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新宇
洛阳刘心剪纸:在传承中绚丽绽放
文/张新宇
“逛洛阳老城,赏牡丹纸雕。”说的就是独具特色的洛阳刘心剪纸。凭借一腔热血和激情,十五载日夜坚守与创新,刘心集百家之所长,独辟蹊径,将洛阳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异彩。
二月的古都,春寒料峭,本刊记者走进始建于隋朝的洛阳老城丽景门,踏上西大街古色古香的青石板路,一间不太显眼的临街青砖瓦房店铺隐于熙熙攘攘的游客人流之中。信步走进后才发现这里原来却别有洞天一一真正一个神奇而艺趣丛生的剪纸殿堂。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庄严慈笑的《龙门大佛》,古拙质朴的《洛阳印象》,纯净素雅的《青花瓷韵》……在浓浓的老洛阳韵味中,透出些许现代与时尚。
“这幅《国色神韵图》,是我为迎接第24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到来,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创作而成的。这种创新风格的禅美作品,融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学思想于一体,将书画、设计和剪纸艺术完美结合,开创出中国剪纸艺术一片崭新天地。”刚打发走前来取货的客人,刘心便小心翼翼地拿起刚刻好的《国色神韵图》,向记者讲起了他与剪纸的不解之缘。
“你看,这画面中慈悲庄严的卢舍那大佛与吉祥华贵的天香牡丹相映生辉,传统剪纸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巧妙融合,使得整幅作品拙巧有度,雅俗相宜。锯齿纹的雕刻手法处理是很讲究的,该粗则粗,当细则细,曲折粗细的处理得当,才能体现出音乐和诗的节奏与韵律感,而线条的圆润和流畅变化,更使作品雅致而有韵味。沒有十年以上的刀功和文化涵养的积淀,是绝对做不出真正意境禅美的剪纸作品的。”
“剪行纸间有极乐,纸融剪意无限情。”十三朝古都洛阳,文化灿烂,积淀深厚,据史料记载,洛阳剪纸起源于隋唐,也称宫廷微雕剪纸,有着12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幼生长于这片历史文化厚重之地,耳濡目染,在受到家庭薰陶的同时,加上个人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剪纸刻画便成了工作之余的一大痴好。2002年,刘心从国企下岗失业,面临生活困境的他开始想到如何靠祖传的手艺安身立命。在美术科班出身的夫人房晓雪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下,他先后赴山西,陕西,天津,浙江等地考察学习,虚心求教,加上自己潜心研艺,历经十年磨剑,逐渐在洛阳地区小有名气。
然而,艺无止境。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刘心,仍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依然孜孜以求,苦心探索,经过几十年的刻苦学习和禅修灵悟,渐得剪纸艺术之真髓。本就喜诗文,好书画,擅剪刻的他,在豫西民间剪纸和工艺精巧的绘画型剪纸基础上,从油画、版画、国画、书法乃至摄影等艺术中汲取营养,以独有针刀技法精雕细刻,以独创的工具和私人订制的纸材,创作出一幅幅静骓素趣、美仑美奂的禅美作品。真可谓:“剪下随心意,纸上生雅趣。”经过他的细心雕琢,本来就柔情绵绵的宣纸,立刻锦上添花,诗意韵现。雍容华贵的飞天图,境界高远的茶禅图……世间万象都能在纸上刀下完美呈现。“微雕或称细纹刻纸,都离不开我自己摸索和自制的十八般剪纸工具:这是用中医针炙银针做的,那是用医用针刀和针头改造的,这个是用医用手术刀片磨制……”刘心细数着案头工具盒里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各式各样的刀具,足有2O多种。
谈到传承,身为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委员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和剪纸艺术馆馆长的刘心,周围不乏求学者,连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的女儿,也开始加入到剪纸的传承和创作中来了。“剪纸界不缺刻工,缺的是有创新能力的艺者。女儿从小在艺术氛围中薰染,加之经过系统、正规的美术教育和自有的天分与勒奋,相信她将来一定会比我做的好,对于传承和创新禅美风格的洛阳剪纸,我充满了信心。”
“刘君性若兰,心种菩提田,剪下有禅意,纸上生美莲。”随手翻开一本刘心的诗集手稿,一首题为《禅美》的诗引起了记者的浓厚兴趣。或许,只有心静如水,安贫乐道的人,才能达到至纯至真,禅妙无比的艺术境界,也只有内涵丰富浪漫如诗的人,才能做得出禅美的剪纸精品。
“剪纸改变生活,艺术升华人生。”自信满满的刘心,在艺术与商业结合的创业道路上,努力寻找着物质与精神,现实与梦想的平衡点。在企业搞过科研,干过销售并担任过市场开发部主管的他,对于剪纸的市场化经营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几年前,我建立了个人网站,去年又将自己的名字申请了商标注册,今年还要将包装的外观设计申请专利保护,作品的原创性也将釆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只有强烈的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意识,才能将剪纸这门国粹艺术承得更真,传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