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关于诗歌,关于诗人

2016-07-21 11:03范晓波
星火 2016年5期
关键词:音乐性篇幅诗句

范晓波

偏见:关于诗歌,关于诗人

范晓波

我偏爱离小说的篇幅特别远的诗歌。

我偏爱离散文的节奏特别远的诗歌。

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肯定是承担了小说和散文不宜承担的使命。在小说的情节不便施展,散文的铺陈缺少空间的地方,诗歌的价值会加倍地凸显。

长诗也有杰作,散文诗也曾流行,不过,在我的偏爱中,篇幅精短,有朗诵的语感,易于背诵和传颂的小东西仍然是诗歌中的尤物。

诗歌,毕竟是诗与歌通婚之后的产物。

我偏爱离诗歌的标配比较远的诗歌。

太像诗歌的诗歌,也容易令人生疑。

那些在经典诗歌的肉身取下几个细胞进行克隆繁殖的写作,像一种还没出生就已经发生的死亡。

那些过度迷信个人的开创性,把诗学概念看得比诗意表达更重要的诗歌写作,也是一种还没出生就注定要发生的死亡。

与此同时,太注重诗句的音乐性,结果被韵律套上枷锁的诗歌;或者太不注重诗句的音乐性,最终迷失于意象的丛林的诗歌,在本质上离诗歌也都是远的。

不断读到那样的诗歌,总体看上去很美,每一个句子都极像诗句,读完以后,却记不住一句话,心底也搅不起一丝波纹。

有时读完一个诗人的整本诗集,也找不出一个像闪电一样直觉而耀眼的句子。

日常视野中,让我们眼前一亮(或者说一暗)的,往往是诗人的风度而非诗歌。

自大、夸饰、放浪……

似乎,诗人的美德只是放弃分寸感,唾弃克制力。

见多了太像诗人的诗人后,我特别敬重乐于以平常心示人的诗人,谦逊、善良、专情、害羞,我愿意把这样的人想象成好诗的桃花源。

那种能穿透人心与岁月的才华,也许正隐居在这样的诗人体内。

2016年6月29日

猜你喜欢
音乐性篇幅诗句
Britain's“Shark House”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每一个人的努力, 都不会被辜负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的赏析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的赏析
贴近大众·从古典诗词形式美中吸取营养
寄小读者的信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