化描述信息资源的数据,能够体现信息资源的属性[2]。数字图书馆在对信息资源进行描述、管理与检索过程中,均需要应用元数据体系。在学科资源聚合过程中元数据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为多样化数据提供管理规范,依据检索标准与类型对分布式资源进行整合。数字图书馆可以从用户的网络学习活动中获取元数据,也可以利用馆藏资源构建元数据库。而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的深度聚合,首先需要通过元数据采集构建元数据库,并对纳入其中的元数据进行集成、归类与处理,使之形成统一的应用框架,进而为一站式学科服务提供便利。依据元数据的学科资源聚合,可以分为异构数据处理、构建元数据、聚合挖掘等多个环节,并为用户提供界面清晰、操作便捷的学科服务,具体流程见图1。用户不仅可以主动访问元数据库与数据聚合层,也可以获取图书馆推送的学科资源,形成用户与学科资源双向流动的格局。
图1 数字图书馆依据元数据的学科资源聚合模式
2.3依据研究对象的学科资源聚合
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聚合中根据研究对象的差异,可以选用网络、文献、信息等多种计量方式,提升学科资源的利用价值。由于学科资源可以细分为多个知识单元,如作者、关键词等,选用合适的计量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这些学科资源的存在的知识关联,能够进一步揭示学科知识的密切关系。而将利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则是通过分析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的检索、引用情况,通过耦合分析了解不同类型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实现相关学科资源的关联聚合。数字图书馆也可以通过中心性分析、网络分析对知识单元进行量化,构建知识聚合图谱以向用户展示学科资源的大体面貌,并进一步揭示科研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数字图书馆在对海量学科资源进行深度聚合,揭示学科知识内在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先进技术开展聚合式学科服务,不仅能够增进数字图书馆与学科用户的互动,也能够形成多样化的学科服务模式,进一步改善学科服务环境。
3.1增进数字图书馆与学科用户的互动
互联网环境下学科用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他们在检索、浏览学科资源过程中,也希望嵌入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建议。聚合式学科服务的开展依托各种先进技术,在深入聚合学科资源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深层次服务,有效提升了用户的服务体验,也能够提升用户的积极性,促进学科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转化。而通过多样化的模式聚合学科资源,增强了不同学科机构的关联与学科用户的交互,让用户成为信息发布者,并深入聚合式学科服务体系中,推动学科用户之间的知识共享。
3.2形成多元化的学科服务模式
数字图书馆聚合式学科服务的开展,有助于转变被动的学科服务模式[3]。学科馆员可以在了解用户知识结构、行为方式的基础上,对用户的学科需求进行精确判断,主动为用户提供学科资源,节省了用户的信息检索时间。同时多样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科资源单向流动的模式,凸显了学科用户在学科资源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可以参与到学科资源描述、评价与标引工作中,实现学科服务的双向反馈。加上智能检索与聚合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学科资源聚合与共享速度,也为多元化学科服务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3.3改善学科资源服务环境
互联网环境下多样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数字图书馆的学科资源聚合创造了条件[4]。聚合式学科服务的开展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科资源传播方式,而学科资源聚合让学科服务机构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实现了不同机构的高度协同与资源共享。同时聚合式学科服务的开展能够降低学科资源利用成本,让每一个用户变为学科信息的生产主体,最大限度激发学科用户的学科创新能力。这样的学科协同机制有助于改善学科资源共享方式,调动学科用户参与学科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也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进一步推动学科服务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要想促进学科资源的深度聚合,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学科服务,就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与学科资源聚合模式,将繁杂的学科资源与技术、服务、机构结合起来,通过构建数字化学科资源服务平台等途径实现聚合式学科服务,进而提升数字图书馆用户的忠诚度。
4.1构建数字化学科资源服务平台
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构建数字化学科资源服务平台,在对学科资源进行高度聚合的同时,将与学科服务相关的主体集成于一个系统上,为聚合式学科服务创造条件,以满足用户的一站式需求。该平台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依托,在集成数字化资源、技术与服务的基础上构建的,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学科服务需求的综合服务系统。它具有服务整合功能,可以高度集成学科资源、服务机构与服务主体[5]。在具体构建过程中,需以用户需求为风向标,在深入研究学科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对学科资源进行聚合与深入挖掘,联合档案馆、社会信息机构制定平台建设方案。根据学科门类设计学科子站,设置学科资源、参考咨询、素质教育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对学科资源的科学配置,保障学科服务工作的良性运作,具体架构如图2所示。该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跨库、跨媒体资源导航与检索,保障用户在检索与利用学科资源时不受来源限制。同时该平台通过多个机构集成,主动为用户提供学科资源链接,方便用户根据需要获取资源,减少了信息检索时间,也提升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利用率。该平台通过集成参考咨询、信息发布检索等服务功能,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特征,推送不同的个性化服务内容,充分体现了智能化与专业化的学科服务特点。此外,该平台的构建具有多项拓展功能,预留了相应的学科资源共享接口,可以在泛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学科资源共享,整合不同类型的学科资源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学科服务产品。
4.2基于Push技术的个性化推送服务
Push技术是按照一定的协议或标准,主动采用有规律的方式向用户传递所需信息的技术[6]。数字图书馆运用这种智能信息获取技术,可以深入了解学科用户的信息应用特征、兴趣爱好等,并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开展信息检索,将搜集的信息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经过聚合后主动推送给用户。Push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用户信息进行智能跟踪与分类,然后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数字图书馆通过Push技术可以主动获取用户信息,精确定位学科服务群体,并及时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学科内容,以提升学科服务效率与学科资源利用率。而数字图书馆要想提升个性化推送服务的质量,依然需要结合多种方式开展学科资源聚合工作,不断挖掘与揭示学科资源之间的关联,保障推送资源与用户需求的匹配度,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推送信息。
图2 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服务平台架构
4.3基于语义关联的跨机构学科服务
当前用户获取学科资源的渠道与工具日益丰富,而分布于不同信息机构的异构学科资源,阻碍了数字图书馆聚合式学科服务的实现。这就需要数字图书馆构建适应不同机构、数据库以及多媒体的学科资源描述模型,通过学科资源语义关联实现对异构资源的深度聚合。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解决不同机构学科资源的知识关联问题,通过顶层设计制定语义操作规范,实现跨机构、跨媒体的学科资源聚合,促进聚合式学科服务的实现,提升学科资源的应用价值。一方面,数字图书馆需要对不同机构的学科资源进行语义检索,在搜集整理数字化资源后进行特征分析,然后依据数据特征构建学科资源索引库,构建基于学科资源本体的元数据集,并通过关联数据发布机制进行数据发布,形成基于语义描述的学科资源关联网络。用户向数字图书馆提交学科资源检索申请后,系统会自动对需求进行分析,后进入学科资源索引库调取相应的特征信息,迅速扫描学科资源关联网络,实现跨库资源的匹配与聚合,最后经过整理排序后呈送给用户。这种聚合式学科服务模式应用范围广,容量更大,改变了数字图书馆单纯以文本检索为主的服务模式,能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学科资源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学科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要求数字图书馆通过学科资源聚合,并整合技术、人才、设施与资源,提供更有深度与个性化的学科服务。数字图书馆通过构建数字化学科服务平台,借助多样化学科资源聚合技术丰富馆藏资源,引导用户合理利用学科资源并增强交互合作,有助于创新学科服务模式,对于学科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晓斌,钟辉新.大数据时代企业竞争情报研究的创新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2(6):9-14.
[2]杨九龙.左阳.基于OPAC的高校图书馆网络书评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4):10-14.
[3]肖时占,等.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建设模式刍议[J].图书情报工作,2012(7):58-61.
[4]张丽静.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54-57.
[5]闫卉.Web2.0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构建探究[J].图书馆研究,2013(2):95-97.
[6]郑惠伶,等.基于Web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践[J].图书馆,2012(6):136-137.
何平平女,1971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分类号]G250.76
收稿日期:(2016-01-15;责编:王天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