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龙
(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 外科 广东 广州 510260)
糖化血红蛋白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及预后的影响
李文龙
(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 外科广东 广州510260)
【摘要】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4年10月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收治的160例伴有糖尿病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组(糖化血红蛋白≥6.4%)和B组(糖化血红蛋白<6.4%),各8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拆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B组术前准备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及拆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伴有糖尿病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会延长术前准备时间,术后并发症会增多,应将糖化血红蛋白≥6.4%作为高危指标,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髋部骨折;老年;糖尿病;预后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髋部骨折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步升高。临床研究报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与其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相关。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也是髋部骨折患者常见的基础疾病[1]。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对患者既往6~8周的血糖控制水平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许多大型的医疗机构通过临床试验认为糖化血红蛋白能够作为血糖浓度变化的监测金标准。本文通过对160例伴有糖尿病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2月至2014年10月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收治的160例伴有糖尿病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均经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髋部骨折,均有2型糖尿病病史。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组(糖化血红蛋白≥6.4%)和B组(糖化血红蛋白<6.4%),各80例。A组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为46~75岁;粗隆间骨折23例,股骨颈骨折57例;骨折到手术时间为2~36 d;复位内固定治疗31例,关节置换治疗49例;26例合并高血压,35例合并冠心病,22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B组中男31例,女49例;年龄为43~76岁;粗隆间骨折25例,股骨颈骨折55例;骨折到手术时间为2~33 d;复位内固定治疗30例,关节置换治疗50例;25例合并高血压,33例合并冠心病,20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方式、合并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资料收集测量并记录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确定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将临床资料收集完整并建立数据库。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 a的随访,观察并记录上述患者的住院时间、拆线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并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各项指标B组术前准备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及拆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s)
2.2预后情况A组共有4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尿路感染11例,胃肠综合征8例,肺部感染9例,电解质紊乱7例,心脑血管事件5例,褥疮3例),发生率为53.75%,B组共有2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尿路感染7例,胃肠综合征5例,肺部感染6例,电解质紊乱4例,心脑血管事件2例,褥疮3例),发生率为33.7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1 a的随访,A组患者病死率为6.25%(5/80),B组为5.00%(4/80),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是髋部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全身多器官受损,导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术前血糖一直是术者关心的问题。糖尿病会引起机体代谢紊乱,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术后切口愈合差,患者抵抗力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升高[2]。高艳虹等[3]报道,糖尿病患者蛋白质合成减少,胶原合成减少,机体对钙的吸收降低,影响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因而,合理控制血糖对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作用。
在血糖控制的具体标准上尚存在一定的争议。多数学者支持应将手术前的血糖水平保持在8.9 mmol/L以下,然而在创伤刺激、应激反应、药物及患者的饮食等要素的干扰下,患者的瞬时血糖水平会有较大的波动,影响患者真实的血糖情况。而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对患者既往6~8周的血糖控制水平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许多大型的医疗机构通过临床试验认为糖化血红蛋白能够作为血糖浓度变化监测的金标准[4]。糖化血红蛋白不受患者血糖水平漂移频率及幅度的干扰,稳定性较好,将其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5]。本研究中两组患者B组术前准备时间较A组短(P<0.05);两组术前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及拆线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6.4%的患者预后较差,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综上所述,在伴有糖尿病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会延长术前准备时间,术后并发症会增多,应将糖化血红蛋白≥6.4%作为高危指标,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李洪飞,李二虎,严锋合,等.金属植入物髓内外固定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围术期隐性失血量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8):7780-7785.
[2]李莉,陈念,柯柳,等.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0(35):5736-5740.
[3]高艳虹,徐锦霞,张江蓉,等.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与骨密度的关系[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2):143-145.
[4]吴学伦.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clerositn和Dkk1水平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4.
[5]程燕子,钟吉文,赵灵,等.危重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预后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4,35(14):2184-2186.
【中图分类号】R 683.3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6.040
(收稿日期: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