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裴秀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带病长寿的心理学秘密
文 裴秀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老年患慢性病仍然能长寿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被评为“2015全国最美医生”的张效房教授就是一个让我们深受启发的典型。他是我国最著名的眼科泰斗,现在已经96岁高龄,身患高血压、冠心病,还因肾癌和脑梗塞做过手术,却依然活跃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在我国城乡,像张效房教授这样的患慢性病的八九十岁甚至上百岁的老人多不胜数。患慢性病老年人之所以长寿,除了他们注意自己的营养、合适的用药、保持生物钟正常运转等生物因素以外,还特别注意以下心理和社会因素。
“忘记”自己是病人。张效房教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当得知眼病患者急需手术时,他没听医生劝阻,毅然离开自己的病房,去给眼科病人手术。他忘了自己也是病人。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也是这样,忘了自己的年龄、忘了自己慢性病缠身,退而不休继续干自己所喜欢的事业,如著书立说、练习书法、参加各种诗词会等。在外人看来,这些老人不像病人,他们自己也不觉得自己是病人,他们的生活充实,他们相信自己能长寿。这种对未来的积极期望延缓了他们的衰老、增强了身体的免疫力。相反,有些人被查出某种疾病,立刻表现的是焦虑恐惧。曾有一位老人,骑自行车去医院,当得知自己被确诊为癌症后,自行车一下子就不能骑了,被疾病吓倒了。后虽经医治,但不久就离开了人世。由此足见心态的好坏对慢性病老年人何等重要!
和谐的夫妻关系是长寿不可缺的因素。我曾见过双方都是90多岁的老夫妻,他们一位患了癌症,一位患了心血管疾病。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他们三十多年里一直是相互关照、体谅,生活中诸如买菜、做饭等不依靠别人。反之,如若一位患病另一位埋怨,就会使疾病迅速恶化。我的一位朋友,在退休前曾经被妻子说成是“工作狂”。退休后突患脑梗、失语。老太太就经常埋怨先生“傻”“活该”,先生无可奈何,有苦难言。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但收效甚微,不久撒手人寰。
健康的家庭关系是长寿的良方妙药。如果老人和子女之间、兄弟姊妹之间以及子女相互之间关系融洽,慢性病人的后顾之忧就会减少,病程恶化就会放缓,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增强。但是,有的病人家庭成员头脑里没有这根弦,相互之间冲突不断,给病人增加了危险因素。有位60多岁的癌症患者,就是祸不单行,自己查出癌症后,两个女儿分别离异。这位老妇人经不起这严重的打击,病情迅速恶化,两个月即离开了人世。这类的教训太深刻了!
积极寻求心理咨询是长寿至关重要的举措。老人患了慢性病,有的会有沉重的精神负担,表现在焦虑、抑郁、烦躁、恐惧,睡不好觉,吃饭没有胃口,甚至怕给子女添麻烦而产生自杀心理。遇到这种情况,家庭其他成员要给老人宽慰。如果老人的消极心理不解决,他们的长寿是不可能的。这时候,亲属应该劝老人接受心理咨询。如果患者的“后院”起了火,家人应该主动去接受家庭咨询或者家庭治疗。美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们期待中国的医疗彻底摆脱纯粹生物模式,逐渐运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使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情平静、病人的家庭和谐、医患关系正常,出现更多的虽然患慢性病却能长命百岁的寿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