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彦,杨思俊,高冬花,温 萍,龙双梅,马海珊,李海燕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 675000)
·经验交流·
脑脊液细胞学常规检查在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王光彦,杨思俊,高冬花,温萍,龙双梅,马海珊,李海燕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675000)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常规检查在颅内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粟氏玻片离心法进行脑脊液细胞制片,经迈-格-吉(MGG)染色和镜检,按候氏分类法进行细胞分类与诊断。结果病毒性脑炎510例(占39.8%),化脓性脑膜炎460例(占35.9%),结核性脑膜炎250例(占19.6%),隐球菌性脑膜炎30例(占2.3%),脑寄生虫病20例(占1.6%),流行性脑膜炎l0例(占0.8%)。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常规检查是诊治颅内感染性疾病简便易行的方法,它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更具优越性,对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其他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脊液细胞学;病毒性脑炎
颅内感染性疾病具有起病急、症状凶险,易漏诊或误诊。如延误诊断和治疗,常致严重的后遗症和死亡,如能及时诊治,预后大多良好[1]。脑脊液细胞学(CSFC)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诊断颅内感染性疾病简便易行的方法;现将本院CSFC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资料来自本院临床各科室确诊的各种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CSFC检查资料,共1 280例,其中男750例,女530例,平均(32.8±5.9)岁。其中病毒性脑炎(病脑)510例(占39.8%),化脓性脑膜炎(以下简称化脑)460例(占35.9%),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250例(占19.6%),隐球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30例(占2.3%),脑寄生虫病20例(占1.6%),流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流脑)10例(占0.8%)。
1.2仪器与试剂粟氏FMU-5型CSF细胞玻片离心仪;瑞姬染液。
1.3方法采用粟氏玻片离心法进行脑脊液细胞制片,取新鲜脑脊液1 mL,放入沉淀管内,低速离心后晾干。经迈-格-吉(MCG)染色和镜检,按候氏分类法进行细胞分类与诊断[1],判断有核细胞数是否正常:<20个(40倍镜)为正常、20~<50个为轻度增多,50~200个为中度增多、>200个为重度增多。观察有无细菌、肿瘤细胞、其他病原体。分类100~200个有核细胞(100倍镜),计算出百分率。
2结果
颅内感染性疾病不同病期CSFC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颅内感染性疾病不同病期CSFC检查结果
3讨论
病脑急性期可呈短暂的中性粒细胞反应,但反应时间极短而不易见到,常在发病1~2 d被典型的淋巴细胞所代替,并易见激活淋巴细胞。无论治疗与否,大多迅速进入淋巴细胞或激活淋巴细胞反应期(通常在3 d以内)[2]。所以,中性粒细胞反应期不易被发现。化脑急性期也呈中性粒细胞反应,反应时间较长(通常在10 d以上)。本研究中20例发病3 d内CSFC检查,提示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77%~82%)。l周后分别复查CSF,均以淋巴细胞占优势。本研究中440例呈转化型淋巴及淋巴样细胞反应,提示病脑进入亚急性期。由于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的出现,所以认为本病与免疫反应有关[2-3]。随着治疗的有效和病情的好转,CSF中免疫活性细胞比例逐渐减少,粒细胞下降乃至消失,可呈单核细胞反应或淋巴、单核细胞比例趋向正常,提示疾病进入恢复期。本研究中50例CSFC检查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及转化淋巴细胞轻度增多,此时临床症状已明显好转。
化脑急性期CSFC呈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见核左移及退行性变。本研究中25例见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细胞外找到细菌,结合临床即可确诊。但中性粒细胞升高而未找到细菌者应与结脑中性粒细胞增多相鉴别。化脑急性期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一般比结脑高,而免疫活性细胞不如结脑多,经抗菌药物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迅速下降,而结脑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不如化脑,尽管持续抗结核治疗,仍有一定数量的中性粒细胞,而且持续时间长[4]。
本研究中,结脑急性期大部分呈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如有不规则的抗结核治疗可呈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但始终有一定比例的免疫活性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混合反应,这种特征对结脑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如抗结核治疗的有效随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消失,有核细胞数也随之降低。
隐脑CSFC与结脑相似,急性期呈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慢性期呈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而且常可找到隐球菌而得到病原学确诊。本组30例有20例初期呈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20例次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30例均找到隐球菌。墨汁染色28例为阳性。所以认为CSFC检查比墨汁染色更敏感。与侯熙德等[5]报道相似。
脑囊虫病发生时,寄生虫一旦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就形成一种抗原物质,刺激参与免疫反应的酸性细胞增生,导致持续的酸性细胞增多的CSFC异常。本研究中20例CT报告为脑囊虫病可能,CSFC检查酸性细胞增多约为有核细胞的10%,并可见吞噬细胞。
流脑急性期CSFC呈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见杆状核粒细胞,有时可找到双球菌,结合病史即可确诊。本研究中10例与化脑急性期CSFC特征相同。
综上所述,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化脑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而病脑已占据颅内感染的首位,病脑初期CSFC呈中性粒细胞反应,亚急性期多以转化淋巴细胞增多为主,恢复期以单核细胞增多或淋巴、单核细胞比例逐渐正常。而化脑急性期CSFC以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为主,伴有淋巴、单核细胞减少,以及浆细胞出现。流脑CSFC特征与此相同。结脑急性期与化脑截然不同。即有相当比例中性粒细胞的同时,伴有一定数量激活单核细胞,以及转化淋巴、浆细胞、小淋巴等多种混合细胞为特点。隐脑CSFC与结脑相似,但发现致病的隐球菌即可确诊。脑寄生虫病因抗原刺激嗜酸性细胞增多,结合临床对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目前,病脑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低,抗体出现较晚,故CSFC对病脑的早期诊断更具优越性,与文献报道一致[6-7]。而且对化脑、结脑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也有重要临床价值。
[1]钟庆祝,季柏林,林群.脑脊液常规细胞学检测在不同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0(23):2511-2512.
[2]何俊瑛,孔繁元,郭力.临床脑脊液细胞学诊断[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45.
[3]李蒙燕,秦琴保.病毒性脑(膜)炎中脑脊液细胞学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3):85-86.
[4]战玉喜,李建新.颅内感染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5):364-366.
[5]侯熙德,周善仁.临床脑脊液细胞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6:39-70.
[6]赵钢.脑脊液细胞学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2):73-76.
[7]姜建东,庄爱霞,聂红霞,等.脑脊液细胞学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4):6-8.
2016-01-12修回日期:2016-03-18)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2.062
B
1673-4130(2016)12-17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