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大白菜“娃娃菜”优异双单倍体的创制与评价

2016-07-25 15:26王丽丽王鑫吴海东田云吕艳玲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胚状体大白菜孢子

王丽丽+王鑫++吴海东++田云+吕艳玲

摘要:以7个“娃娃菜”优良杂交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建立高效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能力差异极显著,33 ℃条件热击48 h,胚诱导率达最大值;NLN-13+0.05 mg/L 6-BA+0.05 mg/L NAA为适宜的诱胚培养基,MS+3%蔗糖+0.75%琼脂+0.1 g/L活性炭是小孢子植株继代和壮苗的适宜培养基,MS+3%蔗糖+0.7%琼脂+0.1 mg/L NAA是小孢子植株适宜的生根培养基。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大量的小孢子胚状体和再生植株195株,筛选获得2个优异的双单倍体(DH系)植株。

关键词:微型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再生植株;娃娃菜;双单倍体(DH系);热击

中图分类号: S634.102.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6-0236-03

收稿日期:2016-01-07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基金(编号:2013002001)。

作者简介:王丽丽(1981—),女,河北沧州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十字花科蔬菜遗传育种研究。E-mai:wanglili_81@163.com。

通信作者:田云,硕士,副研究员。E-mail:cloudtian@163.com。大白菜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备受育种工作者的关注。随着消费者对大白菜的球色、品质提出更高要求,为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研究者倾向于注重球色、品质以及品种的新、奇、特等开展各种类型大白菜品种的育种研究。“娃娃菜”别称微型大白菜,其名字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小株型、具有特殊食用价值的大白菜,外形美观、可密植、耐贮藏、耐运输,可保证产品的整齐一致,有利于实现产业化。娃娃菜由于生长周期一般为45~50 d,相对较短,因此病虫害也较普通大白菜少,在生长过程中施用农药量也少,是一种绿色、安全的蔬菜。另外,娃娃菜纤维含量较少,营养物质含量更加丰富,口感更好。尽管“娃娃菜”的概念起源于中国,产地和消费市场均在中国,但我国开展娃娃菜育种较国外晚,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却是韩国和日本品种,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娃娃菜品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在花椰菜、菜薹、芥蓝、普通白菜、大白菜、青梗菜、小松菜等多种芸薹属农作物[1-7]上获得成功,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制的双单倍体纯系(DH系)作亲本可以加快育种进程。本试验选用引自韩国的4个娃娃菜杂交种及国内3个娃娃菜杂交种为材料,对影响娃娃菜胚状体发生及其成苗的关键因素如基因型、低温预处理及激素等进行系统分析,以更好地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制新、奇、特蔬菜品种DH系,创新种质资源,丰富大白菜品种类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3年9月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基地进行,试验材料共7个,分别为爱娃、小巧娃娃菜、明月黄娃娃菜、金玲等4个引自韩国的娃娃菜杂交种及秀丽娃娃菜、津夏三号、金春娃2号等3个中国产的娃娃菜杂交种。试材分3批播种,第1批于8月下旬开始,将萌动种子在4 ℃冰箱中春化处理25 d,9月下旬播种于穴盘,11月初栽植于花盆中温室培育,12月中旬至翌年3月开花取样;第2、第3批试材各延迟30 d播种,春化及定植时间顺延。

1.2试验方法

1.2.1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小孢子培养采用常规方法,略有改进。开花期,采集健壮植株上长2~3 mm的花蕾,用流动的清水冲洗5 min,75%乙醇表面消毒30 s,再用0.1% HgCl2溶液灭菌8 min,无菌水洗涤3次,每次5 min;沥干水分,B5液体洗涤培养基中用玻璃棒碾压花蕾,挤出小孢子;小孢子悬浮液经孔径为50 μm的尼龙网过滤,1 100 r/min离心3 min;弃上清液,所得沉淀物即为纯净小孢子;将分离纯化的小孢子用NLN-13培养基悬浮,用直径为60 mm的培养皿分装,每皿5 mL,Parafilm膜封口;33 ℃条件下暗培养,然后转至25 ℃条件下暗培养,直至14~21 d长出肉眼可见的胚状体。

1.2.2小孢子培养体系优化处理方法将分离纯化的小孢子悬浮液分别在33 ℃条件下进行24、48、72 h热击暗培养 21 d,统计胚诱导率,比较33 ℃热击处理不同时间对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6-BA和NAA培养21 d,统计胚诱导率,比较培养基中6-BA、NAA浓度及其配比对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将子叶形胚转入到添加不同浓度6-BA和NAA的MS培养基中培养25 d,统计胚成苗率,比较MS培养基中6-BA、NAA浓度及其配比对小孢子胚成苗的影响;将分生苗转入MS培养基中继代培养,每25~30 d继代1次,9月下旬,将经过多次继代培养获得的试管苗转入到添加不同浓度NAA的MS培养基中培养25 d左右诱导生根,后移至花盆中温室培育。

1.3统计与分析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再生植株倍性;应用DPS 2000统计软件采用邓肯氏新复极法差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品种小孢子胚诱导情况

由表1可知,NLN-13培养基上培养小孢子14~21 d,7个参试品种中有3个品种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为42.9%;不同品种间的胚诱导能力有极显著差异,津夏三号相对最高,平均每蕾产胚为1.51个。

2.2小孢子胚诱导体系优化

2.2.1热击处理对胚诱导的影响将分离纯化的小孢子悬浮液在33 ℃条件下分别热击暗培养不同时间。由表2可知,热击处理对娃娃菜小孢子胚诱导能力的影响效果明显,同一品种热击培养不同时间,其小孢子胚诱导能力差异极显著;不进行热击或热击培养24 h,津夏三号等3个品种均未诱导出小孢子胚状体;热击48 h为最佳培养时间,胚诱导能量达到最大,津夏三号、秀丽娃娃菜、金春娃2号的平均每蕾产胚分别为1.35、1.08、0.45 个,热击超过48 h,胚诱导能力下降。

2.2.2激素浓度对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由表3可知,添加适宜浓度6-BA和NAA的NLN-13培养基可以提高胚状体的诱导能力;胚状体发生培养基适宜的激素浓度为 6-BA 0.05 mg/L+NAA 0.05 mg/L,以津夏三号的胚诱导效果最高,平均每蕾产胚1.35个。

2.2.3振荡培养对小孢子胚状体发育的影响将培养15 d的小孢子胚状体在25 ℃恒温摇床上50 r/min继续暗培养发现,与不振荡培养相比,振荡培养有利于促进子叶形胚状体的发育,胚状体生长速度加快(图1-A)。

2.3激素浓度对胚成苗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子叶形胚转入不含任何激素的MS+3%蔗糖+0.8%琼脂+0.1 g/L活性炭培养基上培养14~21 d,子叶形胚形成愈伤组织(图1-B),并没有形成不定芽,而转入含有 1 mg/L 6-BA、0.1 mg/L NAA的MS+3%蔗糖+08%琼脂+0.1 g/L活性炭培养基上培养,会分生出不定芽(图1-C),添加激素浓度如过高,则影响不定芽的质量,产生畸形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好先将子叶形胚转入不含激素的MS培养基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后再转入含有激素的MS培养基,以促进更多丛生苗的形成。

2.4继代和生根培养

将获得的小孢子分生苗转入MS+3%蔗糖+0.75%琼脂+0.1 g/L活性炭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每隔25 d左右继代1次,经2~3次继代,小孢子由纤弱植株逐渐复壮形成再生植株(图1-D);试管苗长到6~7片真叶时,将壮苗转到MS+3%蔗糖+0.7%琼脂+0.1 mg/L NAA的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5 d左右即可生出粗壮、整齐的白色根系,炼苗后移栽至花盆在温室中培育。目前,已经获得195株小孢子再生植株。须说明的是,小孢子植株继代和壮苗培养过程中,在培养基中添加0.1 g/L的活性炭会有利于小孢子植株的复壮。

2.5DH系评价

对获得的再生植株测定其育性及倍性,结果表明,获得的195株再生植株,可育株有167株,不育株有28株,可育株中单倍体植株有4株,双单倍体植株有155株,四倍体植株有8株。经秋季田间性状鉴定,筛选出2个优良的DH系15W05、15W16(图2)。

3讨论与结论

目前,有对春结球黄心大白菜、抗根肿病大白菜、耐抽薹大白菜等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研究报道[8-10],主要是对影响胚状体发生及其成苗的关键因素包括基因型、低温预处理及激素等进行系统分析,完善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本试验将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与育种实践相结合,重点研究娃娃菜游离小孢子的培养,旨在将该技术应用于创制新、奇、特的大白菜品种,以丰富大白菜种质资源。

蒋武生等开展基因型、高、低温预处理、激素对大白菜胚胎发生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决定小孢子胚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当的低温预处理或热击处理能够提高小孢子胚的发生频率;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激素6-BA、NAA能促进小孢子胚状体产生。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娃娃菜的小孢子胚诱导能力差异显著;影响小孢子胚状体发生及发育的关键因素主要为热击处理、激素浓度及振荡培养;胚状体发生培养基中添加浓度均为0.05 mg/L的6-BA、NAA,小孢子胚诱导率最高,这与前人研究结果[11-12]一致。小孢子正常是通过不对称核分裂后发育成花粉,而要让小孢子发育成胚,就要阻断原有的配子体发育,使小孢子进行对称性分裂向孢子体方向发育,才能诱导小孢子胚的发生[13-16]。姜立荣等观察白菜小孢子发现,单核晚期,小孢子大部分都有1个清晰的占整个细胞50%以上的大液泡,25 ℃条件下小孢子会进行不对称分裂,而经过32 ℃处理,对称分裂成为其主要的分裂方式[13]。本试验中,热击预处理对娃娃菜小孢子胚发生的作用最为明显,分离纯化的小孢子悬浮液在33 ℃条件下热击 24 h,未诱导出小孢子胚状体,热击48 h则胚诱导效果达到最大值,热击超过48 h时胚诱导能力下降,这说明热击处理也是影响小孢子胚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晓芬,王晓武,张延国,等.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研究[J]. 中国蔬菜,2005(1):16-17.

[2]王涛涛,李汉霞,张继红,等. 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与植株再生[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22(6):569-571.

[3]何杭军,王晓武,汪炳良.芥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初报[J]. 园艺学报,2004,31(2):239-240.

[4]耿建峰,侯喜林,张晓伟,等. 影响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关键因素分析[J]. 园艺学报,2007,34(1):111-116.

[5]李 菲,张淑江,章时蕃,等.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高效体系的研究[J]. 中国蔬菜,2014(8):12-16.

[6]冯 辉,杨 硕,王超楠,等. 青梗菜优异DH系的创制与利用[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9):3195-3202.

[7]于文佳.小菘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优化[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8]潘洪艳,冯 辉.春结球黄心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J]. 中国蔬菜,2009(8):32-35.

[9]胡靖锋,戴永娟,汪 骞,等. 抗根肿病大白菜小孢子培养优化条件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3(5):893-898.

[10]崔丽娟,于拴仓,薛林宝,等. 预处理对晚抽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0):69-73.

[11]蒋武生,原玉香,张晓伟,等. 提高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率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5,20(6):34-37.

[12]包美丽,付 颖,郑鹏婧,等. 黄心春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的优化[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42(4):417-421.

[13]姜立荣,刘 凡,李怀军,等. 大白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早期的超微结构研究[J]. 北京农业科学,1996,16(3):28-31.

[14]Fan Z,Armstrong K C,Keller W A. Development of microspores in vivo and in vitro in Brassica napus L[J]. Protoplasma,1988,147(2):191-199.

[15]Telmer C A,Newcomb W,Simmonds D H. Microspore development in Brassica napus and the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on division in vivo and in vitro[J]. Protoplasma,1993,172(2):154-165.

[16]Aionesei T,Touraev A,Heberle-Bors E. Pathways to microspore embryogenesis [M]//Haploids in crop improvementⅡ-bio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Berlin:Springer-Verlag,2005,56:11-34.

猜你喜欢
胚状体大白菜孢子
Hechi:A Land of Natural Endowment
黄瓜胚状体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花椰菜雪剑4号合子胚增殖体系的建立
烟草胚状体诱导的影响因素
鲫鱼黏孢子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早熟大白菜新品种新早59
制作孢子印
两颗“大白菜”遇到一颗“小酸菜”
石头里的孢子花粉
冰糖橙胚状体、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