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伟 徐博闻
【摘要】成功高效的交流依赖于准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交流中的言语因素和非言语因素。而非言语交际行为在交流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略,降低交流的效率。本文通过分析和归纳各种非言语因素在交流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功能和作用,展示出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为读者指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非言语因素 沟通交流
一、引言
普遍认为,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进行的交流活动,由语言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和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这两大部分构成。言语交际就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想法并告知对方的一种交流方式。非语言交际是指在交流中所使用的身体接触、目光交流、肢体动作和空间距离等非语言因素的交流活动。交际学家A·梅拉(A·Mehrabin)的研究表明:“我们交际内容的93%是非言语的。”R·伯德惠斯泰尔(R·Birdwhistell)则认为:“我们的言语行为总和加在一起不过是每天10至11分钟。”由此可见,非语言因素在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非语言因素的特点
1.无规则性。不像语言系统拥有规定的语法系统那样有据可循,非言语交际没有固定的结构框架,不受特定规则的约束。但非语言交际往往受不同情况下特定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的影响。
2.可变性。可变性是指通常非言语因素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文化含义,相同的动作在不同的文化中会代表不同的意思。例如,用食指在脖子上做划横线的手势在中国表示“自杀”,而在俄罗斯则表示“吃饱了”的意思,中国人习惯用手拍肚子或者胃部来表示吃饱的含义。
3.持续性。语言交际在讲话的时候进行,在停止说话的时候中断,它是非连续性的;非言语交际是连续不断的,它贯穿在整个交际过程中。
三、 非言语因素的表现形式
1.体态语。体态语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势,如点头、握手、微笑等)和基本人体各个动作。
(1)面部表情。无论是哪一种交流形式,无论在哪一种文化背景下,面部表情都在交流中占据重要的作用。人类不同的表情往往带有不同的含义。
(2)眼神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一个人的眼神往往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人类高度发达的语言系统通常情况下会处于某种特殊目的而掩盖事实,但眼神一般会变现出来。
(3)手势语。手指、手掌和手臂的相互配合可以变换出多种姿态,传达丰富的非语言含义。
(4)交流距离。在谈话中保持不同的距离往往也会传达不同的意思。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者在保持谈话距离方面往往有不同的习惯。人们对保持体距的不同习惯也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5)身体接触。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人往往在谈话时是否身体接触(拉手、抱肩、亲吻脸颊或拥抱等)有着不同的习惯。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如俄罗斯、阿拉伯和法国等,同性之间也可以相互拥抱、牵手、甚至亲吻脸颊;而在英美国家,同性之间往往不会存在过度亲密的身体接触,因为这会被认为是同性恋者。但是,在欧美国家异性之间则可以有亲密的身体接触。而在中国,人们之间交流还是习惯于握手,很少进行身体接触。
2.副语言。副语言也称是辅助语言,它包括发声系统的各个要素:音质、音符、音调、音色等。它可以以沉默、话轮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音量、音高、语速)的形式来体现。
沉默属于副语言的范畴,不同文化之间对沉默的理解和使用时不相同的。在东西方文化中对沉默的理解各不相同。中国人对沉默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既可以表示默默的认可,也可以表示无言的反抗;即可以表示自动默认,也可以表示保留意见。而在西方国家,沉默一般具有消极否定的含义,他们认为沉默是对他们的不尊重,连直接否定的回家都要比沉默要有礼貌。
3.客体语。客体语指的是与人体有关的相貌、服饰、饰品、气味等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传递信息功能的物品。一个人的穿着服饰和字体书法等,可以代表这个人的文化修养和个人性格,往往会留给别人深刻的印象,在之后的交流中起着总要的作用。
4.环境语言。环境并不是指影响人类居住生活的地理环境,而是指文化自己所创造的语言心理或生理的语言环境。时间、空间、颜色、样式等因素都包括在环境语言的范畴中。
四、非言语交际的作用
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准确使用和理解非言语交际,可以大大提高交流效率。反之,则会造成交流障碍,出现误解情况。非语言交际的过程也是学习其他优秀文化、传播本国文化的过程,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促进交流,增进友谊。
五、提高非言语交际能力
提高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阅读有关国家民族风情的书籍、观看相关电影等。但是,在我们日常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着一颗包容的心,尊重他国的民族风情,这样才能提高交流的效率和我们的交流能力。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非言语交际因素的分析,展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旨在引起读者非言语因素读者的重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俊凌.非言语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0,(36):169.
[2]王允.跨文化交际与非言语准则[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 (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