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鼓楼区环境保护监测站 陈 霞
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是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级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的重视。通过标准化建设、应急演练的开展以及应急处置实战的检验,各级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应对环境应急事件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但是,在各种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中也暴露出各级环境监察、监测部门先进监测手段不足,应急处置物资存储种类、数量不足,临时调配手段缺乏;应急装备、处置物资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如何科学配置应急处置装备,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更为全面、高效的环境应急监测与处置能力与物资调配体系,成为各级环保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Ⅲ级以上环境空气及水污染事故具有影响地域的广泛性、持续性特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如何及时开展污染事故的监测活动,实时、持续把握污染物排放位置、扩散范围,及时获取大范围的污染信息,成为各级应急处置队伍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受限于当前监测手段的不足,污染事故的现场监测工作主要通过人工穿戴防护装备进入现场,污染事故影响范围与污染物的远程输送主要通过人工接力方式进行监控,时效低、风险大且无法保持持续的监控。
应急处置的指挥系统是应急处置工作高效运行与科学决策的关键。受限于信息化水平的相对滞后,当前福建省环境应急处置指挥系统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现场各级人员间的通联设备基本上以语音通讯为主,现场应急视频监控与应急监测数据的实时、动态传输系统仍无法全面实现,应急处置的指挥平台未充分利用电子地图及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导致环境应急处置工作中对环境要素、气象条件、污染源排放及其他影响因子相关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较低,由于基础数据的不足,无法进行各种应急预案的评估与科学选择以实现及时、科学的指挥与决策。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各级政府或环境管理部门平时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发生污染事故时通过应急征调满足足量、快速的物资供给;如何高效配置各种应急物资,实现集约化的运用,减少物资的无效浪费成为各级政府与环境管理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应急监测、应急处置工作中所需的各项物资主要由环境保护局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进行配置,仪器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基本上由本单位人员或销售方进行,受限于维护及检测条件,很多时候无法做到对仪器全面、系统的维护。由于多数应急物资使用有严格的保质期,在环境应急事件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条件下,大量的应急物资可能面临过期失效的情况,造成资源的浪费。
在物资的使用中,由于受限于现有的行政隶属关系,应急物资主要由本单位提供经费采购并在本单位内使用,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往往会造成物资不足现象。为应对发生应急污染事故时大量应急物资应用的需求,各级环境保护部门通过调查辖区可用应急物资存量,与相关企事业单位事先建立应急征购协议方式,协调市、区政府建立本级政府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的方式确保发生污染事故时的应急物资供应,较好地解决了编织袋、活性炭等一般应急物资的供给,但是对于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置专业器材的供给则仍无法满足。如何依托不断提升的社会技术力量,保障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应急监测与处置专业器材充足供应成为各级环保部门思考的一个问题。
当前,参与应急监测与应急处置工作的人员培训采用各级站人员自行组织学习、上级站组织集中理论培训或应急演练、各级站委托仪器供应商组织仪器使用技术培训等方式开展。由于各种培训均以短训班为主,应急处置专用训练设施及场地缺乏,现场模拟仿真度差,使得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重应用、轻基础;重处置、轻防护;重个人操作、轻团队配合;重现场处置、轻后期总结的现象;加之现有的应急处置培训无系统的教材,使得监测、监察人员对于应急处置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缺乏全面系统的掌握,应急处置的人员培训工作处于分散、零星的状态,造成应急处置训练工作的针对性、仿真性不足,在实际的应急监测、处置作业中仍会出现应对措施不及时、不到位的局面。
及时构建信息化监测体系,为污染事故的处置提供决策与评估依据,是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首要环节。无人机与无线视频监控设备的发展与普及,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如有条件,可加载应急监测装备)实现对污染物排放口及重点监控点位的持续监测与监控,通过无人机的大范围巡查实时监测污染范围、搜寻排污口、评估调水、分水成效。结合原有的监测机器人及人工监测装备,构建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控体系,实现监测、监控信息的实时沟通与分析。
环境污染事故类别多样,应对有时限性要求,处置十分复杂,这对指挥决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近十几年环境管理工作基础数据的积累及环境应急处置工作的实践历练,各地、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已具备条件建立环境应急工作数据库与指挥平台系统。通过指挥平台系统的建立,科学判断环境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害、评估各种措施效果、检索各种化学品的危害及防护手段,为应急措施的采用、人员防护与救助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实现及时、科学的决策。
鉴于环境应急监测与应急处置专用装备及物资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要求,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维护与管理是高效运用的有效方式。当前,福建省已有多家仪器销售企业具备了开展应急防护、监测与处置装备的系统维护能力,并面向市场提供相应的服务,各级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部门可以利用即将进行的垂直管理的契机,通过整改打包招标的方式,委托社会力量进行环境应急装备的系统维护工作,确保设备随时处于良好状态。
对于应急处置工作中需要大量使用的应急物资,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可以依据本辖区主要风险源的类型与数量,确定各种物资的最低储备量,储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环境保护部门与风险源企业存储一部分,作为发生污染事故时的第一批物资投入使用;二是以地区为单位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可以依托当地的应急物资销售、生产企业,通过资金补助、在线监控的方式,在企业建立最低的库存储备制度,这样无需大量投入资金用于采购应急物资,并确保需要时可以及时投入使用。
基地化的系统培训是应急工作人员系统掌握环境应急监测与应急处置技能的有效手段,是改变目前环境应急监测与处置培训工作零星化的有效措施。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角度出发,可以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牵头,与辖区的大型化工及重点环境污染事故防患企业相配合,由政府出资、利用企业现有的场地资源,共同构建应急处置培训基地,通过实地化的培训,实战化的政企配合,共同形成常态化的培训与演练机制,有效地提升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
由于环境污染事故类型的多样性、处置的复杂性,完全依靠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乃至政府可能无法全面、及时应对大型的污染事故,引入社会技术力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引入社会化服务的同时,如何加强技术指导与资金使用监督,是各级政府与环境行政管理部门今后工作的一项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