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晓 晨
(沈阳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
大学公共英语itest网络测试系统对师生的后效作用
——以沈阳大学部分师生为调研对象
王 晓 晨
(沈阳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110044)
摘要:问卷调查沈阳大学201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和18名公共英语教师,分析目前大学公共英语itest网络测试系统的使用情况和后效作用,以及师生对该测试系统的态度。基本结论是:大部分师生能够使用itest网络测试系统,并且对其持有肯定态度;系统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对教师的网络应用能力也有所促进。
关键词:Itest系统;后效作用;测试体系
一、研究背景
越来越多的测试借助于信息技术而不断完善。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托福(TOFEL)和雅思(IELTS)测试都因使用了信息技术而蓬勃发展,成为世界上测试人数最多、跨越地区最多的考试。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跨越地域,节省人力物力和各种开支,还能够大大增强测试的准确性,加强信度,使测试更具有科学性。
教育部高教司指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方向和总体思路是采用具有大量试卷库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尽可能在适当时间和适当地点,为考生提供以听力为主,包括读写译会话在内的、以测试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的计算机考试[1]。近几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试人数逐年增加,达到了1 500万人左右。为了增加考试的信度,同时减少运营成本,该考试从2008年12月开始试点网络测试,效果非常令人满意[2]。
沈阳大学对大学英语教学一直颇为重视,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改造和重建英语自主学习室和听力教室,先后引进了多套先进的英语网络测试系统:itest系统、冰果英语和FIF系统等,为学生进行网络大学英语期中和期末测试做好了硬件准备,为无纸化考试提供了必要条件。其中itest系统作为学生平时自主学习和期中考试的测试平台,被广大非英语专业学生广泛使用,对大学英语教学和测试评价体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师生反映强烈。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itest系统布置、批改和检查作业,还可以进行口语测试、听力和阅读考试与期中期末考试等(见图1)。教师用户可以在系统中利用试卷制作功能制作网络考试试卷(见图2)。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系统中试卷制作功能的资料库涵盖英语语法、听力、词汇、翻译、阅读、完形填空和写作等教学所对应的考试内容的各个方面,并且按照大学公共英语、研究生英语和专业英语进行分类,在每一大类之下按照年级和学习程度的不同进一步细化和分类[3]。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增加了测试的科学性和信度。
测试的后效作用(反拨作用)一般指测试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造成的影响[4]。在以往的国内研究中,针对大学英语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较多,但计算机网络测试尤其是itest系统的后效作用实证研究较少。本次调研旨在发掘教师使用itest系统对教学的后效作用,针对不同学生制定难易程度不同的网络作业和测试等体系,以此来指导教学实践,提升公共英语教学质量。
图1 试卷制作与管理模块的流程示意图
图2 大学英语网络考试系统的功能结构
二、研究过程
1.设计研究问题
调查研究旨在找出以下3个问题的答案:①在目前大学公共英语课堂中,A、B和C级师生(A级为入学测试分数最高者,B级次之,C级为分数最低者)使用itest系统情况。②大学英语A、B、C级学生使用itest系统前后成绩的差异,检测该系统是否对英语提高有效。③使用itest系统后对师生带来的后效作用。
2.确定研究对象
在沈阳大学选取两个班级A、B、C各级共201名一、二年级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其中A1、B1、C1班级为实验组,A2、B2、C2班级为对照组。参与实验的教师一共有18人,均来自公共英语教学部,从业年龄由2年到18年不等,其中助教1人,讲师14人,副教授2人,教授1人。
3.选取研究方法
采取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和实验法进行实验。调查问卷法:使用自编问卷(分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主要针对师生对itest系统使用情况问题。访谈法:为了使调查结果更为全面和客观,在调查问卷之后,对受试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实验法:将实验组和对照组于第一周分别进行英语成绩测试,测试结果的原始数据用统计软件包(SPSS)进行统计分析,证明其并无明显差异后,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6周的探索性实验,并在第16周对两组再次进行英语测试,通过SPSS进行分析,并比较其结果。
三、研究结果分析
1.问卷法调查结果
数据说明(见表1),A级学生更多地参与了itest系统的使用,学习频次和热情都是最高,B级
表1 使用itest系统情况反馈
学生较A级学生使用频率要少,C级学生使用最少,学习频次和积极性也最低。
相比之下,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学生问卷结果是有差异的,同A、B级学生的反馈结果进行比较,二者都高于教师经常使用的频率。
数据显示(见表2),A级学生中没有人反对使用该系统,也没有学生认为该系统对自己没有帮助,itest在A级学生中更受欢迎。在B级学生中itest认可程度相对减弱。C级学生中虽然大部分还是赞同使用itest系统的,并且认为对学习英语有帮助,但是持反对和无所谓态度的人数较A和B级都有大幅度地增加,系统在C级学生中认可程度和受欢迎程度都是最低的。相比之下,教师对高系统的认识程度比较高。
表2 对itest系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所持态度
2.访谈法调查结果
通过访谈教师发现,选择有时和偶尔使用itest系统的教师在学校规定的布置作业、上传考试、组织出卷之外,就没有或者很少进入过该系统,因为对该系统的使用方法不够熟悉,或者对计算机使用掌握得不够熟练。教师在itest系统中布置作业和检查作业时发现,有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不够,虽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收效甚微。对此教师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比如,可以将学生的网络作业完成情况纳入到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体系(平时成绩)之中,占期末考试总成绩的10%左右,更好地约束学生按时完成itest系统的作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加itest中的作业和练习等与期末考试内容相关联的功能,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无法进入到考试部分,以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
对受试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对itest系统接受较快,其中A级学生对系统的使用更加频繁,并且希望教师能给补充课堂之外的多样性的内容,比如跨文化交际、海外高校介绍,等等,更加开阔视野。B级学生则希望教师能够布置较A级难度有所下降的试题和作业,有的放矢,更有利于提高英语成绩。C级学生更希望教师在降低测试和作业难度的基础上,能更多地对学生失分较多的题目给予更细的讲解。同时,在系统应用之初,布置的作业和测试还存在针对性不强、一刀切等问题[5],布置作业和测试内容上更应注意“适时、适量、适度”。针对不同等级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避免A班学生“吃不饱”、C班学生“跟着跑”的现象,做到有的放矢,根据不同学生的薄弱方面着重布置练习,使学生通过itest系统最大程度地提高英语能力,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重拾信心。
3.实验法调查结果
2015—2016学年上学期,实验班级从1~16周使用itest系统,为了证明实验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实验开始前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满分为30分的英语小测试,两组成绩并无明显差异。实验进行到第16周时,再次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成绩结果有了很大差异,试验组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如表3所示),说明itest系统确实对学生英语学习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3 实验前后A、B、C级测试成绩
四、结论
1.itest系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实验班的大学英语课堂采取了itest系统和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itest系统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自主学习资料(参考书、课件、教案、听力和视频材料等),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以研究和学习。同时,在网络上按照教学进度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所准备,甚至在上课前已经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了部分课堂内容,课上学生可以和教师充分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授课效率也更高。
2.itest系统成为课后复习和知识拓展的主要平台
教师课后对所教授的内容在网络系统上布置复习题和思考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利用itest系统平台教师还提供了大量课外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向和指导。电脑自动计算和统计成绩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的完成情况一目了然。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式、研究式、体验式学习,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加强交互的引导。网络课程学习的互动性,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通过及时引入国际最新成果和优秀案例,充实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能面向世界,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让学生和教师均能从中受益。
3.itest系统有助于提高教师网络应用能力
灵活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可以改善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估手段[7]。itest系统全部依托网络和计算机完成,注重考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问卷调查显示,只有少数教师能够经常地进行网络教学和测试设计,包括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进行课程设计、与学生在线交流、网络组卷设计考试、布置作业、检测学生作业的进度和质量等。这也说明教师对itest系统的操作能力需要提高。itest系统的改革能够提高外语教师信息素养,更新教师观念,促进教师逐渐提高自身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增强其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也为进一步指导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相应技能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4-55.
[2] 张尧学.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J].外语界,2008(5):124-127,90.
[3] 邢书美.高校大学英语网络考试系统应用分析[J].网络与信息工程,2014(14):91-95.
[4] ALDERSON J C,WALL D.Does washback exist?[J].Applied Linguistics,1993(14):241-245.
[5] 金虹.关于大学公共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的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62-365.
[6] 郭遂红,李方秀.大学英语网络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拨效应研究[J].外语电话教学,2012(9):74-75.
[7] 王小军.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教学模式[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83-485.
【责任编辑孙立】
Washback Effects of Itest Network Testing System on College Teachers and Students:A Case Study on Par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Shenyang University
Wang Xiaoch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
Abstract:The service condition and washback effects of Itest network testing system for college public English are analyzed by questionnaires.Two hundred and one non-English Majors and 18 public English teachers of Shenyang University are investigated,and their attitudes to this system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most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use the Itest network testing system,and hold a positive attitude;this system can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performance and promote the network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eachers.
Key words:Itest system;washback effects;testing system
收稿日期:2015-11-29
基金项目:辽宁省“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WYBY014108)。
作者简介:王晓晨(1980-),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讲师。
文章编号:2095-5464(2016)03-0343-04
中图分类号:G 632.0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