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敏
(河北省沙河市册井学区东北街学校,河北 沙河 054100)
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几个因素
张淑敏
(河北省沙河市册井学区东北街学校,河北 沙河 054100)
摘 要:数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不可忽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训练,而思维训练力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当前,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因素制约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诸如教师的权威意识,教学节奏过快,小组讨论时缺失独立思考环节,现代教育技术的滥用等。本文对这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独立思考
数学学习,就是把数学知识结构,经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头脑里的数学认知结构,从实例、模型或已有经验中抽象概括,形成新的数学概念、公理方法,循序渐进地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几个数,做几道题,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认识数量关系,了解空间形式,用数学语言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抽象思维去开启科学之门。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然而,当下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无论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都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下,小学生往往把老师的话视为至理名言,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不敢有半点逾越。有些调皮的孩子在家里敢于和父母顶嘴,到课堂就变成了乖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特别是数学课堂,设疑、提问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几乎没有“怀疑”的习惯,几乎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使是一节精彩的公开课,下课前的场景也往往如出一辙。教师:“同学们,这节课的内容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学生则异口同声地回答:“听懂了,没问题了。”教师面带微笑,宣告这节课的圆满结束。学生没了“问题”,其实就表明这节课存在瑕疵:教师的权威因素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前,课堂上学生只会“学答”而不会“学问”,缺乏质疑精神,缺乏独立思考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
教学节奏过快,课堂缺少留白,不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一道题,回过身来就问“谁会做?请上讲台来示范一下”。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状态,短暂的几十秒后,一位成绩好的学生应声而起,兴冲冲地奔向讲台,顺利完成题目,该学生赢得了老师的赞许,可能还有其他同学的热烈掌声。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课堂上发生,表面看似乎没什么不妥,其实不然,深刻剖析该场景,你就会发现:当这位优秀学生冲向讲台时,一下子打断了其他学生的独立思考。他们有的刚读完题目;有的正在积极思考,正值“山重水复疑无路”;有的已“柳暗花明”,只差豁然开朗了。恰在这节骨眼上,那位优秀生打破了教室的沉寂,同时也打断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过程。他们一下子放松了紧张的神经,大都变成了旁观者。这是因为教学节奏过快,教师舍不得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当大部分学生还在积极思考时,就不能急着让反应快的学生先来示范。最好的做法有两种:一是放慢教学节奏,再等几十秒的时间,等到大部分学生对解答题目胸有成竹时,才允许学生演示;二是抓住这一最佳启发时机,花上几十秒的时间进行启发、诱导,接通学生思维线条的最后一个关键点。正如《论语·述而》中所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大部分学生还未达到“愤”“悱”状态时,教师一定要耐下性子,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过早启发,或干脆讲出答案,同时也要避免借优秀生的手或口,武断地阻断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过程。
当前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小组教学十分流行,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但是许多教师对小组讨论的环节认识有偏差。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吴洪成教授在《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集体性教学模式的程序应该包括如下环节: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际交流——集体性评价,其中独立思考是学生进行讨论前必不可少的一步。要使小组讨论取得效果,必须使学生在讨论前有良好的准备状态,有经过独立思考后急于发言的内心需要,或急于交流自己的思考成果,或急于解决自己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主见,这样讨论起来才有针对性,才能出现智慧的碰撞、信息的爆炸、思想的交融。不经过独立思考这一环节,合作交流往往是优等生“大秀才艺”,学困生呆若木鸡,甚至有部分学生借小组讨论的幌子开小差,以至于讨论的效果事倍功半,欲速而不达。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其优势是有目共睹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声、光、电视觉冲击,课堂气氛热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使得数学教学如虎添翼,激光笔在白板上轻轻一划,各种图形应有尽有,传统的直尺、圆规快要被扔进垃圾堆了;互联网更使得课堂得以“翻转”,微课、慕课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对于数学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的神奇效果,课堂教学的便捷性、直观性得到了极大发挥。然而,教育技术不恰当的使用、滥用,反而助长了学生的思维惰性,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学《图形的认识》,精彩的幻灯片演示过程未必比得上学生粗糙的手工剪纸和折纸的制作过程;教学《认识圆角分》,形象的动画演示未必比得上学生的生活实践。课堂上,教师严重依赖多媒体,本该经过学生大脑苦思冥想的数学问题被电脑这个“脑”给快速解决了,导致学生成为了完全不过脑子的看客、听客、过客。教育技术本应是调动学生个性思维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工具,所以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一定要适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
当然,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因素还有很多,以上所述仅仅是笔者的些许浅见拙识。
参考文献:
[1] 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
[2] 冷少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
[责任编辑 房晓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28
作者简介:张淑敏(1970- ),女,汉族,大专,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荣誉:多次评为沙河市模范教师,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先进工作者记功一次,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先进工作者又记功一次。