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贞贞
自2009年以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社交媒体及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微课程深入教育教学中。教师把这一新生事物有效应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是一件极为美妙的事情,笔者就在高三艺术生地理辅差中的应用作了尝试。
1.高三艺术生地理辅差现状分析
大多高中艺术生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每天均安排相应的专业训练课程,导致文化学习的时间普遍较少,再加上对地理学科学习的不重视,很容易导致地理学习落后于别人。从高三上学期起,他们又要奔赴外地参加培训、专业考试。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生抓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往往距离高考不到三个月,对于这种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甚至对地理学科完全没有学习方法的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考试成绩成了许多一线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采用“板书+讲解+习题”三位一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辅差。这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和辅导大多是一对多,对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考虑得少,无法针对性地为学生制定辅导内容。同时以板书讲授为主,费时、费力、信息容量小,信息显示形式比较单调、呆板。一些学生对这种一成不变、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容易产生疲劳、效率低。
2.微课在艺术生地理辅差中的应用优势
主流观点认为:“微课一般指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视频、PPT等形式展现内容短小、主题集中的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围绕一个学习难题、一种学习方法、一个核心内容而展开,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其兴起给教师辅导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利用微课既减少了教师的辅导学生的次数,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微课在辅差应用时,相对传统方式具有教学内容精、教学时间短、学生自主性强的优势。
2.1教学内容精,应用于基础知识梳理,有助于学生精准查缺补漏。对于高中地理辅差中的基础知识关,教师应遵循微课教学内容精的特点,将各章节内容细化到每个知识点,将各个知识点的解析制作成微课,教师分专题编排整理制作完成后,上传到网络平台。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节假日等时间,按知识清单逐一过关,再配合典型题目训练,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拓展,自己消除知识盲点。
笔者在“大气的运动”专题中,将学生基础薄弱的内容整理后,制成10个微课视频。分别是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风的形成过程、三圈环流的形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与季风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在每个视频中先细化出两三个学习目标,如《大气的受热过程》视频中再细化出:(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3)大气的保温作用,整个视频用时7:52。知识清单越精准,学生越容易自查,而对此部分内容有疑问的学生就可以反复点击该视频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2.2教学时间短,应用于重难点内容的突破,有助于核心突破。在辅差过程中,一般要进行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例如大气水平运动——风的方向画法、判断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笔者通过“风的形成过程”微课的制作,介绍了风形成的原因、受到作用的三个力的特点、北半球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的画法及在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断,最后略作小结。一般情况下,教师对上述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反复讲解时间又不允许,这时候就可将上述内容制作成微课,因微课教学时间短,学生可以对相应内容根据需要自主学习、利用不同零碎时间反复学习,直至突破。
2.3学生自主性强,应用于方法指导,有助于学生各取所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平时的每周一两次的辅差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会压缩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等的指导。通常只介绍最主流的学生方式或教师认为最简便的学习方法,但是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一样,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肯定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所传授的学习方法不一定能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而在运用微课辅导时,这个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以地理读图方法辅导为例,地图千变万化,地理学科更是有“无图不成题”的说法,笔者将高中地理学习和考试中的需要掌握的图的类型进行分类处理,并开发出六大方向十类读图解读微课程系列,如统计图读图攻略、坐标系图读图、气候(气候要素)的影响因素读图攻略、漫画图的读图技巧、点状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攻略、等值线图等压面锋面气旋、景观图的读图技巧等。每个微课程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讲授不同的解析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学习这些微课程,更有助于其地图解读能力的提升。
3.微课制作的注意事项
3.1选题要有代表性。不是所有知识都能适用微课,选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与师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制作的微课才会有生命力。
3.2环节要有科学性。微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要简洁迅速,入题需紧扣本节待解决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和易混淆点等,环节安排应紧凑、合理、有效。
3.3内容要有实效性。在微课程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整理和加工,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将素材中最有效的地理信息提取出来并进行突出,如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将文字转化为视频和图片等。在有限时间内精练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夯实基础。
3.4语言要有针对性。教师讲课的语言应直观、具体、生动,富有逻辑。力求用最精练、最有针对性的语言展现教学内容,切忌出现似是而非、模糊的表达。讲解中,针对某些偏难的问题需要学生短暂思考的,可以给出温馨提示如“请按下暂停键”。
4.总结与反思
微课程理念是一种灵活新颖的教学理念,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知识的多元化发展而在我国新兴的事物。地理教师要不断拓展教学思路,将微课程理念用到日常辅差工作中,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解惑”的武器,培养学生的自我觅食能力。同时,推翻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丰富教学内容。通过网络的交流与互动,有助于教师自我专业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微课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