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服务》记者丨何瑒
汪群龙:课堂内外为行业发力
《家庭服务》记者丨何瑒
汪群龙
浙江树人大学家政与养老产业学院教师
浙江树人大学家政专业成立于1994年,现有“社区与家政管理”“社区与养老机构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本专科在校生440余人。汪群龙是这所学校家政与养老产业学院的一名教师,也是树人大学家政专业2004级的毕业生。
那年毕业的32名毕业生中,只有他和一位同学留在了家政行业。“当时,让刚毕业的我们去从事实际操作,当家庭服务员肯定是不可能的;而要成为管家型的保姆,去帮助雇主理财、安排家庭教育等,我们也缺少足够的经验,雇主更加不会放手让我们去做。”因为这样不上不下的处境,汪群龙最终选择了“放手一搏”,与一位从广告公司里出来的同学合作办起了家政公司,后来他又攻读了社会学(家政学方向)研究生。
时间来到2016年,汪群龙已经从家政一线走上了母校的讲台。
一年来,他把教学工作放到首位,为本专科学生教授现代家政学、服务流程标准化与质量控制、家政服务模块实训三门课程,指导毕业生撰写家政企业管理、养老产业运营方面的论文。能为家庭服务行业输送一批新生力量,让汪群龙深深感觉到这份工作的价值所在。
除日常教学工作以外,汪群龙还有更大的挑战。家政企业的工作经历让他懂得,学生需要储备的知识不能仅仅来源于课本。他走出学校深入家政产业一线,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思考解决方案。“家政和养老领域得到了政府部门、市场以及学校的共同关注,只有三者之间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加强人才培养,促进行业发展,政府也能充分体现公共管理职能。所以我们学校和产业的对接非常广泛。”汪群龙告诉记者。
汪群龙参与的省部级科研项目预立项《“互联网+”背景下浙江省推进居家养老与家政产业发展的创新途径研究》,研究了新形势下传统养老模式的转变和提升。他还参与了浙江省民政厅科研项目《基于城市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偏好的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建设》。
在调研中汪群龙发现,利用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常态,“互联网家政也一样。过去通过电话联系、熟人介绍以及靠品牌来获得客户订单,开始逐渐转变为在手机上接受订单。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时间,让消费者的习惯发生改变。”
2016年,汪群龙代表学校参加了多次会议,包括在韩国大田举行的第23届国家家政学联合会会议、中国和澳大利亚共同主办的“中澳智慧健康与养老产业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第二届现代家政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
通过参加会议,汪群龙有了更多的思考。
第一,要推进行业发展,一定要注重内涵,也就是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政策要围绕根本点进一步提升扶持的力度和精准性。
第二,学校组织的调研和行业召开的会议等要切入要点,了解市场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多种经营方式。无论是搭上互联网的翅膀,还是“人工智能”,都要求企业首先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