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马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苏州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陆小马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本文通过对苏州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和组织形式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对“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组织管理、评价机制等的方面做了具体阐述,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体化教学;高职院校;改革
1.1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活动和良好的体育设施为保证的体育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容应由3个层面构成,一方面是是对体育课堂开展有效的组织教学;另一方面是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其包括体育比赛活动、各种体育锻炼和指导性的体育技能等;最后是竞赛与交流,其包括各高职院校之间进行的体育联谊活动、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体育技能交流研讨会和体育培训等。
1.2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内容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容为:其一是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育技能的训练、体育竞赛的指导、心理健康的学习与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等;其二是健身性: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其三是技能性通过对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专业的学习理论,提高专业技能。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锻炼中遇到问题能自主解决,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能够自评自测自己的体质,运用简易可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以“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的思想为指导。不断学习各种教学理论和技能。教学管理的合理性,能增进健康,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因此要完善教学管理系统,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学习。采用“三会”的学习目标,即其一是会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其二是学会做人,注重自己对他人人际关系的和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其三是要学会做事,学校要多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和比赛等活动,使他们在比赛中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和技能,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知识。注重培养他们具有勤奋、坚韧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苏州市高职院校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教师和学生组成了体育教学,各种选项课的开设,为俱乐部会员提供运动技能课程,培养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课外体育部分通过开设各种俱乐部和开展各种体育竞赛的形式来实现,由各年级的学生组成,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通过教学课堂和社团选拔的组织方式组建运动队,以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
4.1 体育教学的分级评价
根据各运动项目自身特点由体育教师和组织专家,根据各项目、各等级的技术特点、身体素质、体育意识、基础理论及专业理论等方面进行考核。同一级别不同项目的考核难易程度要一致,从而避免因考核标准制定的差异,造成不公。
4.2 学分的评价
学分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采取不同的等级划分。根据不同的等级给予不同的学分,等级越高所得的学分越高。这种学分管理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各种体育竞赛。主动地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体育课程学习中不仅掌握了体育技术又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根据学生是否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在考核中设置8~10个学分。根据课内课程、课外选修课课程和课外活动设置不同的学分。各个学分的总和即是学生的总学分。学生若在规定的时间达到75分以上方可拿到学分毕业。这种学分制度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新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
4.3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根据体育理论考试、平时锻炼、课外活动参与情况、体育竞赛参与情况、体育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总分设为100分,课内教学的出勤率占一定的学分,根据业余锻炼的出勤率给不同的学分,技术考试达到规定的标准可拿20分,根据参加的比赛情况给不同的分值。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采用作业和考卷的形式进行。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比例取得,最后再综合评判。这种方式有效地实现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结合一体化教学,使课外活动延伸,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从而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1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校应积极改进办学思路,加大投资,不断完善实训场地,购进先进设备,加强体育建设,大力推进苏州市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工作。目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实行了一体化教学,全校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形成了学生乐于学习、教和学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
5.2 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双师型”教师
教师是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首要条件。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需要“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能将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应用到实践中去,是教育的行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参观学习,借鉴学校教师的优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培训学习,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改革,要求我们不断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有效地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5.3 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大纲、计划和校本教材
为了开展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编写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教材,以技能操作为中心,不断努力探索校本教材编写的新途径。
本校决策者要明确体育的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注重改革与探索,制订适合本校发展的教学模式,把改革落到实处。构建高职院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议苏州市高职院校多举办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采用学分制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通过开展各种体育健身知识专栏,开阔学生的视野。完善学校管理系统,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有效利用社会资金,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根据苏州市高职自身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使高校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建立健全的教学机制,使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模式广泛传播了体育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基本体育技能,宣传了校园体育文化,充分调动了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了大量体育骨干,这种课外体育活动教学模式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G807.4
A
1674-151X(2016)10-12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0.064
投稿日期:2016-09-08
陆小马(1978—),硕士。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