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战术基础配合分析

2016-07-18 07:26:22
关键词:中国队战术

王 静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第28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战术基础配合分析

王静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方法对第28届男篮亚锦赛半决赛中国队进攻与防守所用的战术进行数据分析,着重针对传切配合、关门配合、交换配合等技术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中国男篮在攻防战术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中国篮球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第28届亚锦赛;中国队;基础配合;战术

0引言

第28届男篮亚锦赛已经结束,中国队以九连胜的战绩取得了冠军,同时也拿到了亚洲唯一一张里约奥运会的入场券.篮球作为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的比赛项目,在对运动员的攻防能力进行分析时,需要先从战术体系出发,了解运动员在场上执行战术的表现.篮球战术体系结构的划分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个人战术行动、配合战术行动和整体战术行动.战术基础配合要求球员在场上利用不同的时机、不同的路线、不同的节奏,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创造机会,以达到攻守目的[1].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第28届亚锦赛半决赛中国队攻防战术基础配合中的运用情况.

1.2研究方法

通过观看第28届亚锦赛半决赛的录像,运用慢放、回放、暂停等形式多次观看比赛,记录中国队在篮球战术基础配合的运用次数和成功次数,同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前人对中国篮球攻防战术的分析情况,找出中国队在比赛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篮球防守战术基础配合的分类和运用分析

篮球防守战术基础配合是指比赛场上的两三名队员共同防守的配合,包括挤过、穿过、绕过、夹击、关门、补防、交换.表1是中国队防守战术基础配合形式的次数、所占比例、成功次数和成功率方面的统计和分析.

表1 中国队防守战术基础配合形式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中国队在4节的比赛中,运用防守战术基础配合次数是80次,其中有49次取得了战术的成功,成功率为61.3%.采取夹击的次数是16次,其中有11次取得了成功,是所有防守形式中成功率最高的,这说明中国队在比赛中,球员能够较为合理地抓住时机对进攻球员进行夹击,也反映了中国队在防守端的主动性和攻击性.关门配合11次,有5次取得成功,这说明中国队在关门配合的运用中对突破和内线球员能起到较好的制约作用[2].

补防和交换配合的次数分别为17和20,补防成功次数为11,交换成功次数为13,这说明在进行阵地战的防守中,中国队能发现空位或者掩护进攻中的队员,及时跟进补防和交换.挤过、绕过、穿过都是针对掩护配合采取的方法,其中挤过运用次数最多,为14次,绕过和穿过分别只有1次,虽然绕过和穿过运用次数不多,但中国队能够准确预判进攻球员的意图,选择合适的防守方法.

2.1.1夹击配合

由表2可以发现,第1、3、4节的夹击次数相同,在成功次数中,第1、3节的夹击成功次数为3次,第4节的夹击成功次数为5次,而第2节的夹击次数只有1次但没有成功.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队在第1、3、4节的夹击配合表现较好,第4节甚至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成功率,虽然第2节中国队在防守端有所放松,但总体来说中国队的夹击配合运用得比较熟练,能够迅速抢占有利位置,夹击果断,逼迫对手犯规或者失误.

表2 中国队夹击配合运用情况

夹击配合虽然不是主要防守形式,但从其最高的成功率可以看出,中国队在防守中能够抓住适当的时机,对持球过久或者运球至边角区域的进攻队员进行有效夹击.中国队在防守中所表现出来的紧逼和攻击性,给对手心理上的压力,在迫使对手失误的同时制造反击的机会[3].

2.1.2关门配合

通过表3发现,中国队在第1节的关门配合中表现很好,3次关门都取得了成功,而在第2、3节的比赛中运用很少,第4节虽然运用了7次,但成功次数只有2次.结合录像发现,伊朗队经常通过掩护配合进行突破,有时中国队不得不采用关门配合来阻止对手的进攻.关门失败的原因主要有:①进攻队员突破速度快,中国队员的移动脚步无法跟上,当进攻队员将要突破成功的时候,中国队员才被迫“关门”,既耽误时机,又增加球队的犯规次数;②队员体力消耗较大,给突破者造成一定的机会.

表3 中国队关门配合运用情况

2.1.3补防配合

通过表4可以发现,第1节的补防配合运用次数最多,有12次之多,在剩下的3节比赛中,第2、4节均有1次,第3节有3次;在成功次数中,补防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虽然第1节有着9次的成功次数,但在防守中出现的防守速度慢、容易被摆脱等问题还是不容小觑的.

表4 中国队补防配合运用情况

通过录像可以发现,中国队第1节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防守端.在比赛刚开始的防守中,中国队员积极主动,不管是在身体对抗还是在配合防守上,给对手造成心理上的防守压迫,虽然多次出现夹击外线队员而漏掉内线队员的现象,但易建联、周琦等内线能够依靠自身优势及时抢占有利位置,阻止对手进球.同时也说明内线球员的个人防守能力和防守意识突出,预判准确,补防的攻击性强.

2.1.4交换配合

由表5可以发现,交换配合是所有防守形式中运用次数最多的,全场20次,有13次取得了成功,成功率为65%;从表5的数据可以发现,前3节的交换防守质量都很高,虽然第2节伊朗队在进攻端有成效,但中国球员凭借良好的篮球意识,贴防对方攻击性较强的队员,频频制造对手的失误.通过录像发现第4节的伊朗队很少通过挡拆来组织进攻,更多的是单独进攻,中国队交换次数较少,成功率较低,更多的是运用关门来组织对手的进攻.由于前3节的积极防守导致第4节队员的体力有所下降,但中国队依靠队员之间的配合进行弥补.交换配合要求交换时,防守掩护者的队员要及时主动地发出换人信号,交换时要迅速、及时[4].出现交换配合后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再换防回来,避免出现不同位置上防守的不平衡.成功的表现主要在两个方面:①通过交换有效防守持球队员;②通过交换延误对手的进攻时机.

表5 中国队交换配合运用情况

2.1.5挤过、绕过、穿过

通过表6可以看出,挤过配合是这3种防守形式中运用次数最多的,全场共有14次,成功次数7次,成功率50%.绕过、穿过次数全场都有1次,但穿过取得了成功.表6说明挤过配合随着比赛的继续在逐渐减少,尤其在第4节,伊朗队在心态方面有所变动,进攻端有些急躁,中国队更多的是抓住机会进行高效率的快攻.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国队在防守时善于观察进攻队员的掩护意图,队员之间配合默契,注意抢占有利时机和位置,选择合适的防守方式进行跟防.

表6 中国队挤过、绕过、穿过配合运用情况

2.2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分类和运用分析

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是指两三名进攻队员之间以创造最佳的进攻机会为目的,运用合理的技术完成的配合.主要包括传切、突分、策应和掩护[5].

根据表7可知,中国队在半决赛中运用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总次数是84次,其中有55次达到了进攻战术意图,成功率为65.5%.传切和策应配合运用次数均较少,分别为6次和4次,掩护配合运用的次数最多,有49次,突分配合运用次数仅次于掩护配合,为25次.从总体数据可以发现,掩护和突分配合是运用次数最多的进攻形式,符合现代篮球比赛的技术特点;传切和策应相对较少,合起来只有10次.一方面说明中国队在面对区域联防或者人盯人防守时,能通过及时有效的掩护配合来打乱对方的防守,另一方面说明中国队能够跟上现代篮球攻防水平,不断提高基础配合的质量.

表7 中国队进攻配合运用情况

2.2.1 传切配合

从表8可以发现,传切配合在进攻形式中所占比例较小,第1、4节分别有1次,2、3节分别有2次,全场合起来有6次,成功率较高.一方面说明在面对伊朗队积极的防守中,中国队传统的战术难以运用;另一方面,双方频繁的身体接触,高强度的防守使得中国队难以拉开空间进行传切配合.

表8 中国队传切配合运用情况

2.2.2突分配合

表9可以发现,突分的成功率是最高的,4节突分表现比较均匀,而每节的成功次数也居高不下,每节的突分配合中只有1次失误.结合录像发现,中国队在突分中更多的是将球分到外线,以中远距离的跳投来结束进攻;这也说明中国队员之间配合默契,在突破分球中能准确找到空位球员,战术上的预定范围扩大,要求进攻配合的隐蔽性和准确性[6].

表9 中国队突分配合运用情况

2.2.3策应配合

根据表10可以看出,在第2、3节的比赛中运用平均,运用次数仅次于传切配合,成功率均为50%.这说明中国队在处理球权问题上没有做到合理,在第2节的进攻中有所放松,失误、运球过多等问题制约了中国队的进攻,在策应中不能让外线持球队员和内线球员形成默契配合,造成比分差距有所缩小[7].

表10 中国队策应配合运用情况

2.2.4掩护配合

根据表11可知,中国队更多的是采用果断、高效率的掩护来获得进攻机会,其中有一半多的掩护是对持球队员以“挡拆”的形式进行掩护的,较少的部分是无球队员间的掩护.录像显示,在面对伊朗队较强实力的内线时,中国队在进行掩护后需要掩护队员继续进攻,易建联或周琦在掩护后接球经常会受到伊朗队内线多名防守队员的夹击,进而分球给外线来制造进攻机会;除了掩护后分球给内线队员,内线队员掩护延缓防守的时机,为持球队员的突破创造条件[8].所以,中国队在进行掩护之后不管是突破内线制造犯规还是分球给外线,都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表11 中国队掩护配合运用情况

3结论

第28届亚锦赛的半决赛可以说是亚洲两支实力很强的队伍之间的较量.中国队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防守,积极主动,专注程度高,与队友的配合成功率较高,内、外线密切配合,尤其是内线,能够及时补防和协防[9].同时,在进攻端的胆大、敢突、敢投、敢拼,战术执行上的果断、及时,给伊朗队制造了很大的麻烦.体力方面有所加强且分配均衡,虽然在第4节有所下降,但中国队还是抓住机会进行了多次的快攻.种种优异的表现为中国队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不过,在处理关键球和进攻时会出现犹豫、运球过多等现象,需要在训练中多加练习;加强身体对抗练习,尤其是锋线和后卫的对抗.

参考文献

[1]许传洲.现代篮球攻防战术理论与运用分析[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2]康俊龙.第十六届世锦赛中国女篮同与赛队进攻基础配合运用的对比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3]杨永娃.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篮与对手进攻基础配合运用的对比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4]何百山.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和与赛队防守战术基础配合运用的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5]何百山,吴秀荣,李小艳.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和与赛队防守战术基础配合运用的比较研究[J].运动,2010(4):17-19.

[6]黄学良.29届奥运会、16届世锦赛中外男篮防守战术基础配合运用对比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7]董小龙.第29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国队和与赛队个人防守能力的对比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8]魏斌.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防守技战术运用研究[D]. 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9]王宜馨.影响篮板球拼抢的因素及其训练研究[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4):74-77.

Analysis on Basic Tactical Coordination of Chinese Men’s Team in the 28thFIBA Asia Championship

WANG J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Xinzheng 451150, China)

Abstract:With document research, observation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alyze the basic tactical coordination of Chinese team in the semi-final of 28thFIBA Men’s Asia Championship. Find some advantages and shortages exist in the Chinese men’s team, thus provide some evidences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asketball.

Key words:the 28thFIBA Men’s Asia Championship; Chinese team; basic coordination; tactics

收稿日期:2016-01-22

基金项目:河南省体育局重点项目(2014A105)

作者简介:王静(1982—)女,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讲师.

doi:10.3969/j.issn.1007-0834.2016.02.020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834(2016)02-0081-05

猜你喜欢
中国队战术
中国队获第64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等数学(2023年4期)2023-11-30 05:44:28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等数学(2022年8期)2022-10-24 02:06:56
犬用战术头盔
中国队获第62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等数学(2021年8期)2021-11-22 07:53:48
中国队获第61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等数学(2020年10期)2020-04-13 05:52:36
中间战术
中国队获第60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等数学(2019年8期)2019-01-13 11:31:06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中等数学(2018年8期)2018-11-10 05:07:20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骚乱强驱战术研究
警察技术(2014年1期)2014-02-27 15: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