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育目标达成研究

2016-07-24 07:55信照亮
运动 2016年8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

徐 恬,信照亮

(杭州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育目标达成研究

徐恬,信照亮

(杭州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摘 要:“健康第一”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是为大众健康服务的人才,两者有着非常高的紧密度。而目前我国许多高等医学院校,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影响了体育教育目标的达成。本文认为,明确体育养成理念,是达成运动参与和身体健康目标的关键;改革体育课程设置,结合高等医学院校的优势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达成运动技能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紧扣医学生的职业特点开展教学,是达成体育教育人文目标的重要方法;不断拓展体育的价值取向,是达成心理健康目标的重要手段,从而实现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育;目标达成

“健康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而“健康中国”首先是国民个体的健康,要实现国民的健康,青少年的健康是关键,因为只有少年强,才能国家强。“健康第一”一直是国家倡导的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就是在上述指导思想基础上,把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清晰界定为“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将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确定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几乎涵盖了体育运动价值的各个部分。但有多位学者指出,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与教育部设置的课程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教学理念与模式陈旧,教学方法与内容单一,没有充分发挥高等医学院校自身的优势,尤其是体育教学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助益很少。因此,建设适应高等医学教育特点和符合社会需求的新世纪体育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所以有必要通过改革,全面达成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以实现体育的全面价值。

1 理念先导是达成运动参与和身体健康目标的关键

体育是锻炼完美体格、发展理性行为、充实心智活动、繁荣文化生活、提高适应能力、弘扬生命意义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只有在思想上对体育真正地重视,对自身体质状况完整了解,才能自发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够实现“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目前,多数高等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还没有提升到与今后自己的职业相结合的一个应有的新高度,对体育课的认识只停留在简单的身体活动方面,这些认识均与从小学到高中形成的一种不完善的理念有关。 所以,要在理念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理解体育运动对自身今后职业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投身体育运动,积累运动经验,为自身健康与国民健康服务。

教育理念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应以“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教育为出发点和主要指导思想,这种理念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相适应;在课程设置上,围绕这一理念,改变目前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尤其要重视对体育必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加强体育选修课程的开设,使医学生具有理解、掌握和运用与专业相关的体育健康知识,这是确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举措;同时调整体育理论课程与术科课程的比例,使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在达成体育教育目标与任务的同时,更符合高等医学院校的特有需求。

2 突出优势,有利于运动技能目标的实现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多数是运动项目的分类教学,一般首先讲授某项运动项目的类型、特点和竞赛规则等,然后针对该项目的技术要点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但这项目运动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包括对关节肌肉、心肺功能、神经系统功能和心理层面的潜在影响等,一般很少进行完整的讲授(这与目前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关);同时,对为什么要进行这个运动项目的锻炼以及如何进行锻炼等,也未建立正确的认识。这种教育模式和知识结构,不利于体育增进健康目标的实现,还会影响体育的普及过程。

面向医学生的体育教学,应朝向健身化、兴趣化和职业化的方向转化,课程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医学生的知识构成、专业能力特点、职业和适应社会需求,要使课程的知识结构,在健康与运动的实践之间架设桥梁,有利于理解运动素质与运动技能的关系,如力量、耐力、速度、协调、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与哪些人体结构和生理机制相关;核心稳定性、平衡

投稿日期:2016-04-09

3 拓展资源,增进学生社会适应目标实现

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来说,社会适应的关键是职业适应。目前,体育保健与康复等方面的人才还非常紧缺,具有医学知识的体育人才需求在不断上升。我们知道,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贯彻高校的体育教育理念,发挥出在医学教育环境中应有的作用。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和其教育模式的转变,对以培养医学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应不断适应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对医疗服务、保健预防、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需求的提升,开展教学和改革,培养出能够运用体育健身和健康医学知识服务社会的专业人才。高等医学院校拥有这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具备开设体育保健、医疗体育、运动医学等课程的雄厚师资,能够充分发挥医学和体育双重的资源优势。

另外,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师,应结合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大力拓宽体育与医学相关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才能与医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更好地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应淡化体育的竞技性,强调课程内容的健身性,使学生知道治病不仅是吃药、打针和做手术,还知道如何利用运动使疗效更明显和恢复得更快,如何预防和使患者更有抵抗力等,使患者更愉悦地提高依从性。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应在充分考虑到医学生的知识构成、专业能力特色、职业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对现行教材和内容进行精简、重组和整合;深化理论教学,掌握运动的规律,掌握健身效果的评价方法手段,具有自我与相互检测的能力。这样才能突显医体结合的优势,充分体现医学的职业特性并同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结合。从多维度、多层面发挥体育与医学结合的功能,达成体育教育的人文目标和适应社会的关键。

在体育课程设置上要以职业能力作为体育课程配置的基础。运动相关的基础理论以掌握概念和强化应用为重点,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医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应具有实用性,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还要融入娱乐性和时尚性的体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锻炼兴趣;应注重个人可以进行的、不依赖场地和器材等实用性项目的教学内容;可开设一些体育运动与营养、运动心理、运动与免疫等方面的选修课;使医学生在走向社会时,仍能够应用在学校教育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发展自我并指导他人健康生活和工作。

4 完善人格是达成心理健康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医学院校应调整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对体育和医学相互关系统一的认识,拓展体育的价值取向,是达成自我和服务对象双重心理健康目标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疾病与健康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并存、相互消长并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了解和掌握健康向疾病转化的条件,并适时地给予控制或消除,将能够很好地预防或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体育是通过自身的活动来达到优化体质的目的,以适宜发展身体、强身祛病、提高运动技巧、娱乐身心为目的的社会活动的总和。因此,医学生不仅要能够开出治病的处方,还要能掌握心理抚慰方法和体育技能。同时,应用体育和运动的方法和手段,促进人体的机能、心理和社会适应等能力。尤其在亚健康人群,具有着现实意义。

体育运动中所展示出来的竞争意识、协同意识、规则意识及拼搏精神,是其他社会活动无法完全替代的,是完善人格的重要载体。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提升自我修养,用完善的人格来实现社会赋予医务工作者神圣的使命。

5 结 语

使医学生具备满足职业需要的运动知识与技能,全面提升体质,提高职业履职中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效率,提升应对复杂环境情况下的适应能力,并具备组织和指导患者从事体育和保健的能力等,全面达成体育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实现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杜世全,谢陶.特色办学背景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模式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6):73-75.

[2]刘杰.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取向及教学切入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4):542-544.

[3]甄希成.高等体育教育健康类课程结构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 ,2013,21(8):78-80.

[4]王红雨,杨毅.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J].体育科研,2009,30(6):87-89.

[5]崔瑞华.体育与医学结合促进“健康流行学”的发展[J].医学与社会,2010,23 (6):104-106.

[6]王志华,覃汉宁,谢翔.高等医学院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改革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2):5-7.

[7]湛育明.医学院校体育教育中应突出医疗体育的功能[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5):122-123.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4-079-02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8.042

作者简介:徐恬(1975~), 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能力、反应能力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等运动能力,受身体哪些系统的支配;身体各个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人体运动功能等。我们认为,医学生在理论上应了解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营养学、心理学和体育康复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使学生明确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对健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注重医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结合。可以认为,对以培养高等医学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医学院校来说,构建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既是健身教育的需要,也有利于运动技能目标的实现,是适应高等医学教育模式转变和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需要。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
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高校体育对体育产业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
高校体育教育中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体育教学实效性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