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世海
关键词:职能转变 监管 创新
为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即墨市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先手棋”,坚持在放权上求实效,在监管上求创新,在服务上求提升,不断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效推进了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廉政建设,有力支撑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在“放”上下功夫,实现权力“退”一步
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让政府的归政府、社会的归社会。为此,即墨市紧紧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核心,扎实推进行政审批权力精简下放,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最大限度为企业发展松绑、为经济发展助力。
一是依法务实编制权责清单。根据上级部署,按照“权力法定、权责一致、务实管用”的原则,对行政审批、权力、责任事项进行“大摸底”和“大清理”,并以清单形式列明政府部门的行政权责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等,为推进简政放权理清底子、夯实基础。2015年以来,在公布的即墨市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中,共计保留30个部门的261项行政许可事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6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一律清零,精简率达到23.8% ;保留行政权力事项3095项,列出主要职责240项、具体责任事项981项,明确职责边界125条,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348项,梳理公共服务事项106项,精简规范率达51.8%。通过编制公开行政权力清单,为政府权力套上“紧箍咒”,让公权界限更加清晰,权力运行更加规范,管理权、审批权、监督权等更加合理科学。
二是精准高效推进权力下放。为推动基层政府、重点功能区更有力有效、就近就便进行经济社会管理,在充分考虑基层单位承接能力和确保下放事项含金量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能放全放、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主动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权限内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含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等103项急需管用、含金量高的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委托给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新城、青岛蓝谷等符合条件的功能区、镇街实施,充分释放其活力。另外,扎实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采取在市直部门管理权限下放建议目录的基础上,由试点镇“点菜”的方式因地制宜下放87项权力事项,确保下放事项的有效承接和实施,不断增强试点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是系统全面规范涉审批中介。为促进中介服务全面提效、提速、提质,2015年以来,即墨市以提升中介机构社会公信力为核心,以简化服务程序、规范服务收费、提高服务效能为重点,先后出台了《即墨市中介机构信用等级评价办法(试行)》《即墨市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等3个规范性文件,从涉审批中介机构信用等级评价、管理主体、规范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严格明确,切实促进中介机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同时,按照清单式管理思维,面向社会公布市直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清单,保留中介服务收费事项87项、不具强制性事项37项,杜绝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存在的收费乱、收费多、收费重等问题。
在“管”上动真格,实现监管“进”一步
放权不是自由落体,也不是放任不管。对政府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但“法定职责必须为”。为既保障放掉该放的权,又管住、管好该管的事,即墨市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组织领导,成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事中事后监管改革组,坚持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齐推进、相协调,以监管新举措引导监管“新强态”,促进市场和社会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
一是监管事项清单化,主体责任更明了。在省内率先推行监管事项清单制度,将全市各部门面向市场主体实施的480余项监管事项进行梳理汇总,按照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将监管部门、监管内容、生产经营和产品(服务)质量标准、监管措施和监管依据等逐项列入监管事项清单,并将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清单方式进一步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监管过度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二是监管手段多样化,监管角度更纵深。广泛运用“双随机”、“黑名单”、“网格化监管”等手段,把政府部门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转移到事后监管上来,努力为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创业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015年,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率先应用抽查监管机制,完成食品定性定量抽检2780批次、快检4.4万批次,药品抽检127批次,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建立了严重违法失信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通过及时公开并切实落实制约措施,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依托青岛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平台,建立市、部门、镇、村庄四级网格责任体系,完善各级监管部门和责任人信息6000余项,建立实名制监管台账企业4923家,设立实名制公示牌510家,实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缝隙”。
三是监管方式数字化,监管体系更完善。依托“互联网+监管”方式,通过“智能化”和“精细化”监管,实现政府管理效能的提升和企业运行成本的降低。目前,在建设领域建成了首个县级市建设管理智能化平台,通过工地远程可视化系统、质安监移动执法系统等智慧手段,实现对施工工地、现场履职的实时全程监控;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建立追溯体系,2015年已将19家食品生产企业、5家一级食品供应商、108家餐饮单位纳入食品追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智能食安”系统,实现对监管对象动态状况的即时掌握,延长了监管触角,提高了执法效率。
四是监管机制一体化,基层执法更高效。全面推开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基层执法能力“强身”,将城管局、国土局等执法力量整合下沉到基层,实现执法方式由单一式检查向综合监管转变,切实发挥职能叠加、专业互补的优势,形成“一次出动、全面体检”的检查模式,切实提升执法效能。
在“服”上出实招,实现服务“跨”一步
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落脚点落实到优化服务、提升效率上,着力在集聚服务事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方面下功夫,推进线上线下齐发力,积极打造政务服务“新名片”。
一是晒出服务清单,让政务更透明。编制公开《即墨市市级服务事项清单》,将各部门、单位面向社会提供的就业、教育、医疗、保险、文化、住房等351项具体服务事项,采取“一单式”管理的方式,实行统一登记、统一标准化、统一网上公开,方便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同时,在标准化基础上,依托网上办事大厅,与审批事项目录形成良性互补,共同助推新型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二是优化审批流程,促审批再提速。出台《关于推行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服务流程闭合运行机制的意见》,通过整合流程、一门受理、联审联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等方式,清除审批和服务链条中的各种障碍,改变了过去企业办事“跑东跑西”、部门审批“各自为政”的局面,推进了行政审批提速增效。流程优化调整后,工业项目审批时限缩短到37个工作日,房屋建筑和市政管线项目审批时限缩短到40个工作日。大胆推行建设项目模拟审批机制,有效解决建设项目审批时间过长问题,促进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快落地、早开工。
三是依托“互联网+”思维,使服务更精准。紧抓网络服务这一发展趋势,着眼于“互联网+”新型互联网思维,主动适应服务对象需求,积极打造“互联网+行政审批”、“互联网+医疗服务”等服务模式,提升精准服务。在卫生保障领域,大力强化信息支撑,完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专业平台,搭建远程会诊和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建成岛城首个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并依托市、镇、村三级医联体及村庄网格诊疗联络员体系,实现了区域内患者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跨医疗机构共享。
简政放权没有完成时,下一步,即墨市将针对事中事后监管、全市便民服务体系等方面,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和群众获得感。一是探索推行政府部门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制度,将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和具体科室、人员,消除监管空隙,实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二是探索在重点行业内建立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制度,实行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对信用良好类、违法失信类、严重违法失信类市场主体,分别施以不同监管措施,切实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三是构建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依托网上办事大厅,将镇级服务事项与市级服务事项相结合,全面铺开村民代办、陪办服务,在全市构建起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