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斌
炼字是楹联创作中运用语言的基本功。由于楹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极强的表现力和诗歌的艺术美,且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和对仗,因此,楹联创作需要特别讲究用字造句。
相传苏小妹偶然写成一副对联,为:
月下杜鹃喉舌冷;
花前蝴蝶梦魂香。
苏东坡十分高兴,向宾客们夸耀。苏东坡送客出门时,却见门口一人摆着一张桌子,布标上写着:“专门修改天下奇联妙句”。苏东坡有意难之,出示苏小妹妙联。那人说:“这两句不通!月下杜鹃,如是闭嘴飞行,风吹不进喉舌,何以会‘喉舌冷呢?花前蝴蝶,并未熟睡,又何以会‘梦魂香呢?”众人询问应如何修改,那人提笔改为:
啼月杜鹃喉舌冷;
眠花蝴蝶梦魂香。
苏东坡看后非常佩服,修改后的对联仅仅调动了两个字,便使联文所表达的意思准确而生动,既克服了原联立意不够严密之处,又把原联静态实物写成了动态。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联,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宝玉题“有凤来仪”(潇湘馆)的对联是: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潇湘馆的特色为“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对联在字面上并没有写到竹,可是由于句末用了“烟尚绿”“指犹凉”,艺术地表现了翠竹的神采清韵。脂砚斋专门为此作批道:“‘尚字极妙,不必说竹,然恰是竹中精舍,‘犹字更妙,‘尚绿‘犹凉四字,使如置身于森竹万竿之中。”这个评语正是称赞联语作者炼字有真功夫,用词精当,状景贴切,造境出神入化。
另外,贾宝玉题“蘅芷清芬”(蘅芜苑)的一联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吟成豆蔻诗犹艳;
睡足荼糜梦亦香。
这副对联中,“艳”“香”二字用得活脱精彩,豆蔻的“艳”移来说诗“艳”,将荼蘼的“香”移来说梦的“香”,使这两个形容词同时兼顾两面,互相映衬,摇曳生姿,成了吸引人的“联眼”,获得了特定情景中的最佳表达效果。
又如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薛涛故居咏诗楼有诗人何绍基题撰的一副名联: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上联用一个“香”字,既切合花笺茗碗,又是对女诗人诗风人品的赞扬。下联用了一个“活”字生动刻画出吟诗楼迷人风光。“香”“活”二字使全联为之生色。
再如一副新征佳联:
一代英豪,九州生色;
八年业绩,四海归心。
此联气势豪壮,语言精美,其中“四海归心”的“归”字尤为精当。“四海归心”的深刻含义是指我国对内政策,对外开放,人心向我。若使用“四海同心”,就不是很恰当了,因为如果“四海”指国内,则与上联的“九州”合掌,如指国际,则给人一种夸大不实之感,所以,用“归”字则理通意畅,文精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