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的水环境生态治理对策分析

2016-07-18 07:34马哲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安徽合肥233000
山西建筑 2016年6期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水环境

马哲(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3000)



城市河道的水环境生态治理对策分析

马哲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安徽合肥233000)

摘要:从河道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根据城市河道的治理原则,分析了当前城市河道治理的技术现状,并从整治规划、雨污分流处理、一体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水环境生态治理的相关对策,从而改善河道水质,促进城市水环境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

0 引言

城市河道是河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下,河道的很多功能也逐渐被人类活动所影响而逐渐削弱,甚至退化。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很多城市也对城市河道的治理给予了很大程度的重视,并尝试通过工程或水利的相关手段对河道进行治理,但从实际效果看,并不是投入越高,所产生的治理效果就越好。其原因在于,防汛一直以来都是河道治理的核心,而环境生态部分与之相比所占的费用相对较少,与此同时,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技术,也是治理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

1 河道水环境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城市在治理河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认识水平问题。

在我国很多城市中,虽然已经将生态理念运用到了河道治理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治理效果,但从总体上看,对河道治理的认识水平仍然普遍偏低,在治理时过于重视景观效果,而没有将生态体系的构建放在治理首位,导致河道修复中存在非常明显的人工痕迹[1]。虽然在短时间内的河道治理效果较好,但缺乏长远性。

2)建设目标问题。

建设河流生态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河道恢复原本的自然状态,让河道能够恢复原本的一些功能,提升其生态价值。在选择生态建设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其会对最终的建设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当前很多城市在进行河道生态建设的过程中,都没有制定出比较明确的目标,也没有从城市水源供给情况入手,确定相关的量化指标,从而导致建设效果欠佳。

3)河流水源问题。

2 城市河道的治理原则

河道治理过程中要满足以下原则:第一,尊重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因此,治理河道时需要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基础,运用生态手段进行治理,以恢复河道原本的生态系统。第二,多目标。在治理河道时,要充分考虑到河道的多方面功能,如给排水、抗洪排涝、生态景观、文化旅游等,构建多目标的治理体系[2]。第三,整体性。在修复河道生态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三维意识,河流的上游与下游、左岸与右岸、河面与河底,都需要进行系统考虑,构建起整体性的立体修复系统,打造和谐的河道生态空间。第四,系统实施。所谓系统实施,不仅指的是在治理过程中进行统一管理,还指的是在治理之后,也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对河道进行有计划的利用与保护,从而获得更好的环境效益。

3 河道治理的技术现状

在现阶段的河道治理工程中,主要运用的水环境修复方法有三种:

1)物理方法。

这种方式主要是将河道中的污染物清除,通过引水等方式,稀释河道污染浓度,从而改善水质。当前运用的主要修复技术如表1所示。

表1 河道环境修复的物理技术

2)化学方法。

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实现水体与污染物之间的快速分离。由于化学方法的修复速度非常快,所以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常常会运用这种方法,但化学物质从根本上讲对水体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所以,运用化学方法很可能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所以,相比于其他两种方法,化学方法只能够当作一种应急方式,不能经常使用。主要的修复技术包括絮凝沉淀、化学除藻、重金属固定等。

3)生物方法。

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在河道水体中加入微生物或水生植物的方式,来达到清除水体污染物的目的。由于生物方式不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而且不容易破坏生态,所以,这种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国内外运用的主要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搭配有针对性的手段,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主要的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强化、水生植物净化、生物膜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稳定塘净化等[3]。

4 水环境生态治理对策

针对当前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治理对策:

综上所述,小测验不仅可以作为PBL课堂的一种可以接受的考察形式,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学习成绩和提高课堂表现的一种简单方法。

1)做好整治规划。

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规划,便很难实现有针对性的建设,在对城市河道进行正式建设之前,必须制定出整治的规划方案。在编制过程中,首先要以大城市与绿水城市为基础,将构建生态城市作为河道整治的目标,并对上下游以及相关河流进行整体性规划[4]。其次,要将城市的特色与个性尽可能表现出来,在确保良好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城市的自然、社会、人文因素,打造个性化的城市河道。

2)综合整治河道。

首先要运用物理方式,对现有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并根据不同城市中的防洪标准,对河道的堤岸进行加固,确保河道的深度与宽度,实现河道正常的引水、排水、蓄水能力。其次,改变传统河道整治工程的建设模式,在确保整治效果的同时,突出工程的观赏性与艺术性特点,做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如在行洪河道中,可以构建起亲水绿化带,既能够起到防护河岸的作用,还有利于河道环境的改善。

3)雨污分流处理。

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城市排水也需要进行雨污分流,从根源上对城市中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首先要对现有的排水设施进行合理改造,解决当前排水能力差、布局混乱的问题,并实现雨水分流,避免城市污水直接流入河道[5]。其次,对城市工业一定要加强监管力度,杜绝工业污水排入河道。最后,建设处理能力强的污水处理厂,以满足日益增高的城市污水处理需求。

4)实施一体化管理。

当前,城市河道的管理部门有很多,存在职能交叉、管理界限不明确的问题,使得河道很难进行系统化管理。因此,需要构建起有针对性的管理机制,打破当前多部门管理的局面,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合并相关部门,与此同时,构建起长效机制,促进河道的良性发展。

5 治理效果

运用上述治理方法以后,河道水质情况会发生明显好转,在颜色与通透度等方面都有直观变化,图1,图2为某河道的治理前后效果对比。

图1 治理前

图2 治理后

6 结语

河道治理需要以生态理念为基础,以城市水资源的实际情况为依托,做好整治规划,进行综合性的治理,通过雨污分流,尽可能减少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直接进入河道,并构建起一体化的河道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改善河道水质,达到恢复河道水环境的治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轶伦,王延荣.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法探讨——以郑州市河道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为例[J].河南科学,2014(7):1320-1324.

[2]曹承进,陈振楼,黄民生,等.城市黑臭河道富营养化次生灾害形成机制及其控制对策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20.

[3]陈飞华,陈云兰.城市化地区河道生态治理探索与实践——以闸北区徐家宅河生态治理为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7):162-164.

[4]薛银民.新疆兵团农九师中小河道现状调查与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159-160.

[5]李雪松,孙博文.基于层次分析的城市水环境治理综合效益评价——以武汉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4):171-176.

On ecological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urban river channels

Ma Zhe
(Anhui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Hefei 233000,China)

Abstract:From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urban river channels,the paper analyzes its technical status of the urban river channe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principle of the urban river channel,and points out related policies from the treatment planning,rain sewage diversion,and integral management,so as to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of river channels,and enhanc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cities.

Key words:urban river channels,water environment,ecological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825(2016)06-0191-02

收稿日期:2015-12-11

作者简介:马哲(1987-),男,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水环境
发展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日能源与环境合作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加强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效果方法的探讨
赣州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浅探
关于藻类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利用分析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
实施天顶湖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必要性的分析
对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及其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