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团荣
摘 要:教学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参照教学内容,设定能够符合教学目标、适合学习主体,并且可以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性建构学习的,具备一定学习背景以及学习条件的良好学习环境。教学情境不仅作用于一定的学习主体,可以产生情感反应的客观性教学环境,而且还是在实际教学环境中可以对学生情感反应产生积极影响的过程。教学情况能够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借助相应的教学形式,尽可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与发现过程中。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地理教学;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强调学习更重要的在于新旧知识的冲突与所引发的结构重组。从现代认知结构层面出发,学习过程并不是教师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新旧知识以及相关经验之间的作用,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一、有效地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的、恰当的教学情境设置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地理实况类情境
教学中播放一些时事录像、新闻报道、地球探秘等地理实况内容,以展示现实生活中身边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此时,教师指出该情境主要解决什么地理问题,即指出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思考的问题,并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浏览课本,把有组织的信息呈现给学生。学生的兴趣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因为学的是身边的知识,知识可以指导实践,学的就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知识的建构过程迅速发展。
2.地理社会生活实践类情境
地理教学应该走向自然,走向充满生机的人类社会,形成开放的课程资源体系,这才是地理教学的希望所在。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生活经验的重要性,及时对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实施分析,贴近生活实际。如天气与生活、工农业的分布原理、环境问题的解决等都是极好的实践类情境教学内容。
3.案例类情境
案例是近几年新教材编写中一大亮点,也是地理教学活力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教材案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设问情境,极易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4.创设问题类情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一些科学性、实用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学习“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时,设问“假如地球不自转,会产生昼夜更替吗”;学习“大气水平运动”时,设问“风是怎样运动的”;“假如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有无四季更替与五带的划分”等等。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常以讨论、辩论等形式出现,是地理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形成原有知识与学习知识的碰撞,进而建构新的结识结构。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构建情境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需要其自身具有创造力,自己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主教育气氛中,不断激发个体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一种学习模式。所以从培养学生自主构建情景学习能力方面,我们探讨出了几点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期间,教师首先要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然后参照相应的教学目标对问题进行合理设置。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学目标完成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目标。
其次,还可采用激趣性原则。增添问题的趣味性,引发其求知欲。例如,在讲西北气候的时候,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新疆的葡萄干非常好吃?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此引出新课主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类情境的设置,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问题的创设要有真实性、科学性;问题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紧密结合;问题的创设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2.设置课堂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开展辩论活动。例如:人口增长越快越好还是越慢越好?在地理阅读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营造了学生主体意识的情趣氛围,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辩论活动给学生一个自主分析思考问题的空间与平台,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2)通过社会实践构造有效教学。地理范围可以大到全世界、全中国,也可以小到街道、社区。如“降水量的测量”可让学生观察水文站的测量仪器,自主研究测量方法,或自己探讨研究一些简单的降水测量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与生活,学会用知识去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徐思,张建杰,涂欣澍.论地理情境化教学[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