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小组“政纯办”是“政治纯形式办公室”的简称,成员包括洪浩、肖昱、宋冬、刘建华、冷林。组建于2005年的“政纯办”以集体创作的方式进行工作,在集体讨论、行动、生产的过程中,形成并确立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成立十周年之际,“政纯办”在泰康空间推出了名为“政纯会”的最新项目,在四十余天的展期中,以“吃喝玩乐”等形式向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会务服务。
正在举办“政纯会政纯办十周年”的泰康空间被大片的蓝色所覆盖。事实上,自2005年“政纯办”在北京公社举办的第一次展览《只有一面墙》以来,蓝色便成为了这个艺术小组的代表色。“政纯蓝”的由来颇为偶然,它源自五位艺术家合照背景中的一片湖水。深邃的蓝色使人身心放松,引发无限想象,具有一种不受限制的开阔性。自由开放的色彩基调准确地象征了“政纯办”的表达方式及态度。
在一层空间入口处迎面一道墙壁的背后,是一张五角形的餐桌。开幕当日,桌面上摆放着可供观者随意取食的火锅餐品。一层空间的另一侧则摆放着一张“政纯办”自制的乒乓球桌。球桌由四张小桌拼凑而成。球桌一端的自动发球机可通过程序调节设定发球的速率。打在墙面上的投影中播放着卡拉OK的视频,伫立在墙边的话筒可供观者如同置身KTV中那般放声一歌。在对面一间隐秘的小屋内,循环播放着歌曲《政纯颂》。整个一层空间显然成为一个“吃喝玩乐”的公共现场。
由扶梯上至二层空间,可见镶嵌在转弯处墙壁上的一个快递包裹。迎面则是五台足疗装置。五把座椅前依次放置着五台谱架,谱架上摆放着印着蓝字的小册子,仿佛会议中常见的章程纲领。据说,这象征性地还原了“政纯办”五位艺术家边做足疗边讨论问题时的场景。在座椅背后的墙面上张贴着“政纯办”自组建以来的各种行为、展览等活动的照片。透过这些影像资料,观者可以大致了解五位艺术家十年来以小组形式进行的一系列实践。
此外,二层空间亦集中展示了“政纯办”十年来设计的一些日常物及纪念品。在展示柜中,墨镜、手表、印章、钢笔……大多一式五份陈列其中,它们均被深浅不一的蓝色所点缀,仿佛烙印一般时刻提醒着观者这些物品所从属的“单位”。而悬挂在墙上的一张人物证件照正是“政纯办”五位成员样貌混合后的产物。
不难发现,整个展览显现出一种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正如“政纯办”所形容的那样:“一个曾经回荡在世界上空的共产主义幽灵飞走了,而留下了一个永远抹不去的形式。政纯会则在一个变化了的时空和充满惯性的日常情境中,重新将这个形式发扬光大。”“政纯办”的五位艺术家均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集体主义观念在这些艺术家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时至今日,这种影响依旧存在,并演变为一种心理层面上的需要。政纯办的成员通过“在一起”的结合形式以及“吃喝玩乐”的物质内容,将个体的边界扩展到整个集体实践的表皮和社会想象的无限空间之中,并通过展览、项目、集体活动、宣言写作等具体的形式化路径,完成了一种清除了历史内容和意识形态强制性的、纯粹的情感动员。
与此同时,“政纯办”自组建之初即具有一种反商业性意味。十年间,他们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实践始终与商业性保持着审慎的距离。这种方式不仅是对当下艺术行业普遍现象的反其道而行之,似乎亦透露出成员们在某种层面上对那个逝去的时代精神的缅怀。
在具体实践中,“政纯办”将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等等纯形式化,将思考、讨论、足迹、享乐和思想等作为一种形式,以此构筑“政治纯形式”的概念。“政纯办”的实践范围面向世界,其足迹遍及工厂、农村、学校、革命圣地、名胜、工作室、画廊、博物馆、运动场、车站、码头、机场、酒店、餐馆、酒吧、茶舍、澡堂、娱乐场所、商场和地摊……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政纯办”是“一具仅仅在美学维度上同泛政治化时代保持着想像性关联的形式空壳,以及一次在政治的纯粹形式化和形式的政治性想像中汇聚在日常生活表面的主体集结我、你、你们,在这个汇聚的过程中成为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并没有被集体所淹没,而是借由集体获得了更为宽广的展示空间。(撰文:Vivian 图片提供:泰康空间摄影李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