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的一些思考

2016-07-18 18:06李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李茜

摘 要 本文以河南济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和做法为研究案例,着重分析其功能定位和推广实施,并得出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发展体系的三点启示,以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发展。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均等化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高度,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十八大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的战略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如何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

2015年初,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4月,中宣部等四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见》;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前不久,中宣部等四部委又印发了《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方案》。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传达了中央加快文化建设的坚定决心,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河南省在2014年选取四个省辖市作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单位开展了试点工作。济源市作为试点单位之一,随后也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8个试点城市之一。两年来,济源在全市全面开展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着力以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

1济源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和主要做法

2014年以来,济源市积极行动,认真组织,整合完善,逐步实施,截至目前,已建成312个村(居、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占全市村(居、社区)总数的59%。为全面完成村(居、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济源市坚持文化强市,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设立群众文化扶持基金,把文化惠民工程列入市政府每年要为全市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持续推进。济源市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发改委、财政局、文广新局等为20多个单位为成员单位的济源市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办也成立了由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的村(居、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与市政府签定目标责任书,将村(居、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重点工作。组织人员先后到江苏、浙江、福建、四川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出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建设工作台帐全面推进。

(2)分阶段有序推进。2014年,济源市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玉泉街道陆家岭居委会、大峪镇寺郎腰村等7个特色村(居、社区),先行先试、打造试点,为其他村(居、社区)的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拓展思路,提供参考,发挥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先期打造出了7个高标准的村(居、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2014年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8个,2015年建成152个,在坚持标准完成规定要求的同时,积极创新、注重特色,突出“一地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力争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造成各具特色、互为补充且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3)完善保障体系。采取了“上级财政拨一点、乡镇财政补一点、村里出一点、群众筹一点、能人志士捐一点”等办法,确保了村(居、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活动开展。市财政按照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情况和文化活动开展情况,通过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资金拨付,乡镇财政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经费列入专项预算,同时整合各级各部门扶贫开发、乡村建设、文化体育、科技教育等有关资金,集中投入到村(居、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济源市级财政以11%的年均增幅逐年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引导镇级财政不断加大对村级文化中心建设的经费投入,如思礼镇投入100多万元建成卢仝文化展馆,邵原镇投入200多万元建成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截止目前,全市共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如金利公司连续5年冠名赞助全市群众戏曲大赛,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促进了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共生。建立月汇报、季督导制度,由市督查局和文广新局联合督查,定期通报全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全市大目标考核,推动工作开展。

(4)结合城乡建设统筹推进。按照“整合资源、盘活存量、综合利用”的工作思路,济源市突出“四个结合”,高标准推进基层服务中心建设:一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资源整合、场地设施整合,既挖掘了美丽乡村的内涵,又提升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水平。二是与区域特色文化相结合,如结合王屋镇浓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建成了集回顾、展示、交流、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的的五里桥农耕文化展示馆。三是与村(居、社区)集体经济实力相结合,在偏僻山区、人员分散的村落建有功能全、面积小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人口较为集中、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落建设高标准、较大型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如在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克井镇柿槟村,投入大量资金建起了功能齐全的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卫生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并统一整合到柿槟村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之中。四是与周边经济、文化、自然资源相结合,如克井村标准的文化大礼堂、留庄社区的红色文化展厅、轵城镇以盘谷砚艺为龙头的“砚苑”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等,都体现了区域经济、文化、自然资源的优势。

2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效果初显

通过开展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济源市完善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各种惠民资源聚集搭建了平台,补齐了短板,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1)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舞台。根据群众的不同喜好,在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了篮球场、农家书屋、活动广场、棋牌室等可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的各种场所,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并进而改变以往没事打麻将、扯闲话的陋习。同时,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成立红白理事会,转变村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

(2)为传播知识提供了讲台。以方便百姓生活为主题,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各类文化讲堂、文化骨干业务培训、果林技术培训等各类行业专题讲座和培训,使村民掌握知识、提升品位、陶冶情操。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来,全市共培训出600多位农村文化骨干,解决50多户家庭矛盾,使200多户家庭脱贫致富。

(3)为城乡文化交流提供了阵地。组织文化、宣传、卫生、科技等部门发挥资源优势,定期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送演出、送讲座、送展览、送培训,推动市区各类资源服务向农村流转。如市戏剧艺术发展中心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每年演出222场;市电影公司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每年放映6312场;市图书馆开展图书漂流和送书下乡活动;市博物馆开展“民间鉴宝”活动等等。城乡文化交流日渐频繁,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为传承习俗搭建了平台。结合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即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激发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又传承了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如重阳期间克井镇柿槟村举办的孝老爱亲系列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六一”期间五龙口镇尚前村举办的“七岁启智开蒙”活动,教会小学生尊师重道,开启了小学新生的成长之路。

3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启示

通过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济源市有效整合了基层各类行政资源、设施资源,也对我们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产生了一些有益的启发。

(1)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必须依靠政府推动。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里明确提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更是明确了“县(市、区)人民政府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承担主体责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和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济源市在推进基层综合文化中心过程中,始终把握这一原则,市级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乡镇成立了由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与市政府签定目标责任书,使得各项工作有任务,有目标,有责任,有落实。

(2)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必须各部门协同推动。2014年3月,国家层面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2015年,河南省也成立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副省长等任副组长的省级协调领导小组。各级协调机制在统筹资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济源市在市级协调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发改委、财政局、文广新局等为20多个单位为成员单位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形成了通力合作、统筹推进的良好局面,保证了各项建设目标的如期完成。

(3)要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建出特色。河南省目前有4.7万个行政村、3800多个社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特色文化资源不同,因此在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济源市在建设过程中,结合王屋镇浓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建成了集回顾、展示、交流、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的的五里桥农耕文化展示馆,在克井村建成标准的文化大礼堂,在留庄社区建成红色文化展厅,在轵城镇建成以盘谷砚艺为龙头的“砚苑”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均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文化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 何义珠,李露芳.公民参与视角下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3(6):17-20.

[2] 李孝敏.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考[J].人文天下,2015(11):66-68.

[3] 戴言,汪仕龙.2012年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评估报告[J].文化艺术研究,2013(6):70-84.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如何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