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林+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朱镇+张亚东+赵凌+赵春芳+于新
摘要:南粳9212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高产粳稻“武粳13”杂交,经系谱法综合农艺性状选择,结合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筛选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8 d左右,比对照品种——武运粳23早3 d,株高95 cm左右,株型集散适中,群体整齐度好,生长势旺,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穗型较大,半直立穗,后期转色好,成熟期秆青籽黄,抗倒性较强。2012—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963 kg/hm2,比对照品种——武运粳23增产1.7%;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129.5 kg/hm2,比对照品种——武运粳23增产5.1%。有效穗数300万/hm2左右,每穗总粒数135粒左右,结实率93%左右,千粒质量在27 g左右。在抗病性方面,它抗纹枯病,中感条纹叶枯病和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稻米品质经2012年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整精米率73.6%,垩白率30%,垩白度3%,胶稠度78 mm,直链淀粉含量15.9%,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2015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关键词:粳稻;优质;高产;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20.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6-0118-02
收稿日期:2015-05-04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BE2013301);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2)1003]。
作者简介:王才林(1959—),男,江苏无锡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Tel:(025)84390307;E-mail:clwang@jaas.ac.cn。优质、高产、多抗一直是江苏粳稻育种的主要目标[1]。南粳9212是于1999年以优质、高产粳稻“武粳13”为母本与引自日本的优质、抗条纹叶枯病的粳稻品种“关东194”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粳稻新品种,经3年的中间试验和示范试种,表现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熟期适宜,适应性广等优点。2015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1510),属于早熟晚粳稻,适合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现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选育经过
1999年,条纹叶枯病开始在江苏省粳稻地区大面积发生,成为江苏粳稻的重大病害之一,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2-4]。同时,江苏省开始种植业结构调整,优质成为江苏省粳稻育种的首要目标[5-6]。为培育抗条纹叶枯病的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1999年选用武进稻麦育种场选育的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系“武育5021”(2003年审定定名为“武粳13”)作母本,日本引进的抗条纹叶枯病的优质粳稻品种“关东194”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0年在南京种植F1,冬季到海南加代,混收F2种子,2001年在南京种植F3,成熟后混收种子,2002年和2003年在南京种植F4和F5,成熟后在小区中选择优良单株,室内进行外观品质筛选,淘汰未达国标3级的单株。中选单株于2004年和2005年在南京种成小区(F6~F7),分蘖期进行条纹叶枯病抗性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成熟后在条纹叶枯病抗性好的小区中选择优良单株。中选单株于2006—2008年在南京种成小区(F8~F10),进行综合农艺性状和食味品质筛选。2009—2010年分别在南京和张家港进行多点鉴定,JD9212在品质、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上表现优良,暂定名为“宁9212”。2011年推荐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预备试验,2012—2013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2015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为“南粳9212”(审定号:苏审稻201510)。其选育过程见图1。
2主要特征特性
2.1农艺性状
据2012—2014年江苏省中间试验结果,5月15—25日播种,8月28至9月3日抽穗,全生育期158 d左右,属于早熟晚粳类型,比对照品种——武运粳23早3 d左右。株高 95 cm左右,株型集散适中,群体整齐度好,生长势旺,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大,半直立穗,后期转色好,成熟期秆青籽黄,抗倒性较强,成穗率75%左右。穗长16 cm左右,每穗一次枝梗数16个左右。每穗总粒数135粒左右,结实率93%左右,千粒质量27 g左右(表1)。
2.2稻米品质
2012—2014年江苏省区域试验统一取样送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测出南粳9212糙米率85.3%~86.2%,精米率72.8%~75.9%,整精米率66.8%~73.6%,垩白粒率30%~37%,垩白度3.0%~7.2%,胶稠度64~80 mm,直链淀粉含量14.6%~16.1%,食味值68~70,食味品质较好。2012年各项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表2)。
2.3产量表现
2012—2013年用南粳9212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区域试验,测得平均产量分别为10 144.5 kg/hm2和9 783 kg/hm2,2年平均产量9 963 kg/hm2,比对照品种——武运粳23的增产幅度平均为1.7%。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129.5 kg/hm2,比对照品种——武运粳23增产5.1%(表1)。2年省区域试验13个点(次)中10个点(次)均表现增产,2014年生产试验7个试点产量均超过9 000 kg/hm2,有3个试点产量超过10 500 kg/hm2,最高试点产量达 11 292 kg/hm2。2014年大田试验示范,平均产量达 10 285.5 kg/hm2。
2.4抗性表现
据江苏省中间试验历年统一进行抗性鉴定结果,南粳9212苗期对稻瘟病B、C、D、E、F生理小种表现为免疫(0级),对G生理小种表现为感病(最高3级);对穗颈瘟表现为感病(最高3级)。对白叶枯病的浙173、PX079和KS-6-6致病型代表菌株表现为中感(最高5级),对JS49-6菌株表现为中抗(3级),抗纹枯病。条纹叶枯病抗性经连续3年在靖江和姜堰鉴定,除了2014年姜堰点穴发病率18.8%(感病对照穴发病率54.84%),表现中感外,其余均表现抗和高抗(表3)。
3栽培技术要点
南粳9212属于早熟晚粳类型,适宜在江苏沿江和苏南地区种植。根据南粳9212的生育特点,产量9 000~9 750 kg/hm2 的茎蘖动态指标是基本苗7万~8万/hm2,高峰苗25万~28万/hm2;穗粒结构为有效穗数300万/hm2,每穗总粒数13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质量27 g。栽培技术上应掌握以下几点。
3.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在沿江和苏南地区作单季稻栽培,宜于5月15—20日播种。湿润育秧净秧板播量300 kg/hm2左右,半旱育秧净秧板播量600~750 kg/hm2。塑盘育秧宜在5月20—25日播种,每盘100~120 g。大田用种量45~60 kg/hm2。
3.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移栽稻秧龄控制在30 d左右,行株距25 cm×13 cm,机插秧秧龄控制在18~20 d,行株距30 cm×13 cm,栽25.6万~27万穴/hm2,2~3苗栽,基本茎蘖苗插足7万~8万/hm2。苗数达到预期穗数80%时放水搁田,高峰苗控制在375万~420万/hm2,成穗率80%左右。
3.3科学肥水管理
南粳9212要达到产量9 000~9 750 kg/hm2的产量目标,一般施纯氮270 kg/hm2左右。在肥料运筹上,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施肥原则,早施分蘖肥,拔节期稳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后期看苗的长势补施穗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7 ∶ 3为好,并做到N、P、K搭配使用,比例1 ∶ 0.3 ∶ 0.6为好。基肥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施45%复合肥450 kg/hm2,分蘖肥分
2次使用,第1次在栽后5~7 d施尿素150 kg/hm2,间隔5~7 d后施尿素 150 kg/hm2,以达到早发促分蘖的效果。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在第1次分蘖肥后适当落干,并适当增加分蘖肥用量。穗肥掌握促保结合、以促为主的策略。促花肥在抽穗前35~40 d(余叶龄4.0~3.5)施用,施尿素112.5~150 kg/hm2,保花肥在抽穗前20~25 d(余叶龄2.0~1.5)施用,施尿素75~112.5 kg/hm2。水浆管理要把握好前期浅水勤灌促进早发,中期干干湿湿强秆壮根,后期湿润灌溉活熟到老。收获前10~15 d断水,切忌脱水过早,否则会引起叶片早衰,造成籽粒灌浆不饱,影响结实率和千粒质量。
3.4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生育期间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及时防治好病虫害。在秧田期和移栽后要防治好灰飞虱,防止黑条矮缩病发生。中期防治好纵卷叶螟,抽穗期要特别注意防治好穗颈稻瘟病和稻曲病,破口前7 d、破口时和齐穗时3次用药可同时防治好穗颈稻瘟病和稻曲病。
参考文献:
[1]王才林,张亚东,朱镇,等. 水稻优质抗病高产育种的研究与实践[J]. 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21-927.
[2]程兆榜,杨荣明,周益军,等. 江苏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新规律[J]. 江苏农业科学,2001(1):39-41.
[3]王才林,张亚东,朱镇,等. 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研究[J]. 作物学报,2008,34(3):530-533.
[4]王才林. 江苏省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06(3):1-5.
[5]张亚东,陈涛,赵庆勇,等. 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350-352.
[6]王才林. 江苏省水稻育种与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 江苏农业科学,200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