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梳理了哈族①人汉语典型句式习得近40年的研究成果,发现研究总体较为薄弱。内容上对句式的深层语义和语用挖掘不够,方法上多运用偏误分析,缺乏中介语理论的研究意识。
关键词:哈族 哈语 汉语 句式 习得
由于汉哈语言类型的差异,汉语句式的学习对哈萨克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句式方面的研究在哈族人汉语语法习得研究中所占比例最大,无论从研究成果的数量上看,还是从研究方法上比较,句式方面的研究超越了词类、句法成分等有关研究。我们尝试以目前CNKI中可查的期刊论文为主要对象,包括一些重要的专著,对哈族人汉语句式教学的相关研究做一梳理,以期能够从中把握研究的脉络。
一、“空缺”句式
“空缺”是语言学习的干扰之一,“主谓谓语句”、“把”字句、“是”字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和重动句都是哈语②中没有的句式,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
(一)主谓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是汉语的特有句型,其中S1和S2之间隐含着各种语义关系,而哈语都用格标记凸显出来,导致哈族人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成燕燕(2009)侧重哈族人学习主谓谓语句的偏误分析和对策研究,指出三大难点:1.难以把握主谓谓语句与一般主谓句的区别,在大小主语中误加“的”,在“定语”一节(成燕燕,2009)中也有讨论;2.回避主谓谓语句的使用;3.难以区分主谓谓语句与连动句。成燕燕(2009,2010)从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分层面探讨汉语主谓谓语句在哈语中的对应形式,成燕燕(2009:3)补充说明汉语主谓谓语结构的基本语用单位是语段,而哈语的基本语用单位是单句,且一般不与汉语的主谓谓语句对应,所以,她主张将主谓谓语句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有句式来研究。
(二)“把”字句
成燕燕(2006)通过对哈族学生的汉语“把”字句偏误语料的整理分析指出,讲清楚表层语法结构和深层语法意义、语义关系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把”字句非常关键,比如“他把图书馆的书撕破了”(表层主谓关系:他—撕;深层主谓关系:书—破了;深层动宾关系:撕—书)。这两个主谓关系之间还隐含着因果关系,即:因为他撕书,所以书破了。因此,“把”字句对动词和结果的要求都源于深层语义关系的限制。成燕燕(2009)在此基础上,对偏误类型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归纳。成燕燕(2010)系统地讨论了汉语“把”字句在哈语中的对应表达。
(三)“是”字句
王守桃(1992)从偏误分析的角度对新疆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是”字句常犯的错误进行了总结,主要有“是”“不”和“真、全、都”等副词共现时在句中的位置分布,“的”字结构在“是”字句中的位置以及和“是……的”的混用等问题。成燕燕(2009)又补充了几种偏误类型:对“是”字的语义特征理解不透彻;中高级阶段的学生难以正确使用“是”字句的长句结构,主要表现为不知道怎么安排“是”的位置。成燕燕(2010)、杨洪建(2011)分别讨论了汉语中“S是O”“S是V/A”和“是……的”三种典型的“是”字句在哈语中的对应形式,得出结论:汉语“是”字句一般与哈语的静词谓语句相对应。
(四)连动句
杨洪建(2008)根据汉语连动句前后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的不同语义关系进行了归纳分析,找出了不同语义类型的连动句在哈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指出汉哈语在连动句不同表达上的关键在于汉哈动词谓语典型的差异,即意合/形合的差异和语序的差异。成燕燕(2010)在“连动句”一章也有一致的说明。成燕燕(2009)具体分析了哈族人学习汉语连动句的偏误类型和教学对策,指出学生常常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用承接复句来表达汉语的连动句。
(五)兼语句
杨洪建(2009)、成燕燕(2010)都是从汉语兼语句的谓语出发,分别找出对应的哈语表达形式,指出汉语兼语句的内部语义关系十分复杂,即使兼语句和哈语的对应句结构要素相同,它们的深层语义结构也不尽一致,主要体现在哈语的VP1和VP2可以融合为一(词化表达法),而汉语兼语句却不可以。成燕燕等(2009)从偏误分析的角度,指出“使令”意义动词的选择、形似句式的混用是兼语句习得的主要问题。
(六)存现句
成燕燕(2008)重在从偏误入手分析教学对策,杨洪建(2012)重在分类对比,根据汉语存现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所表示的不同情状,将存现句归为了6类,分别为“是”字存现句、“有”字存现句、“V着”存现句、“V了”存现句、“V过”存现句、“V补”存现句,这6种存现句在哈语中可用名词谓语句或状主谓结构表达。两篇文章各有侧重,但都指出要注意区别“存在句和隐现句”“从和在”“有字句和是字句”。另外,成燕燕(2009,2010)又从偏误分析、教学对策和哈语中的对应表达做了更详实的阐述。
(七)重动句
杨洪建(2010)、成燕燕(2010)指出,汉语重动结构“(V+O)+(V+C)”来源于“V(得)OC”格式的消亡,详细地讨论了汉语重动结构的使用限制及在哈语中的对应形式——状述结构、宾状述结构或表达能动体意义的否定结构。
二、非“空缺”句式
被动句、双宾语句、比较句虽然是汉语和哈语共有的句式结构,但由于类型学差异,汉哈语在具体表达上仍有很多不同。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都面临着一个内译的过程,会尽可能地将目的语与自己的母语联系起来,所以这些不同极易造成母语的负迁移。因此,汉哈语共有的句式学起来并不比空缺句式简单。
(一)被动句
汉语被动句一般分为有标记和无标记两种,据有关统计,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约占80%(李珠,1989)。有学者将被动句分为三种,即“被”字句、意念被动句和标志可有可无的被动句(胡爱华,1995)。笔者认为,三分的必要性不大,不如二分简单明了。成燕燕(2008)以类型学的视角,对比汉语无标记被动句和哈语被动句在句法结构、语法标记和概念化方式上的差异。通过对比发现,哈语重标记,汉语重语序,这一规律反映了两种语言的概念化差异,哈语动词的概念化较复杂,因而被动句的表达方式较简单;汉语动词概念化比较简单,因而被动句的表达方式较复杂。此外,张定京(2009)还专门论述了汉语有标记的被动句(被字句)在哈语中的对应表达。成燕燕(2010)系统地将汉语有标记和无标记被动句在哈语中的表达形式进行了整理。成燕燕(2009)又从偏误语料中总结出哈族人学习被动句的几个难点:1.对无标记被动句的语义把握不准;2.什么时候必须用“被”字;3.“被”字后的施事什么时候出现;4.“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endprint
(二)双宾语句
努尔巴汗·卡列力汗(2010)、成燕燕(2010)根据汉语双宾语中动词的特点,将双宾语句分成了8类:“交”类、“教”类、“接”类、“欠”类、“询问”类、“借”类、“称呼”类和“放”类双宾语句,并分别找出了在哈语中的对应表达,又从语义、语用方面对比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语的对应形式。成燕燕(2009)从偏误语料中总结了哈族人学习汉语双宾句的难点:1.由于汉语和哈语宾语的不同,导致学生难以掌握汉语双宾语句的基本语义结构;2.容易将双宾语句和“把”字句、兼语句混淆。
(三)比较句
成燕燕(1990,2008,2009,2010)从对比分析、类型学、偏误分析等不同方法入手,讨论了汉语比较句和哈语的对应表达的句法、语义、语用层面的异同,发现汉语比较句具有隐性特点,比较项、比较点、甚至“比”字都可以不出现,而哈语与之不同,具有显性特点。成燕燕还总结了比较句学习中的几个难点,比如:1.“A有B(那么/这么)+C”中,学生常常忽略C的语义限制;2.“与其……还不如”“宁可……也”等这种含有选择意义的比较句。
三、研究不足及努力方向
总体来看,哈族人的汉语句式习得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研究内容涉及到了“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双宾语句、存现句、重动句、比较句、“是”字句等典型句式,虽然每一类研究成果的数量不多,但至少说明已有人注意到了该项研究的价值。另外,从研究方法看,除常见的翻译表达、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等方法之外,还开始重视从类型学和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深入研究。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1.对汉语典型句式的结构层面研究居多,但对结构深层语义和语用的挖掘不够;2.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中介语的研究,研究中虽然也有运用中介语理论的,但基本都是从偏误分析的角度分析学习者的语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将学习者的语言视作一种自然语言对其全貌加以描写研究,这样对中介语的本质和习得过程的认识很不利。哈族人汉语句式习得研究应重视对汉语习得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并且要深入挖掘每个句式结构的深层语义和语用限制。
注释:
①为行文简洁,本文中的“哈萨克族”均简称为“哈族”。
②为行文简洁,本文中的“哈萨克语”均简称为“哈语”。
参考文献:
[1]成燕燕.汉语和哈萨克语比较方式的异同——兼谈哈族同志学习汉语比较句的难点[J].语言与翻译,1990,(3).
[2]成燕燕.哈萨克族汉语“把字句”习得的偏误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6,(3).
[3]成燕燕.哈萨克族学生习得汉语存现句的偏误及对策[J].语言与翻译,2008,(4).
[4]成燕燕.汉语与哈萨克语比较句研究的类型学视角[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8,(4).
[5]成燕燕.汉语与哈萨克语被动句类型学比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6]成燕燕.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语语法教学难点释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成燕燕.汉语主谓谓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9,(3).
[8]成燕燕,杨洪建,努尔巴汗.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哈萨克语动词谓语句对比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9]胡爱华.汉语被动句的哈译[J].语言与翻译,1995,(2).
[10]李珠.意义被动句的使用范围[J].世界汉语教学,1989,(3).
[11]努尔巴汗·卡列力汗.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12]王守桃.给新疆少教民族学生讲授汉语“是”字句的几个问题[J].喀什师院学报,1992,(1).
[13]杨洪建.试论汉语连动句在哈萨克语中的表达[J].语言与翻译,2008,(2).
[14]杨洪建,蒋芳珍.汉语兼语句在哈萨克语中的对应表达[J].语言与翻译,2009,(2).
[15]杨洪建.汉语重动结构在哈萨克语中的表达[J].语言与翻译,2010,(2).
[16]杨洪建.汉语“是”字句在哈萨克语中的对应表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17]杨洪建.汉语存现句在哈萨克语中的表达[J].语言与翻译,2012,(1).
[18]张定京,陈不都热西提·亚库甫.突厥语文学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李晨溪 江苏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